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
2019-11-28 20:26:31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
马克思哲学思维导图,清晰梳理思维和存在、实践的关系
举报
猜你喜欢
大纲/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
存在
世界是什么
辨证唯物主义
本体论
物质
特征
第一性
客观性
物质统一性
同源性
多样性
同构性
层次性
规律性
运动性
时空性
形态分类
自然界
人类社会
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
各种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总和
物质性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是人类社会最本质的东西
社会意识
社会精神现象总和
政治法律
哲学
道德艺术
宗教科学
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统一
历史观
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
自然界向人类社会过渡
劳动是决定因素
工具
语言
意识
社会关系
社会的物质基础
地理环境作用
提供必要条件
提供物质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料
生态资源
生物资源
矿物资源
影响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
影响社会发展速度
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不能决定社会性质
不能决定社会制度更替
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生产实践才能对人类社会发生影响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内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进行物资生产
决定社会性质、结构和面貌
决定社会形态更替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分类
神学历史观
唯心主义历史观
自然主义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
实践是社会关系的诞生地
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物质实践
创立和改造社会关系实践
精神文化实践
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实践是社会发展动力源泉
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人类社会和物质运动一样具有客观实在性
辨证发展过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和文明进步
经济结构
生产力
三大实体
劳动对象
自然物
原材料
以劳动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
劳动者
附属
科学技术
教育
管理
知识
信息
资本等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动态结构
社会生产
分配
按劳分配
按资本分配
交换
消费
静态结构
生产资料所有制
决定性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生产关系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基础
原始公有制
奴隶主占有制
封建地主占有制
资本家占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阶级
政治结构(上层建筑)
建立在经济结构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设施及相互关联的方式
政党
政权机构
军队
警察
法庭
监狱
立法、司法、宪法、规程等
国家
起源
君权神授论
社会契约论
唯物史观-阶级矛盾客观上不能调和下产生
特性
公共权力性
从属于阶级性
职能
对内
镇压
经济
社会职能
对外
外交
类型
国体
剥削阶级专政
奴隶主阶级、封建主阶级、资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
政体是对国体的落实
我国
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观念结构(上层建筑)
和社会存在不同步性
历史继承性
相对独立性的能动反映
结构和社会功能
结构
艺术
道德
政治思想
法律思想
宗教
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具有超自然性
解决人灵魂需要即信仰问题
系统化、理论化世界观
社会功能
维护或批判现实社会的功能
调节和控制社会与人的活动
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功能
传承性
具有教化、培育、塑造人的功能
认知功能
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社会发展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
生态文明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社会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性质决定生产关系性质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发作用于生产力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技进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活动
世界怎么样
唯物辩证法
普遍联系性
表现
事物内部联系
事物之间联系
自在事物之间联系
人为事物联系
普遍性
直接联系、间接联系
本质联系、偶然联系
主要联系、次要联系
条件论
事物之间联系具有一定联系、条件变了联系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通过改变条件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
永恒发展性
过程性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即成事物的集合体
遵守规律
规律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确定的稳定秩序
重复性
一般规律
特殊规律
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辨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属性
斗争性
同一性
矛盾的辨证关系
内部矛盾
规定事物演化的基本过程和方向
外部矛盾
给内部矛盾提供条件
特殊性
两点论、重点论 由矛盾的不平衡性决定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质量互变规律
质
质是量的前提
量
量是认识质的深化和精确化
数量增减
空间关系排列次序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
关系
度
否定之否定规律
肯定
否定之否定
否定
基本范畴
范畴一
现象
表面特征、外部联系通过感官直接感知
本质
根本性质、内在联系通过理性思维把握
方法论意义
科学研究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
范畴二
形式
范畴三 揭示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先后相继、彼此制约(决定论)
原因
结果
范畴四
必然性
偶然性
范畴五
可能性
现实性
实践
认识
物质对意识
独立性
根源性
意识对物质
依赖性
派生性
反映
可知论
思维和物质的对立统一性
思维物质的同一性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认识的发生和本质
反映论
能动性
选择性
从世界中选择认识对象
创造性
改造世界
以实践为基础
实践是认识来源
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促进人脑的发展,内化成人的认识结构、认识方式
促进人的社会交往、语言、符号的发展
外化成工具和文化
方式
自己实践
直接知识-亲自实践获得的认识是很少的
前人和他人
间接知识
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
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实践的发展不断为认识创设出新的必要的物质技术手段
推动人脑发达、人思维能力提高
使认识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和层次、提供新内容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
发生
唯心主义先验论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自生、固有、凭空产生的观念集合
客观唯心主义
认识是世界本源的绝对观念是人脑对这种绝对观念的回忆
唯物主义反映论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
被动性
直观性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认识过程的辩证运动
认识和实践的对立统一关系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实践开始
感性认识
感觉
知觉
表象
理性认识
概念
判断
推理
理论
由一系列概念、判断、推理按其内在联系结构起来的逻辑体系
经验论
唯物主义经验论
唯心主义经验论
唯理论
唯物主义唯理论
唯心主义唯理论
理性认识到实践
必要性
认识的目的是实践
理性认识必须通过实践检验
理性认识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得到发展
方法论
从实际出发、了解问题状况
正确决策
由决策形成周密切实可行的实践理念
理论化为行动方案
在实践中严密组织、管理、及时反馈
总结实践的经验教训
辩证
反复性
前进性
无限性
知行统一
党思想路线、群众路线:从实际出发、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去;群众是实践主体,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正确认识的源泉是党制定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
思维
第二性
进化
主观能动性
人口因素作用
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可以促进或延缓社会发展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
职业:本科
作者其他创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
639 2019-11-28
公司
197 2019-11-28
苏菲的世界
1223 2019-11-28
Java编码规范
506 201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