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山蛩虫》读书笔记
2023-02-20 18:30:11   3  举报             
     
         
 AI智能生成
  山蛩虫别名千足虫、百节虫、百脚陆、篦子虫、燕山蛩等,也称“北京山蛩虫”,体长而稍扁,长约35毫米,暗褐色,背面两侧和步肢赤黄色。躯干计二十节。第2-4节各有一对步肢,自5节开始各有两对。臭腺孔在第5、7、9、10、12、13、15-19节两侧。栖息潮湿耕地或石堆下、树木的背阴处,喜成群居,食腐殖质。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别名    
     百脚虫、千脚虫、篦子虫、锅耳朵、百节虫、闷棒虫、空筒筒虫 、大草鞋虫  
     简介    
     属于马陆的一种。长度0.5~3.2cm,植食性种类 腐食性种类。英文名又称作plated millipedes,这个科的种不如其他千足虫那样圆,它们无眼,一般体色暗淡,体节的上部像横向延伸。多数种的很多包涵腺体,能产生有毒化学物质阻拦捕食者  
     生活习性    
     同其他千足虫一样,雌性把卵产在土壤中制作的巢穴内。幼体在初期生活在土壤中,而大龄的幼体和成体在地表寻找食物。在北半球,见于林地落叶中,有的种见于洞穴内。一些在加利福尼亚分布的Motyxia属的种类发冷光。还有的山蛩虫种能在水下生活  
     生物形态    
     燕山蛩,体长圆形,长约120mm,宽约7mm,全体由多数环节组成,从颈板到肛节约有体节54个,触角1对,长约5mm,其基部两侧各有50个单眼集结排成三角状,似复眼。第1节无步肢,第2-4节各有步肢1对,自第5节起至肛节,每节有步肢2对,各步肢6节,末端具爪,生殖肢由第7节步肢变成。自第6背板各各体节的两侧有臭腺孔。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栖息于阴湿地区  
     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性状    
     性状鉴别,本品多呈半环状,全长5-6cm,直径5-6mm。全体黑褐色,具50余个环节,每个环节具一棕色环,步肢多脱落。体轻,质脆,易断,断面中空。气微,味淡,有毒  
     采收和储藏    
     夏季捕捉,鲜用或晒干  
    
 
 
 
 
  0 条评论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