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形态
2016-06-05 20:51:19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犯罪形态是指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定形式或特征。它通常包括犯罪动机、手段、对象、结果等方面的因素。例如,故意杀人罪是一种常见的犯罪形态,它的动机可能是仇恨、报复或贪婪,手段可能包括刀、枪或其他凶器,对象是无辜的人,结果是导致他人死亡。此外,还有其他许多不同的犯罪形态,如抢劫、诈骗、贩毒等。每种犯罪形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法律规定。了解犯罪形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打击犯罪活动。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犯罪预备
成立条件
主观:为了实行犯罪(自己和他人)
客观:实施了预备行为
对法益造成一定为危险
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调查犯罪现场;调查被害人行踪;出发前往犯罪现场
引诱被害人前往犯罪现场;排除犯罪障碍;商议犯罪计划
未能着手实施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
犯罪未遂
成立条件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抢劫罪:对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强取财物时;强奸罪:使用暴胁迫时
诈骗罪:开始向被害人实施诈骗;保险诈骗罪: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诬告陷害罪:向有关机关告发
犯罪未得逞;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
对比
打击错误与手段不能犯
不能犯与未遂犯
犯罪中止
时间性:发生在犯罪过程中(预备和实行阶段皆可)
自动性
犯罪人无认识错误
客观判断能否继续;客观上能继续
基于同情、后悔等情感放弃;基于惊愕、恐惧而放弃
基于厌恶、空虚而放弃;发现对方是熟人
犯罪人有认识错误
根据主观认识判断;有些认识错误并非真正的认识错误,不足以使行为人无法犯罪
特定对象障碍
特定人、特定对象不存在而未遂
客观性
行为未实行终了,自动放弃;行为实行终了,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可能的有效性和努力真诚去完成)
有效性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