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
2021-04-27 23:36:16 2 举报
AI智能生成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
在书中,卡尼曼会带领我们体验一次思维的终极之旅。他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3. 直觉缺陷
3.1. 系统1在熟悉的情景中采用的套路是精确的,所做短期预测是准确的,遇到挑战第一反应迅速且基本恰当。但是也因经验存在成见,因此经常出错。
3.2. 系统2轻松的监督系统1,
负责抑制系统1的冲动,但经常不加验证的同意系统1的做法。
3.3. 启发性问题
3.3.1. 用简单的启发问题代替复杂问题
3.3.2. 用典型问题代替概率问题,
如:你看他一身的纹身,学习肯定好不了。
3.4. 忽视回归均值现象
3.4.1. 某项指标过高或过低,均会回到均值。
误认为因为表扬后成绩表差,因为批评成绩变好,与因果关系无关。
3.4.2. 背着投飞镖:
第一次成绩差,第二次可能会更好,反之,第二次可能会变差。
3.5. 锚定效应
3.5.1. 评估某一个未知事物之前,先会估计一个参考答案,这叫锚定值,然后再来调整。
3.5.2. 非洲国家在联合国占比实验:因转盘设置每次只能显示2个值,然转到哪个值,回答占比更接近转盘显示的值。
3.6. 效用层叠
3.6.1. 小概率事件、公共事件因媒体报道,放大某些极端可能,强调其可能性,导致人们越关注,越紧张,越紧张越关注,从而采取行动。
3.7. 结果偏见
3.7.1. 事情真相大白后,人们认为当时所持观点与真相是匹配的--“后见之明”
3.8. 过度依赖直觉
3.8.1. 可得性偏好:
系统1会将“容易出现”和“概率较高”弄混,宁可做直觉判断(容易出现),也懒得启动系统2进行科学的概率运算。
3.9. 规划谬误
3.9.1. 过于乐观:我们觉得自己的贡献很大,但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大;
我们认为自己设定的目标很容易实现,但其实实现的可能性也没有那么大。
3.10. 沉没成本悖论
3.10.1. 已经投入了,应加大投资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被已沉没的成本羁绊无法抽身。
3.11. 【损失厌恶】前景理论
3.11.1. 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更愿意选确定的收益
3.11.2. 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更愿意选“赌一把”
3.11.3. 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损失厌恶
3.12. 乐观偏差
3.12.1. 乐意冒险是因为认为胜算大。
不是愿意承担风险,不是承担风险能力强,而是高估利益且低估风险发生的可能
3.13. 禀赋效应
3.13.1. 当你拥有某个物品之后,你就会觉得它价值更大。
3.14. 峰终定律
3.14.1. 整体的回顾性评级可通过将最糟糕时期最后时刻的疼痛程度的平均加权而评估出来。过程忽视:过程的持续对所有疼痛的评估没有任何影响。
4. 应对直觉缺陷
4.1. 事前验尸:
激活系统2、启动慢思考的集体决策方法,
预想失败结果,分析原因,来抑制乐观偏见,同时按重要性和概率进行排序。
抑制乐观偏见,深度思考失败结果,分析原因,与团队共担风险
4.2. 养成利用外部意见来策决:
就是让决策者在决策之前,到比较轻松的环境
比如办公室的饮水机旁,听听大家的闲谈和批评
来到一个比较轻松的环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3. 利用曝光效应常在自己喜欢的人前暴露,让对方产生认知放松(俗话:人数好办事)
2.1. 曝光效应
2.1.1. 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就被叫做曝光效应。
2.1.2. 某人、某事、某句话经常出现,反复曝光自己,产生认知放松,系统2认为可信。
4.4. 重要谈判、买东西前,先给自己一个心理价,来杜绝过这种被对方锚定
谈判前,先给自己设定一个心理价位,杜绝自己被对方所锚定
4.5. 利用框架效应,让对方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意见
2.7. 框架效应
2.7.1. 本质含义一致,表现同一含义的描述不同,就会导致感受不同,进而影响我们判断不同。
