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方法学三种常见模型
2016-09-10 16:06:37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软件工程方法学中的三种常见模型包括瀑布模型、迭代模型和螺旋模型。瀑布模型是一种线性顺序的开发过程,每个阶段依次进行,直到软件开发完成。迭代模型是一种重复反馈的过程,通过多次迭代来逐步完善软件功能。螺旋模型则将瀑布模型和迭代模型结合起来,强调风险分析和管理,以及用户需求的持续关注。这三种模型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软件开发项目。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瀑布模型
构造:软件工程开发,企业项目开发,产品生产以及市场销售
定义:将软件生存周期的各项活动规定为按固定顺序而连接的若干阶段工作,形如瀑布流水,最终得到软件产品
重要地位:提供了软件开发的基本框架
优点
为项目提供了按阶段划分的检查点
当前一阶段完成后,您只需要去关注后续阶段
可在迭代模型中应用瀑布模型
提供了一个模板,这个模板使得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支持的方法可以在该模板下有一个共同的指导
缺点
各个阶段的划分完全固定,阶段之间产生大量的文档,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
由于开发模型是线性的,用户只有等到整个过程的末期才能见到开发成果,从而增加了开发风险
通过过多的强制完成日期和里程碑来跟踪各个项目阶段
不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
统一模型
特点
简单,统一,而且能表达软件设计中的动态和静态信息,目前已成为可视化建模语言的工业标准
三种基本构造块
事物
关系
图
五种类图 定义
用例图
从用户角度描述系统功能,并指各功能的操作者
静态图
包括类图,包图,对象图
行为图
描述系统动态模型和对象组成的交换关系
交互图
描述对象之间的交互关系
实现图
定义系统中软硬件的物理体系结构
特点
统一了各种方法对不同类型的系统,不同开发阶段以及不同内部概念的不同观点从而有效消除了各种建模语言之间不必要的差异
对并行,分布式系统的建模尤为适宜
是一种建模语言,不是一个开发过程
敏捷过程
基本特征:增量的,协作的,直接的,适应性强的
定义
包括了一系列实践和预定义角色的过程骨架
原则
承认客户可以在项目过程中改变主意,变更他们的需求,而预测式和计划式的方法并不能轻易地解决这种不可预见的需求变化
基本条件
可追溯性
可理解性
可验证量性
其他开发时质量要求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