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方法学常用模型
2016-09-12 21:55:53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软件工程方法学常用模型包括瀑布模型、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和喷泉模型等。其中,瀑布模型是一种线性顺序的软件开发过程,每个阶段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原型模型是一种快速开发的方法,通过快速构建原型来验证需求;增量模型是将软件分成多个模块进行开发,每个模块都可以独立完成;螺旋模型是一种迭代式开发方法,每个迭代都会对软件进行评估和改进;喷泉模型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软件开发方法,强调用户参与和反馈。这些模型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场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瀑布模型
英文名
Waterfall Model
类型
项目开发架构
项目类型
软件工程开发、企业项目开发等
核心思想
瀑布模型核心思想是按工序将问题化简,将功能的实现与设计分开,便于分工协作,即采用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将逻辑实现与物理实现分开。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等六个基本活动,并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优点
1)为项目提供了按阶段划分的检查点。
2)当前一阶段完成后,您只需要去关注后续阶段。
3)可在迭代模型中应用瀑布模型。
增量迭代应用于瀑布模型。迭代1解决最大的问题。每次迭代产生一个可运行的版本,同时增加更多的功能。每次迭代必须经过质量和集成测试。
4)它提供了一个模板,这个模板使得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支持的方法可以在该模板下有一个共同的指导。
缺点
1)各个阶段的划分完全固定,阶段之间产生大量的文档,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
2)由于开发模型是线性的,用户只有等到整个过程的末期才能见到开发成果,从而增加了开发风险。
3)通过过多的强制完成日期和里程碑来跟踪各个项目阶段。
4)瀑布模型的突出缺点是不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
统一过程模型
英文名
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阶段
起始阶段,细化阶段等
产品起源
Rational 公司开发和维护
4个阶段
初始阶段
细化阶段
构造阶段
交付阶段
敏捷过程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