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躯体,四肢,皮肤
2016-07-01 07:01:04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中医诊断之望躯体、四肢、皮肤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胸胁
依据
胸内藏心肺,有乳房,属胃经,乳头属肝经
正常形态
胸廓呈圆柱形,两侧对称,锁骨上下窝对称
异常情况
扁平胸
前后径明显小于正常人,呈扁平状
多见慢性消耗性疾病,肺肾阴虚,气阴两虚
桶状胸
前后径明显增大,呈桶状
多见于久病咳喘病人
鸡胸
胸骨明显向前突出,似鸡的胸部
先天不足,肾精亏虚,脾胃虚弱,发育不良
漏斗胸
胸骨与肋骨向下凹陷呈漏斗状
肋如串珠
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增大,状如串珠
胸廓不对称
一侧塌陷
肺痿,肺部手术
一侧隆起
气胸、悬饮病
腹部
范围
胸骨剑突下至耻骨以上部位
正常形态
两侧对称,仰卧时腹部平于胸骨至耻骨中点连线,或稍凹限,直立时稍隆起,与胸平齐
异常形态
腹部膨隆
水肿病
腹部肿大,伴随全身浮肿
水湿内停
鼓胀
腹部胀大坚满,皮色苍黄,青筋暴露
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
类似西医的肝硬化腹水
腹部凹陷
新病、病程短
吐泄、津液大伤
久病,肌肉松弛,全身消瘦
脾胃虚弱,机体失养
舟状腹
腹部凹陷似舟
脏腑精气耗竭,属危象
腰背
脊柱后突,形成龟背
脊柱侧弯
腰背经络痛等
望四肢
包括上、下四肢,由筋、骨、血、脉、肉、皮毛
四肢变形
四肢关节、指趾末端,称痹证
行痹
感受风邪,因风邪善行而数变,故痛点游走不定
痛痹
感受寒邪,因寒邪清冷,故疼痛剧烈,遇寒加重,得热减轻
着痹
感受湿邪,因湿邪重着,故疼痛伴有重着感,固定不移,甚至关节肿胀,阴雨天发作或加重
热痹
如风湿热邪侵犯人体,或上述痹证日久化热,则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
尪痹(wāng)
痹证日久,引起肝肾不足,痰瘀结集者,不仅出现关节疼痛,还可出现关节肿大、变形,屈伸受限
鹤风膝
膝部肿大,胫骨瘦小
寒湿久留,气血亏虚
杵状指
指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
久病心肺气虚,血瘀痰阻所致
四肢痿废
痿证
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引起肌肉痿缩,出现功能障碍或不用
病机
热伤肺津,津液不布
湿热侵淫经络,气血不运
脾胃受损,气血津液化生不足
肝肾亏虚,髓枯筋痿
中风
截瘫
四肢出现青筋
静脉血管怒张隆起,形似蚯蚓,因络脉血瘀所致
畸形
膝内翻
两踝并拢时,两膝不能,称O型腿
膝外翻
两膝并拢时,两踝不能,称X型腿
足内翻
足踝关节呈固定型内收位
足外翻
足踝关节呈外展位
望皮肤
原发性损害
皮肤病直接导致的损害
斑
西医的斑
不高于皮肤,仅色泽变化
血性斑
充血性斑
白斑
褐色班
中医的斑
阳斑
热入营血,属实证,热证
阴斑
颜色淡和紫,属虚证
疹
丘疹
色红、高起如粟,压之褪色
风团
局限性的水肿,色红或白,突然发生,迅速消失
水疱
结节
硬疙瘩
囊肿
较软
继发性损害
皮肤原发性损害后的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修复过程中的损害
色素沉着
抓痕
苔藓样变
如牛皮癣
典型皮肤病
麻疹
出疹前有恶寒发热,咳嗽喷嚏,耳后红丝等。3-4日首先从耳后发际出现红色斑丘疹,逐渐扩散全身
水痘
皮肤出现粉红色斑、丘疹,很快变成圆形、椭圆形水疱,结痂,伴随发热
风疹
皮肤以躯干部出现淡红色斑丘疹,全身症状较轻
湿疹
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急性表现水疱,溃烂,渗液,中期红斑丘疹,后期苔藓样变
缠腰龙
带状疱疹
多发于腰部、胁部,水疱成带状
痤疮
年青人多发,额部丘疹、脓疱,多属肺经风热
随着年龄增长,多出现在双颊、下巴处,多因胃肠湿热,冲任不调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