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
2016-03-01 13:06:06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会计实务-资产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流动
货币资金
库存现金
库存现金、备用金
待处理财产损益
短缺
应赔→其他应收款
无法查明→管理费用
溢余
应支付→其他应付款
无法查明→营业外收入
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
未达账项→余额调节表(不做记账依据)
其他货币资金
银行汇票存款
1 申请书、款交存银行
借: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
贷:银行存款
2 购货、收到发票账单
借: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
3 收回余款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
4 销货企业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银行本票存款
账务处理参前
信用卡存款
购物、支付费用、收到付款凭证及附发票账单
借:管理费用
贷:其他货币资金-信用卡
其他账务处理参前1 3
信用证保证金存款
账务处理参前1 2 3
存出投资款
购买股票、债券、基金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其它账务处理参前1
外埠存款
账务处理参前1 2 3
应收及预付款项
应收款项
应收票据
1 抵偿前欠货款
借:应收票据
贷:应收账款
2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
借:应收票据
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费)等
3 到期收回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票据
4 背书转让取得物资
借:材料采购or原材料、库存商品(按物资成本金额计)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费)(按专用发票上注明可抵扣税额))
贷:应收票据(按商业汇票票面金额)
*如有差额 借or贷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
其他应收款
应收款项减值
直接转销法(不允许采用)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应收账款等
备抵法
计提坏账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
贷:坏账准备
冲减多计提坏账准备
借: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
实际发生坏账损失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以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又收回时
借: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贷:坏账准备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预付款项
预付账款
1 购货、预付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2 收到所购物资
借: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按应计入的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费)(按相应税额)
贷:预付账款
*预付款<采购应付款 不足部分补计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预付款>采购应付款 收回余款补计
借:银行存款
贷:预付账款
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
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利息/现金股利)
贷:其他货币资金等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低于余额做相反分录
投资收益
借:其他货币资金(实际收到金额)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等(账面余额)
*按差额,贷/借:投资收益
同时:原计入公允价值变动转出
借/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借:投资收益
存货
概述
内容
成本确定
采购成本
加工成本
其他成本
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
先进先出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 = [ 月初库存成本 + ∑(本月各批进货实际成本 x 本月各批进货数量)]
÷(月初库存存货数量 + 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 x 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 x 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 = 月初库存存货实际成本 + 本月收入存货实际成本 - 本月发出存货实际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 = (原有库存存货实际成本 + 本次进货实际成本)
÷ (原有库存存货数量 + 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 = 本次发出存货数量 x 本次发货前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 = 月末库存存货数量 x 本月月末库存单位成本
原材料
实际成本核算
科目
原材料
借方--入库材料实际成本
贷方--发出材料实际成本
*期末余额借方,反映库存材料实际成本
在途物资
借方--购入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贷方--验收入库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期末余额借方,反映在途物资采购成本
应付账款
借方--因购入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尚未支付款项
贷方--支付的应付账款
*期末余额一般贷方,反映尚未支付应付账款
账务处理
购入材料
货款已支付or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同时材料已验入库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相关科目
货款同上,材料未到or未验入库
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相关科目
到达入库后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货款未付,材料已验入库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发票账单未到,无法确定实际成本,期末按暂估值入账,
下月初相反分录冲回,收到账单后,按实际金额记账
货款预付,材料未验入库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入库时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
补付货款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发出材料
计划成本核算
科目
原材料
借方--入库材料计划成本
贷方--发出材料计划成本
*期末余额借方,反映库存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采购
借方--采购材料实际成本
贷方--入库材料计划成本
*借>贷,超支,材料采购贷方转入材料成本差异借方
贷>借,节约,借方转入贷方
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在途物资采购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
借方--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节约差异
贷方--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超支差异
*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库存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贷方 ,小于 (节约差异)
账务处理
购入材料
货款已付,材料验收入库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货款已付,材料未验入库
同上
货款未付,材料已验入库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票据
发票账单未到,月末成本暂估入账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下期初相反冲回
购入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
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材料采购
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差异,相反分录
发出材料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 (期末结存材料成本差异 + 本期验收入库材料成本差异)
÷ (期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 + 本期验收入库材料计划成本) x 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成本差异 = 发出材料计划成本 x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 = 期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 ÷ 期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 x 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成本差异 = 发出材料计划成本 x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
包装物
周转材料-包装物
借方--包装物增加
贷方--包装物减少
*期末余额借方,反映期末结存包装物金额
生产领用
借:生产成本(按实际成本)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按计划成本)
借or贷:材料成本差异(按差额)
随商品出售
借:销售费用(按实际成本)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按计划成本)
借or贷:材料成本差异(按差额)
低值易耗品
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
借方--低值易耗品增加
贷方--减少
*期末余额借方,反映期末结存低值易耗品金额
委托加工物
委托加工物资
借方--委托加工物资实际成本
贷方--加工完验收入库物资实际成本和剩余物资实际成本
*期末余额借方,反映尚未完工委托加工物资实际成本
发出物资
发出材料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材料成本差异
支付运杂费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银行存款
发给外单位加工物资,如用计划成本or售价核算,应同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or商品进销差价,
贷or借材料成本差异,or借商品进销差价
支付加工费、杂运费等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银行存款
加工完,验收入库
库存商品
库存成本
借方--入库库存商品成本
贷方--发出库存商品成本
*期末余额借方,反映各种库存商品实际成本or计划成本
验收入库
实际成本核算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发出商品
销售商品、确认收入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等
贷:库存商品
进价、售价核算
售价核算,进售价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核算,月末,应分摊已销商品进销差价,
将已销商品销售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借-商品进销差价, 贷-主营业务成本
毛利率法
毛利率 = (销售毛利 / 销售额) x 100%
销售毛利 = 销售额 x 毛利率
销售成本 = 销售额 - 销售毛利
期末存货成本 = 期初存货成本 + 本期购货成本 - 本期销售成本
售价金额核算法
商品进销差价率 = (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 + 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
÷ (期初库存商品售价 + 本期购入商品售价) x 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商品进销差价 = 本期商品销售收入 x 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成本 = 本期商品销售收入 -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借存商品成本 = 期初库存商品进价成本 + 本期购进商品进价成本 - 本期销售商品成本
存货清查
待处理财产损溢
借方--存货盘亏、损毁金额及盘盈转销金额
贷方--存货盘盈金额及盘亏转销金额
期末结帐前处理完,期末后,应无余额
存货盘盈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报批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盘亏、损毁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库存商品
报批后,入库残料价值,记入原材料等;应赔款,记入其他应收款;
扣除前二近损失,属一般经营损失,记入管理费用,属非常损失,记入营业外支出
存货减值
存货跌价准备
贷方--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
借方--实际发生存货跌价损失金额和转回存货跌价准备金额
*期末余额一般贷方,反映已计提但尚未转销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按可变低成本差额)
贷:存货跌价准备
转回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
借:存货跌价准备(按恢复增加金额)
