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医学笔记
2021-08-28 22:31:33
医学笔记
举报
职业:暂无
作者其他创作:
猜你喜欢
大纲/内容
正常或有功能的心肌细胞选择性摄取某些碱性阳离子或核素标记化合物
心肌局部放射性药物的蓄积量与局部心肌血流量呈正比
核医学显像设备(γ照相机、SPECT或PET)进行显像
原理
一次静脉注射后可获得静息和延迟心肌血流灌注显像
再分布
201Tl,铊
反映注射当时心肌血流分布
99mTc-MIBI
显像剂
达到预计最大心率的85%
1、不稳定心绞痛
2、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失代偿期。
3、严重心律失常
4、疑似或已知有夹层动脉瘤、急性心肌炎、心包炎或心内膜炎
5、主动脉重度狭窄或关闭不全
6、严重肺部疾病、急性全身疾患或感染、未控制的代谢性疾病(重度糖尿病、甲状腺毒症等)
7、年老体弱、骨关节病患者不能完成运动试验者,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患者(血压>200/110mmHg)
禁忌症
运动负荷试验(首选方案)
心肌负荷试验
扫描断层
提示冠脉狭窄心肌缺血
可逆性缺损
提示心肌梗死与缺血心肌组织混合并存
部分可逆性缺损
提示心肌梗死或瘢痕组织
固定缺损
异常图形
心肌灌注显像MPI
将显像剂作“弹丸”式静脉注射后,立即启动具有高灵敏的γ照相机进行快速心血管动态照相,然后通过专用软件和感兴趣区勾画出左或右心室,获得显像剂首次通过左、右心室的系列影像及心室容积曲线,由此可以得到有关心功能的参数
优点:对于左、右心室功能的测定不存在相互重叠因素的影像
99mTc-红细胞 RBC
99mTc-人血清白蛋白 HSA
射血分数(EF)
高峰射血率(PER)
心室收缩功能参数
高峰充盈率(PFR)
心室舒张功能参数
心室功能参数
1. 冠心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2. 化疗药物对心脏毒性作用的监测
3. 心力衰竭患者的评价
4. 心脏传导异常的诊断
5. 心肌病的辅助诊断
6. 慢性阻塞性肺病与肺心病的辅助诊断
临床应用
门控心功能测定
心血管系统
唾液腺小叶内导管上皮细胞具有从血液中摄取和分泌99mTcO4- 离子的功能,静脉注射99mTcO4-随血到达唾液腺,被小叶细胞从周围毛细血管中摄取,并在一定的刺激下分泌出来,随后分泌到口腔
两侧或一侧弥漫性浓聚,常见于病毒、细菌感染、酒精中毒、放射治疗后的炎症反应
唾液腺功能亢进
侧或一侧弥漫性稀疏或不显影,常见于慢性唾液腺炎,干燥综合征
唾液腺功能减退
冷结节”多为恶性;“温结节”多为腮腺混合瘤或单纯性腺瘤,恶性可能性较小;“热结节”常见于淋巴乳头状囊腺瘤
唾液腺占位
唾液腺显像
静脉注入99mTc标记的RBC或胶体后,随血液循环在出血部位不断渗出进入肠腔内,导致局部显像剂异常浓聚,通过γ相机或SPECT显像可以在体外判断出血的部位和范围
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小肠出血的定位
胃肠道出血显像
消化道显像
肝细胞(多角细胞)摄取肝胆显像剂,并通过近似于处理胆红素的过程,将其分泌入胆汁,继而经由胆道系统(肝内胆管、胆囊、胆囊管→总胆管流入十二肠)排泄至肠道
正常图像分析
肝脏不显影
肝持续显影,消退延迟甚至不消退
胆囊持续不显影
胆囊延迟显影
肠道不显影
肠道放射性延迟出现
异常图像分析
典型特征: 胆囊持续不显影。胆囊显影则可排除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 炎症、水肿、胆囊管梗阻
胆囊显影滞后
慢性胆囊炎
黄疸的鉴别诊断
胆管先天性囊状扩张症
至24h肠道内持续未见放射性,苯巴比妥试验仍未见肠道放射性
先天性胆管闭锁
肠道内出现放射性
新生儿肝炎
先天性胆管闭锁和新生儿肝炎的鉴别
评价肝胆道手术后的功能状态
异位胆囊
肝胆动态显像
指符合医用和药典要求,能直接用于人体进行临床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的放射性核素及其化合物
定义
具有放射性
在体内的效应取决于被标记物的特性
治疗作用基础不同于普通药物
计量单位和化学量
具有特定的有效使用期
脱标及辐射自分解
特点
反应堆生成
发射β+或γ射线
半衰期短
比活度高
加速器生成
发生器生成(母牛)
来源
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学分子和相应的非标记化学分子具有相同的化学及生物学性质
标记物与非标记物的同一性
可发出各种不同的射线,且能够被放射性探测仪器所测定或被感光材料所记录
放射性核素的可测量性
示踪原理
不同的放射性药物(显像剂)在体内有其特殊的分布和代谢规律,能够选择性聚集在特定脏器、组织或病变部位,使其与邻近组织之间的放射性分布形成一定程度浓度差
而显像剂中的放射性核素可发射出具有一定穿透力的γ射线,用放射性测量仪器在体外探测、记录到这种放射性浓度差,从而在体外显示出脏器、组织或病变部位的形态、位置、大小以及脏器功能变化
显像原理
放射性核素示踪与显像
静脉注射能通过完整的血脑脊液屏障入脑细胞的显像剂,其进入的脑细胞的量与局部脑血流量呈正比
1)分子量小、零电荷、脂溶性
