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提问7大类型拆解
2025-09-25 14:31:51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在教练实践中,提问是一种核心的技能,用以引导客户进行自我探索、目标设定、解决困难、提升认知和行为改变。教练提问的七大类型通常包括以下几点: 1. 开放式问题:鼓励被教练者广泛分享观点或感受,通常用“如何”、“什么”、“为什么”等词引导。 2. 封闭式问题:通常用“是”或“否”回答,目的是收集具体信息或确认某项事实。 3. 检验性问题:用来验证教练过程中的假设或推论,确保理解准确,如“你是这个意思吗?” 4. 挑战性问题:挑战被教练者的信念或行为模式,以拓展其思考范围,如“有没有想过……”。 5. 微小行动问题:引导被教练者思考小步骤和实际行动计划,比如“下步你打算怎么做?” 6. 反思性问题:引发被教练者的内省和反思,让他们发掘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洞察,如“你从这个经历中学到了什么?” 7. 鼓励性问题:用以肯定和增强被教练者的信心,鼓励他们继续前进或尝试新事物,如“你上次是怎么克服这个障碍的?” 本文档类型为指导手册,旨在详述教练提问的有效策略和应用场景,其描述句式严谨而细腻,每个提问类型均配以实际例句和用途解析,是教练提升其提问技术的有力工具。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类型1:行动性提问——聚焦落地,细化行动
定义
用NLP「下切」(细化行动细节)、「次感元」(具象化行动的感官体验),推动客户从“想”到“做”,锚定具体行为/步骤。
提问:“你明天下午(时间下切)和同事沟通时,会看到自己用什么眼神(视觉次感元)表达尊重?”
客户(视觉型,常说“我看到/计划”):“我想提升沟通能力。”
NLP工具
下切(时间/地点/行为细节:“第一步具体做什么?”)、次感元(视觉:画面/颜色;听觉:声音/语调;动觉:身体感受)。
客户(动觉型,语言带身体描述):“我想健身,但没时间。”
提问:“你今晚睡前(时间下切),会做3个俯卧撑(行为下切),感受手臂的紧绷感吗?(动觉次感元)”
避坑提示
① 别抽象:“你打算怎么提升?”(太宽泛,客户无法聚焦);
② 别催促:“你为什么还没行动?”(引发压力,阻碍动力);
③ 别脱离感官:客户是动觉型(说“我感觉到/体验”),别用视觉语言(如“你看到什么?”)。
类型2:价值性提问——挖掘意义,锚定核心
定义
用NLP「上堆」(挖深层意义/价值观)、「隐喻解码」(用意象具象化价值),穿透行为表象,触达客户的“为什么”。
客户(用隐喻:“我想成为职场的‘光’”):“我要晋升,证明自己。”
提问:“‘光’(隐喻解码)对你意味着照亮谁的路?(上堆到对他人的价值)”
NLP工具
上堆(挖意义:“这对你意味着什么?”“成功后你会成为谁?”)、隐喻解码(用客户的意象,如“光/桥/种子”,扩展价值)。
客户(限制性目标:“我要赚100万”):“我创业就是为了赚钱。”
提问:“赚100万后,你会用这笔钱画什么画面?(视觉隐喻+上堆:钱的深层价值)”
避坑提示
① 别停在表面:“晋升能加薪吧?”(忽略深层价值,如自我实现/影响力);
② 别评判价值:“晋升有什么用,压力更大!”(否定客户价值观,引发防御);
③ 别脱离隐喻:客户用“光”,别直接问“你想获得什么认可?”(应延续隐喻,增强共鸣)。
类型3:可能性提问——突破限制,扩展认知
定义
用NLP「意义换框」(重构问题意义)、「环境换框」(换情境看问题),帮客户跳出“不可能”的思维陷阱,看见新选项。
客户(限制性信念:“我没时间陪孩子”):“工作太忙,我根本陪不了孩子。”
提问:“如果把‘没时间’换成‘优先级需要调整’(意义换框),你会把陪孩子放在第几位?(结合次感元,动觉型问‘调整时,你的手会把陪孩子的卡片移到哪个位置?’)”
