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
2016-10-09 14:52:44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逻辑思考和沟通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复杂的问题或信息分解成易于理解和传达的层次结构。这种方法将主要观点放在最顶层,然后逐步展开细节和支持论据,形成类似于金字塔的结构。通过这种方式,金字塔原理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晰地组织思维、提高表达效果,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无论是在写作、演讲还是日常对话中,金字塔原理都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演示的逻辑
10、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
突出显示文章的框架结构
上下文之间有过渡
11、在ppt演示文稿中呈现金字塔
10%文字
说明演示文稿的框架
强调重要的思想、观点、结论、建议等
设计文字
内容结构化简练表达
ppt内容指导性原则
一次一个论点
论点要完整陈述句
文字尽量缩短
使用简单的词汇和数字
字号足够大
有趣味
逐级展开
90%图表
文字难以说清楚的数据、关系(图表)
诀窍
确定你想用图表表达的问题,把答案做为图表标题
故事梗概和剧本
12、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
画脑图
把图像复制成文字
无结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办法
序言结构范例
表达的逻辑
1、为什么要用金字塔jiegou
原因
人脑喜欢自动结构化为金字塔
结构化的信息容易理解记忆
所以:。。。
归类分组,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
7这个数字
需要把超过7的信息归类为不超过3组
需要不断抽象概括
提高思维的抽象程度
结论先行
读者思维
step1、接受信息
step2、理清信息之间的关系
step3、理解你表述思想的含义
通过结论先行减少第一和第二项工作
总结概括
总结的过程就是抽象概括的过程
提高了思维的抽象水平
文章中的思想以三种方式互联
向上
向下
横向
文章需要符合的原则
1、上层思想概括下层思想
2、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3、组中思想按照逻辑顺序组织
演绎顺序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
时间
第一
第二
第三
结构
由内而外
由外而内
上中下
。。。
程度
最重要
次重要
。。。
2、金字塔内部的机构
纵向关系
自上而下表达
通过问答式的结构向下
横向关系
问答需要符合两种逻辑顺序
演绎
归纳
序言的结构
背景
冲突
疑问
回答
3、如何构建金字塔
自上而下
1、提出主题six
2、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3、写序言
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4、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对话
5、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自下而上
列出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饿逻辑关系
得出结论
4、序言的具体写法
讲故事的机构
常见的模式
5、演绎与归纳推理
演绎
线性推理方式
每个思想都由前一个思想推导出来
三段论
现象-疑问-解答
注意
演绎推导的过程不要超过4个步骤
表述
对表述的说明
推论
表述
对表述的说明
对表述的说明
推论
表述
对表述的说明
推论
推论
推导出的结论不要超过两个
归纳
一组事实思想或者观点归类分组,并概括其共同性
将具有共同点的思想组织在一起
剔除与该思想不相称的思想
区别
在较低层次的金字塔结构中使用演绎法
演绎法更适合在战术上、细节中使用
在演绎过程中不要插入其他干扰信息
推导的第二个思想是对第一个思想的主语或谓语的陈述
在较高层次的金字塔结构中使用归纳法
分支主题
同组中的思想具有类似主语谓语
思考的逻辑
如何把思想组织时候罗列的信息整理出来?
头脑风暴
按照分类整理
金字塔原理的第二条规则:所有列入同一组中的思想必须有某种逻辑顺序
6、应用逻辑顺序
时间
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思想组中,要按照采取行动的顺序依次表述达到某一结果必须采取的行动
根据结果寻找原因
结构
就是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者照片想象某事务时的顺序
创建逻辑结构
mece原则
描述逻辑结构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或者过程顺序,时间顺序
修改逻辑结构
用结构顺序概念检查思路
以上常用结构
专业领域内的结构
程度
创建适当的分组
明确每组中的项目是否具有共同性,确保具有该特性的项目列入改组
最具有该特性的问题排在第一位,即先强后弱,先重要后次要
综述:
当有一组思想的时候,思想是否有逻辑顺序?
时间
结构
重要性
如果看不出顺序,检查分组的基础
过程
流程
结构
类别
或者检查思想中的共同点
按照共同点归纳分组
7、概括各组思想
总结避免缺乏思想的句子
行动性:告诉读者做什么事情
1、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步骤、流程
2、说明采取行动后取得的结果或者达到的饿目标
描述性:告诉读者关于某些事情的情况
说明这些事情的共同点
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目标
如何理顺思路,明确描述步骤和结果?
明确的语句描述
1、在将各行动(步骤、流程)联系起来之前,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行动(步骤、流程)
总结:想象自己采取了这些行动,然后根据完成这些行动将产生的明确结果,修改各行动步骤的措辞,使其明确、具体
找出因果关系进行分类
2、找出明细的因果关系组合,尽量将一组中的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以下
按照时间顺序额排列的步骤属于同一层次
步骤之间如果有因果关系,就属于不同层次
组织各种行动、步骤等唯一合理的方法,就是根据其产生的结果归类分组
概括结果和目标
3、直接从这些行动、步骤、流程中总结和概括行动的结果、目标
简化语句、去掉修饰成分
发现行动、步骤和流程隐含的意义或者结果
找出结论之间的共性
从结构的共性去找
主语一致
谓语一致
隐含的思想一致
寻找更密切的关系
寻找完共性后,用逻辑顺序进行分类,发现是否有遗漏
时间、结构、重要性等
概括总结的完整过程
简化
归类分组
概括
描述性信息找共性
行动性信息找结果
确保思想属于同一组,应抽象、提炼、概括各组思想
解决问题的逻辑
8、界定问题
理想的解决问题的流程:界定问题-结构化分析问题-分析、找到解决方案-组成金字塔与他人交流
界定问题的框架
展开说明框架中的各个要素
背景
背景通常导致某个结果
冲突
对以上结果的出现造成困扰
疑问
how?等问题
应用
把界定问题写成序言
展开问题的各要素
界定问题需要确定四个要素
起点,或者开场情况
干扰事件出现
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
其他可能的原因
干扰导致的不想要的结果R1
可能是若干个不想要的结果
现有流程或者结构产生的期望的结果R2
发掘读者的疑问
常见疑问
如何R1到R2
知道如何R1到R2,但不确定是否正确
知道正确,但不知道如何实施
常见疑问的变形
解决方案已经实施,但某种原因行不通
确定了好几个方案,不知道选哪个好
不常见的疑问
不知道R2是什么样的,无法找到解决方案
知道R2,但不清楚自己是否处在R1
开始写序言
分支主题
总结:
首先结构化分析问题,确定4个因素
起点,或者开场情况
干扰事件出现
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
其他可能的原因
干扰导致的不想要的结果R1
可能是若干个不想要的结果
现有流程或者结构产生的期望的结果R2
其次从问题到金字塔
背景
背景通常导致某个结果
冲突
对以上结果的出现造成困扰
疑问
how?等问题
9、结构化分析问题
从信息资料入手
分析问题的顺序
提出假设
搜集资料
设计实验,排除一个或多个假设
设计诊断框架
呈现有形结构
寻找因果关系
将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类
使用诊断框架
序列分析法
是否有问题
问题在哪里
为什么存在
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应该做什么
建立逻辑树
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类,一直细化
是非问题分析
按照先后顺序画出该政策领域的图解,标明每个阶段的主要决策变量
对这些主要决策变量如何影响目标的实现提出假设
根据对目标实现的主要决策变量来决定使用哪些决策
总结:结构化分析问题
界定问题
使用诊断框架,呈现存在问题领域的详细结构
假设产生问题的可能愿意
收集信息,以证明或排除所作假设
本书要点汇总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