物理架构规划图
2019-11-12 19:11:33
物理架构关注“目标程序及其依赖的运行库和系统软件”最终如何安装、烧写或部属到物理机器,以及如何部属机器和网络来配合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可伸缩性等要求
举报
猜你喜欢
大纲/内容
Redis Cache 服务组
Nginx反向代理
Apache静态资源ServerFtp Server
平板
防火墙
Mobile
Tomcat Service 服务组
DB Core区
1、系统安全 这是首要考虑的,以这张图为例,网络划分为3个区: a) DMZ区可以直接公网访问,也可以 与App Core区互通,但不能直接与DB Core区互通 (通常这里放置 反向代理Web服务器) b) App Core区能与DMZ区、DB Core区互通,但是无法直接从公网访问 (通常这里放置 应用服务器、中间件服务器之类) c) DB Core区仅与App Core区互通 (通常这里放置 核心数据库)2、尽量消除单点故障 上图中,除了“硬件负载均衡”节点外,其它节点都可以部署成集群(DB有点特殊,传统RDBMS要实现分布式/集群还是比较困难的,要看具体采用的数据库产品,并非所有数据库都能方便的做Sharding),Jboss本身可以通过Domain模式+mod_cluster实现集群、Redis通过Master/Slave以Sentinel方式可以实现HA、IBM MQ本身就支持集群、FTP Server配合底层储存阵列也可以做到HA、Nginx静态资源服务器自不必说3、成本 尽量采用开源成熟产品,jboss、redis、nginx、apache、mysql、rabbit MQ都是很好的选择。硬件负载均衡通常成本不低,但是效果明显,如果实在没钱,域名解析采用DNS轮询策略,也能达到类似效果,只不过可靠性略差。4、Database问题 常规企业应用中,传统关系型数据仍然是主流,但是no-sql经过这几年发展,技术也日渐成熟了,一些非关键数据可以适当采用no-sql数据库,比如:系统日志、报文历史记录这类相对比较独立,而且增长迅速的数据,可以考虑存储到no-sql db甚至HDFS、TFS等分布式开源文件系统中。如果系统数据量级达到单机RDBMS的上限,尽早考虑Sharding方案,目前mysql在这方面比较成熟,其它数据库就不好说了。5、性能 web server、app server这些一般都可以通过集群实现横向扩张,满足性能日常增长的需求。最大的障碍还是DB,如果规模真达到了DB的上限,还是考虑换分布式DB或者迁移到“云”上吧。
台式电脑
MQ 队列服务组
硬件负载均衡或CDN轮询
App Core区
Tomcat App 服务组
笔记本
Mysql数据库集群
DMZ区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
职业:暂无
作者其他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