NLP工具
意义换框(“这个问题,是不是在提醒你…?”)、环境换框(“如果在……情境下,你会怎么做?”)。
客户(职业卡点:“我只能做技术,转管理不可能”):“我没管理经验,转不了岗。”
提问:“如果把‘没经验’想象成一张空白画布(环境换框+隐喻),你会在上面画什么管理的‘第一笔’?(次感元:画布的颜色/质感)”
避坑提示
① 别否定现状:“你就是借口!”(攻击客户,破坏信任);
② 别给答案:“你应该早上陪孩子!”(替代思考,阻碍客户自我探索);
③ 别脱离换框:客户说“没时间”,别直接问“你有什么方法?”(应先换框,再探索方法)。
类型4:反思性提问——自我觉察,发现模式
定义
用NLP「次感元对比」(行为前后的感官变化)、「隐喻」(用意象具象化模式),引导客户发现行为/情绪的“盲点”。
客户(人际关系卡点:“我总和家人吵架”):“我控制不住脾气,一说话就吵。”
提问:“吵架时,你的身体姿势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动觉次感元对比)或者‘吵架像哪种动物的状态?’(隐喻)”
NLP工具
次感元对比(行为前/中/后的感官差异:“你愤怒时,声音和平时有什么不同?”)、隐喻(行为模式像什么:“你拖延像哪种植物?”)。
客户(拖延卡点:“我总是拖到最后才做”):“我改不了拖延,太懒了。”
提问:“拖延时,你听到自己对自己说什么?(听觉次感元)或者‘拖延像哪种天气?’(隐喻)”
避坑提示
① 别指责:“你怎么总冲动!”(否定客户,引发防御);
② 别模糊:“你觉得哪里有问题?”(太宽泛,客户无法聚焦);
③ 别脱离感官/隐喻:客户是听觉型(说“我听到/烦躁”),别用动觉问题(如“你身体有什么变化?”)。
类型5:假设性提问——激活愿景,触发行动
定义
用NLP「未来画面」(视觉化愿景)、「心锚」(锚定积极状态),通过假设场景,让客户“预演”成功/改变后的状态,激活行动动力。
客户(职业犹豫:“我该不该换工作?”):“我怕换工作后更糟。”
提问:“假设一年后你换了工作,你会在哪个场景里,做着什么事?(视觉未来画面,结合次感元:“那个场景的颜色、声音是什么样的?”)”
NLP工具
未来画面(视觉/听觉/动觉的未来场景:“你成功后,会看到/听到/感觉到什么?”)、心锚(锚定假设场景的积极状态:“那个场景里,你的呼吸会有什么变化?”)。
客户(情绪卡点:“我不敢上台演讲,会紧张死”):“我一演讲就发抖,没法做。”
提问:“假设你演讲后,观众的掌声像什么声音?(听觉未来画面+心锚:掌声的节奏/音量)你会怎么回应?”
避坑提示
① 别脱离现实:“假设你中彩票了…”(场景太虚幻,客户无共鸣);
② 别催促行动:“那你现在就辞职啊!”(忽略客户的犹豫节奏,引发焦虑);
③ 别否定恐惧:“别担心,肯定好!”(压抑情绪,破坏信任)。
类型6:资源性提问——挖掘潜力,赋能自我
定义
用NLP「上堆资源」(挖掘过去的成功经验/内在优势)、「隐喻」(资源像什么),帮客户看见“已拥有”的解决资源。
客户(能力卡点:“我没经验,做不了新项目”):“我从来没做过,肯定不行。”
提问:“你过去克服困难时,用了什么方法?(上堆过去的成功资源,结合次感元:“当时你听到自己对自己说什么?”听觉型)”
NLP工具
上堆资源(过去的成功/优势:“你曾经…的经历,对现在有什么帮助?”)、隐喻(资源像什么:“你的韧性像哪种植物?”)。
客户(信心卡点:“我太内向,不适合销售”):“我不敢和人打交道,做不了销售。”
提问:“你安静倾听时(上堆内向的优势),像哪种‘收集信息的工具’?(隐喻:如‘雷达’‘海绵’)这对销售有什么帮助?”
