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销品管理规定
2016-10-05 00:14:51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滞销品管理规定是企业为了有效管理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和损失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这些规定通常包括对滞销品的定义、识别、评估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例如,企业可能会设定一定的销售期限,超过该期限仍未销售的产品将被视为滞销品;或者根据产品的销售额、库存量等因素来评估其是否属于滞销品。一旦确定某产品为滞销品,企业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如降价促销、捆绑销售、退货处理等。通过实施有效的滞销品管理规定,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库存水平,提高资金周转率,降低经营风险。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滞销品的选择标准
销售排行榜
品类运营负责人
根据80/20法则挑选若干排名最后的商品作为淘汰对象;
负责发起滞销品评审会明确滞销品问题;
产品定位
产品品质
销售节奏
提交滞销品处理方案给业务中心负责人审批;
每月更新《滞销产品汇总表》,发邮件给业务中心助理;
金三角小组成员
参与滞销品评审会
业务中心负责人
审批滞销品处理方案
商品质量
促销处理,列入淘汰商品
滞销品的处理方式
方案
产品定位及品质问题处理
1) 启动促销方案,在毛利底线的范围内,金三角小组成员共同探讨提供合理方案;
2)调整价格由品类运营负责人提交《工作联络单》;
3)时间节点:3个月内将该产品库存清零;
方案
销售节奏问题处理
1)营销部配合品类运营负责人制定短期(两周)的营销方案,可不考虑毛利底线,销量达到预期目标;
2)2周内如无法达成,须给出3个月内清仓处理方案可参考方案1;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