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1
2019-06-27 19:54:59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举报
猜你喜欢
大纲/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方面,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另一方面,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意识
定义: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
根本属性是运动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流逝的一去不复返)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定义: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事物内部矛盾规律
矛盾的分析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
统一性
斗争性
联系特点
客观性
普遍性
多样性
条件性
事物为何朝前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辨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普遍联系引起事物的运动发展
导论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科学性
对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革命性
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实践性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时间不断发展
人民性
人民至上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发展性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
剩余价值理论
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三本书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首次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实现了历史上的伟大变革
《共产党宣言》(1848)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资本论》(1848)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 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 的秘密
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社会主义
唯物辨证法的基本规律有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量变质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