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结转存货销售成本,对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应一并结转,同时调整销售成本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
非流动
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取得成本、
一次性还本付息债券投资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等
贷方--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结转的成本等
取得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按投资面额)
应收利息(按支付价款中含已到付息期但未领取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实际支付金额)
借or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按差额)
持有
债券利息收入
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
借:应收利息(按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借or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按差额)
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按同上)
贷:投资收益(按同上)
借or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按同上)
减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方--计提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金额
借方--实际发生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损失金额和
转回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金额
*期末余额一般贷方,反映已计提但未转销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账面余额高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按高于差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已计提减值准备又得以恢复,在原减值准备金额范围内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等(按已恢复金额)
贷: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结转出售账面面值时,对已计提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的,
应同时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出售
借:银行存款等(按实际收到金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按账面余额)
借or贷:投资收益(按差额)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长期股权投资
科目
长期股权投资
借方-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初始投资成本及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按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
其它综合收益和其它权益变动等计算的应分享份额
贷方-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or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杯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or利润时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份额
及按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其他综合收益和其他权益变动等计算的应分担份额
*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价值
成本法核算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等
价款中已宣告但未分派现金股利or利润
借:应收股利
宣告分派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处置
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按原已计提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按该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
应收股利(按尚未领取现金股利or利润)
借or贷:投资收益(按差额)
权益法核算
初始投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
相反,需另
贷:营业外收入(按差额)
实现净利润or发生净亏损和其他综合收益
净利润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亏损,相反分录,但以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
除上外,按投资合同or协议约定将承担的损失,确认为预计负债
*发生亏损后又实现净利润的,上述相反处理
其他变动
借or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份额)
贷or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处置
借:银行存款等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按原已计提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
应收股利(按尚未领取现金股利or利润)
借or贷:投资收益(按差额)
按结转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比例结转原记入金额
借or贷:其他综合收益
贷or借:投资收益
按结转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比例结转原记入金额
借or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or借:投资收益
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按减计金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科目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成本、资产负债表日其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余额的差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转回的减值损失等
贷方--资产负债表日其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余额的差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
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结转的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
其他综合收益
借方--资产负债表日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余额的差额等
贷方--高于的差额等
取得
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按取得时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
应收股利(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未发放现金股利)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按实际支付金额)
取得的为债券投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按债券面值)
应收利息(按支付价款中包含已到付息期单位领取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按实际支付金额)
借or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按差额)
持有
持有期间取得现金股利or债券利息,作投资收益处理
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
借:应收利息(按可供出售债券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按可供出售债券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借or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按差额)
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按可供出售债券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确定应收未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按可供出售债券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
借or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按差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作其他综合收益,
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当期利润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按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余额的差额)
贷:其他综合收益
低于,相反分录
减值损失
确定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按减计金额)
贷:其他综合收益(按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金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按差额)
已确认减值损失,后期间内公允价值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事项有关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原已确认减值损失范围内按已恢复金额)
贷:资产减值损失
*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股票等权益工具投资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贷:其他综合收益
出售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等(按实际收到金额)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
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余额)
贷or借:投资收益(按差额)
同时,按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公允价值累积变动额
借or贷:其他综合收益;贷or借:投资收益
固定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
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无形资产
内容
账务处理
科目
无形资产
借方--取得无形资产成本
贷方--出售无形资产转出无形资产账面余额
*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无形资产成本
累计摊销
贷方--计提无形资产摊销
借方--处置无形资产转出累计摊销
*期末贷方余额,反映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取得
外购
自行研发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
资本化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按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余额
借:无形资产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期(月)末,将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归集金额转入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无法可靠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支出,应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费用管理科目
摊销
管理用--摊销入管理费用
出租--入其他业务成本
包含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产品or其他资产实现--入相关资本成本
处置
借:银行存款等
累计摊销(按已计提累计摊销)
贷:应交税费、银行存款等
无形资产(按账面价值)
贷: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处置得利(按差额)
借: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减值
存在减值迹象,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应将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
减计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资产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按应减计金额)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其他资产
长期待摊费用
发生
借:长期待摊费用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等
摊销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贷:长期待摊费用
*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尚未摊销完毕的长期待摊费用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