2.7.2. 如:手术后成活率为90%与手术后死亡率为10%,前者让你更安心。
4.6. 采用回归均值的眼光来预测,防止盲目冒险
《思考快与慢》
【思维导图】思考快与慢
1、两个系统才能事半功倍
系统1
直觉、无意识、消耗脑力少
系统2
主动控制、有意识、专注、理性
而大脑有惰性不愿意付出注意力
2、系统/主导决策导致偏见失误
1、典型性偏好
过度关注典型特征忽视背后的规律
2、可得性偏好
将容易出现和概率较高的事件弄混
3、因果性偏好
对随机事件因果解释
4、光环效应
对先接受的信息先入为主,对事物形成偏见
5、锚定效应
评估未知事物前,先估计参考答案,然后调整
6、框架效应
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描述,做出完全不同的决策判断
7、禀赋效应
当你拥有某个物品后,觉得它的价值更大
系统是有先入为主特性的系统
先输入的信息在判断中占主导地位
3、如何避免系统带来的偏见和失误
直觉思维有时并不靠谱,需要与理性思维分工合作
做事前验尸
先假设这件事会失败
群体预测失败的可能
按重要性概率排序
饮水机闲谈
决策者在轻松环境中闲谈批判
放慢思考
主动激活系统2理性检测
【思考快与慢】
1、人类的双系统思考模式:
系统1是直觉系统,运行时无意识,产生快思考
系统2是非直觉系统,运行需要主动控制,保持足够专注,产生慢思考
理性思考,通过冥想的方式来锻炼自己的思考
陌生的路口,思考路径,慢思考介入
2、决策风险
系统1的直觉式快思考,会引起偏见和失误,使得传统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失败
3、怎么办
需要放慢思考,主动激活系统2,对系统1的直觉思考结果进行理性检测,减少偏见和失误
1.大脑的两个系统
1.1. 系统一:快思考
1.1.1. 无意识且快速、不费力没感觉,属于自动驾驶,24小时无法关闭
1.1.1.1. 如同如何洗脸、刷牙等不需要思考
1.2. 系统二:慢思考
1.2.1. 运行费脑力,无法快速反应。需要控制、转移注意力有意识去做某件事
1.2.1.1. 比如复杂的运算
1.2.1.2. 系统2受精力影响,饥饿时,法官盘符更重
1.3. 大脑的懒惰性
1.3.1. 大脑运用最省力法则,脑海中最先出现的想法来着系统1,必须三思而后行,听听系统2的看法。
1.4. 当专注某件事,我们将自动屏蔽周围其他事物
1.4.1. 看不见画面出现的猩猩,都去关注传球了
1.4.2. 看不见主角以外群众演员滑稽的打斗
2. 心理效应
2.1.2. 某人、某事、某句话经常出现,反复曝光自己,产生认知放松,系统2认为可信。
2.2. 启动效应
2.2.1. 对行为和情感不知不觉间被他物启动的现象
2.2.2. 当你用嘴咬着一支铅笔,你并不知道自己面部呈微笑状,但这种微笑的状态,就会启动你“高兴”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为笑了所以才开心。
2.3. 常态理论
2.3.1. 已遭遇过某种小概率事件,类似的事情再发生时就会不以为意。俗话说:见怪不怪,将会引起面对危险缺乏防备,无所警觉等。
2.3.2. 例如卡尼曼夫妇外出度假巧遇老友乔恩,他们回家两周后在影院又一次碰到了乔恩则不再惊讶,因为乔恩在他们心中的印象已变为“只要我们外出就会遇见的心理学家”。
2.4. 因果关系
2.4.1. 我们常习惯将接续发生的事件联想为因果关系,将前一件事解释为后一件事发生的原因。人类与生俱来的合理化天性有关,所见所知的各种事物,都需要有一个说得过去的合理化解释。
2.4.2. 如苹果熟了,所以从树上掉下来了?其实牛顿已经为我们解答。认为天气晴朗就会考试成功,其实天气与考试没有必然的联系。
2.5. 确认偏误
2.5.1. 这种先有猜想或观点,然后人们就会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偏好或猜想的现象就是确认偏误。
2.5.2. 当有人问你“山姆友好吗?”你会想起山姆的友好;而当问题变成“山姆是不是不友好?”你就会想起山姆不友好的行为,进而得出“山姆的确不友好”的结论。
2.6. 光环效应
2.6.1. 当你对某人或某物的初始印象很好,你会觉得Ta什么都好,
后续了解到的信息如果是符合你对Ta的判断的,则会加固Ta在你心目中的形象,
如果相反,则很大程度上其负面意义会被消解掉。
2.7.1. 本质含义一致,表现同一含义的描述不同,就会导致感受不同,进而影响我们判断不同。
2.7.2. 如:手术后成活率为90%与手术后死亡率为10%,前者让你更安心。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