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老年人的安全用药与护理
2016-05-26 09:30:29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第七章深入探讨了老年人的安全用药与护理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药物代谢能力减弱,因此,他们在使用药物时更容易出现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本章详细介绍了如何为老年人选择合适的药物,以及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这些药物。同时,也强调了护理人员在老年人用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们需要密切监测老年人的药物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本章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护理技巧,如如何帮助老年人正确吞咽药物,如何教育老年人遵守医嘱等。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老年人药物代
谢和药效学特点
药物代谢特点
1.影响药物的吸收的因素
1)胃酸分泌减少导致胃液PH升高;2)胃排空速度减慢;3)肠肌张力增加和活动减少;4)胃肠道和肝血流减少
2.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1)机体组成成分改变:①水溶性药物,血药浓度增加;②脂溶性药物,作用持续较久,半衰期延长;
③老年人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使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率高的游离型药物成分增加,药效增强,易引起不良
反应,故应用华法林时应较少剂量
2)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能力改变
3.药物代谢
老年人肝脏代谢速度只有年轻人的65%,因此药物代谢减慢,半衰期延长,易造成某些主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积蓄
4.药物的排泄
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可导致主要由肾以原形排出体外的药物积蓄,表现为药物排泄时间延长,清除率降低
药效学特点
1.多药合用耐受性明显下降
2.对易引起缺氧的药物耐受性差
3.对排泄慢或易引起电解质失调的药物耐受性下降
4.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耐受性下降
5.对胰岛素和葡萄糖耐受性降低
老年人常见药物
不良反应和原因
不良反应
1.精神症状: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增高,可导致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
2.直立性低血压:使用降压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利尿剂、血管扩张药时尤其易发生
3.耳毒性:老年人易受药物影响产生前庭症状和听力下降。前庭损害的主要症状由眩晕、头痛、恶心和共济失调;耳蜗损害的症状有耳鸣、耳聋;
老年人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应见谅,最好避免使用此类抗生素和其他影响内耳功能的药物
4.尿潴留:三环类抗抑郁药和抗帕金森病药有副交感神经组织作用,老年人使用这类药物可引起尿潴留,所以在应用时应老剂量分次服用,然后逐渐加量
5.药物中毒:老年人用药容易产生肝毒性反应、肾毒性反应和心脏毒性反应,应注意密切观察
老年人服用危险性增高的药物(P110)
原因
1.同时接受多种药物治疗;2.药动学和药效学改变;3.滥用非处方药
老年人的用药原则
1.受益原则
首先要求老年人用药要有明确的指证,其次要求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值>1,只有治疗好处>风险的情况下才可用药,有适应证而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值
<1者,不用药,同时选择疗效确切且毒副作用小的药物
2.5种药物原则
对患多种疾病的老年人,不宜盲目应用多种药物,可单用药物时绝不联用多种药物,用药种类尽量简单,最好5种一下,治疗室分轻重缓急,注意
药物间潜在的相互作用
3.小剂量原则
剂量要准确适宜,老年人用药要遵循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达到适宜于个体的最佳剂量
4.择时原则
择时原则即根据时间生物学和时间药理学的原理,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进行治疗,以提高疗效和减少毒副作用
5.暂停用药原则
老年人在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新的症状,应考虑为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是病情进展,前者应停药,后者则应加药
老年人安全用药的护理
1.定期全面评估老年人用药情况
用药史、各系统老化程度、用药能力和作息时间、心理-社会状况
2.密切观察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1)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2)注意观察药物矛盾反应;3)用药从小剂量开始;
4)选用便于老人服用的药物剂型;5)规定适当的用药时间和用药间隔;
6)其他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措施
3.提高老年人用药的依从性
1)加强药物护理;2)开展健康教育;3)建立合作性护患关系;4)行为的治疗措施;5)指导老年人正确保管药品,定时整理
药柜,保留常用药和正在服用的药物,弃除过期变质的药物
4.加强用药的健康指导
1)加强老年人用药的解释工作;2)鼓励老年人首选非药物性措施;3)指导老年人不随意购买和服用药物;4)加强家属的安全用药教育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