避坑提示
① 别否定资源:“你没资源,别做了。”(打击自信,关闭探索);
② 别凭空捏造:“你肯定有能力!”(无具体依据,客户不相信);
③ 别脱离经历:客户说“没经验”,别直接说“你有潜力”(应结合过去真实经历)。
类型7:关系性提问——梳理互动,优化模式
定义
用NLP「次感元镜像」(模仿对方的感官语言)、「隐喻」(关系像什么),帮客户觉察人际关系中的互动模式,优化沟通。
客户(人际卡点:“我和领导合不来,他总批评我”):“领导对我太严格,我很压抑。”
提问:“当领导批评你时,你听到他的语气里有什么未说的话?(听觉次感元+镜像客户的‘压抑’情绪:语气的温度/节奏)”
NLP工具
次感元镜像(模仿对方的感官语言:客户说“看到”,提问也用“看到”)、隐喻(关系像什么:“你和领导的关系像哪种天气?”)。
客户(家庭冲突:“我和孩子总吵架,他不听我的”):“孩子叛逆,我说什么都没用。”
提问:“你和孩子吵架时,你们的身体距离像什么?(动觉次感元+隐喻:如‘刺猬’‘城墙’)这个距离里,藏着什么需求?”
避坑提示
① 别评判他人:“你领导有问题!”(激化矛盾,阻碍觉察);
② 别模糊责任:“你们都有问题!”(无法聚焦,客户不知所措);
③ 别脱离感官:客户是视觉型(说“我看到他的眼神很凶”),别用听觉问题(如“你听到什么?”)。
实战应用:7类提问的「场景组合」训练
案例:客户说“我想创业,但没经验,害怕失败,家人也不支持。”
行动性
“你明天(时间下切)会做的第一个创业相关的小事是什么?(行为下切,结合动觉次感元:“做这件事时,你的手会有什么感觉?”)”
从“想”到“做”,锚定微小行动
价值性
“创业成功后,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上堆自我价值,结合视觉隐喻:“你会看到自己站在什么场景里?”)”
穿透“赚钱”表象,触达自我认同
可能性
“如果把‘没经验’换成‘学习的机会’(意义换框),你会先学哪部分?(结合环境换框:“如果在一个支持你的社群里,你会怎么学?”)”
重构“没经验”的意义,扩展方法
反思性
“害怕失败时,你的胸口像被什么压着?(动觉次感元对比:“和平时放松时的胸口感受有什么不同?”)”
觉察恐惧的身体信号,发现模式
假设性
“假设半年后你创业成功,你会在哪个场景里,和谁分享这份喜悦?(视觉未来画面,结合心锚:“那个场景的颜色、声音是什么样的?”)”
激活愿景,增强动力
资源性
“你过去克服困难时,用了什么方法?(上堆过去的成功资源,结合听觉次感元:“当时你听到自己对自己说什么?”)”
挖掘内在资源,赋能自我
关系性
“家人不支持时,你听到他们的语气里有什么担忧?(听觉次感元镜像,结合隐喻:“这份担忧像哪种天气?”)”
觉察家庭互动模式,优化沟通
避坑速记口诀
行动性:细节感官不抽象,下切+次感元帮落地;
价值性:意义深层不评判,上堆+隐喻挖内核;
可能性:换框扩展不否定,资源+情境开新局;
反思性:觉察模式不指责,次感元+隐喻找盲点;
假设性:愿景预演不虚幻,未来画面+心锚促行动;
资源性:挖掘潜力不捏造,上堆经验+隐喻赋能力;
关系性:互动模式不评判,次感元镜像+隐喻理沟通。
价值性:意义深层不评判,上堆+隐喻挖内核;
可能性:换框扩展不否定,资源+情境开新局;
反思性:觉察模式不指责,次感元+隐喻找盲点;
假设性:愿景预演不虚幻,未来画面+心锚促行动;
资源性:挖掘潜力不捏造,上堆经验+隐喻赋能力;
关系性:互动模式不评判,次感元镜像+隐喻理沟通。
通过“7类提问×NLP工具”的组合训练,ACC学员可精准触达客户的“行为-价值-可能-反思-假设-资源-关系”全维度,让提问从“信息收集”升级为“激活觉醒的钥匙”。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