2)在脑中滞留足够的时间
3)具有确定的脑区域分布
两侧大脑皮质完整
基底核神经核团、丘脑、小脑放射性较高
呈对称性均匀分布
脑灰、白质对比度好,影像轮廓清晰
正常影像
至少二个断面上有一处或多处大脑皮质异常放射性减低(缺损区),或异常浓聚灶,其范围>2cm×2cm
脑室及白质区域扩大或尾状核间距增宽;
两侧丘脑、尾状核及小脑较明显不对称
异常影像
影像分析
1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2 .脑梗死的诊断;
3 .癫痫灶的定位诊断;
4 .脑肿瘤治疗后坏死或复发的鉴别诊断;
5 .痴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6 .脑生理与认知功能研究;
7 .精神性疾患的研究与用药指导;
8 .药物成瘾与依赖性的研究
适应证
SPECT能早期较灵敏发现呈现慢性低灌注状态的缺血病变,早期治疗
估计缺血程度、病变大小范围
随访和疗效观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缺血区放射性减低
缺血区周围增高,过度灌注
镜像
脑梗塞
发作期: 局部脑血流量增加,病灶放射性增高
发作间期: 局部脑血流量减低,病灶放射性减低或缺损
癫痫
患者以双侧顶叶和颞叶为主的大脑皮质放射性对称性明显减低,多不累及基底节和小脑
阿尔茨海默病AD
脑血流灌注显像
葡萄糖几乎是脑组织的唯一能源物质。氟[18F] 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为葡萄糖类似物,具有与葡萄糖相同的细胞转运及已糖激酶磷酸化过程,但转化为18F-FDG-6-P后不再参与葡萄糖的进一步代谢而滞留于脑细胞内
与脑血流灌注影像相似
发作期病灶部位呈异常的放射性分布浓集
发作间期能量代谢呈放射性减淡缺损区
致痫灶的定位诊断
AD患者大脑皮质双侧顶叶和枕叶对称性放射性分布减低
脑葡萄糖代谢显像
神经系统
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
合成、贮存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靶细胞的生理活动
受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和甲状腺自身的调节
甲亢:血清TT3、TT4、FT3、FT4升高
甲减:血清TT3、TT4、FT3、FT4降低
原发性甲减或亚临床甲减
升高
主要见于甲亢、继发性甲减
降低
促甲状腺激素(TSH)
甲状腺
正常甲状腺具有选择性摄取和浓聚碘的功能
摄取和浓聚碘的速度和数量与甲状腺功能状态相关
131碘的生化性质和体内生物学行为与稳定性碘相同,口服后可被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迅速摄取,并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在体外,利用甲状腺功能探测仪定时测定甲状腺部位的放射性计数率,计算甲状腺摄131I率,以甲状腺摄131I的数量和速度来判定甲状腺功能状态
计算
甲亢131I治疗剂量的计算及疗效预测。
①各次摄131I率高于正常值上限
②摄131I率高峰前移(即最高摄131I率出现在24小时前)
③2小时与24小时摄131I率之比大于0.8或4小时与24小时 之比大于0.85
凡符合①+②或①+③两项指标者提示为甲亢,其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符合率为90%以上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辅助诊断。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辅助诊断。
其他甲状腺疾病的辅助诊断
甲状腺摄131I功能试验
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
正常甲状腺组织具有选择性摄取和浓聚碘的能力
锝与碘属于同一族元素,99mTcO4-进入甲状腺细胞后不能进一步参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目前临床常用的甲状腺显像剂有99mTcO4-、131I,也可用123I
甲状腺呈“蝴蝶”或“H”形
甲状腺两侧叶显像剂分布均匀,中央高于周边,边缘较齐整
峡部较薄显像剂分布稀疏,影像不明显
少数患者可见甲状腺锥体叶变异
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形态增大、位置异常、形态失常,甲状腺内显像剂分布局限性或弥漫性增高或降低,甚至缺如
图像分析
观察甲状腺大小、形态和整体功能
异位甲状腺的诊断
甲状腺结节的功能判断
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
寻找甲状腺癌的转移灶
推算甲状腺重量
甲状腺炎的辅助诊断
甲状腺静态显像
内分泌系统
《核医学》医学笔记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展开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