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牙期障碍
2016-10-29 20:17:58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替牙期障碍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恒牙异位萌出
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
病因
第二乳磨牙和第一恒磨牙牙冠体积过大
颌骨发育不足(上颌结节发育不足)
第一恒磨牙萌出角度异常
流行病学
发病率:2%-6%
男>女
上颌>下颌
临床表现与检查
六岁前后
X线可见第二乳磨牙远中根远中面接近牙颈部的位置出现弧形吸收区,第一恒磨牙近中边缘嵴嵌入吸收区
2/3可自行调整至正确位置
可逆性异位萌出
1/3不能自行调整至正确位置
7岁前后
可见第一恒磨牙远中边缘嵴萌出,近中边缘嵴被挡在第二乳磨牙远中牙颈部
不可逆性异位萌出
形成盲区
龋坏
第二乳磨牙早失
间隙丧失
第一恒磨牙倾斜前移
错牙合畸形
治疗
早期发现
6岁前后
曲面体层片
或平行投照根尖片
分牙法
实施分牙,解除锁结
分牙圈
分牙簧
0.5-0.7mm铜丝
截冠法
磨除第二乳磨牙远中产生阻挡的部分
牵引法
乳牙做基牙,牙合面设置拉钩,向远中牵引以解除锁结
推簧法
利用带有推簧的固定矫治装置
口外弓法
只用与上颌
第二乳磨牙脱落或拔除
口外弓推第一恒磨牙向后
间隙保持法
第二乳磨牙脱落
保持间隙
正畸治疗
恒尖牙异位萌出
病因
恒侧切牙萌出占据尖牙位置
第一前磨牙萌出占据尖牙位置
流行病学
发病率:1%-2%
主要发生于上颌
临床表现与检查
上颌尖牙唇侧错位萌出
上颌尖牙腭侧阻生
易位萌出
与侧切牙易位
与第一前磨牙易位
或近中移动导致侧切牙或中切牙牙根吸收
或于中切牙处萌出
或斜位/横位阻生于颌骨中
治疗
保护乳尖牙
诱导正常萌出
早期检查
10岁左右
发现恒尖牙异位
拔除乳尖牙
外科暴露
诱导正常萌出
正畸治疗
牙齿萌出过迟
乳牙萌出过迟
全口多个乳牙萌出过迟
病因
系统疾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良性脆骨症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
外胚叶发育不全综合征
营养发育
营养极度缺乏
治疗
查明原因,治疗全身疾病
个别乳牙萌出过迟
病因不详
遗传因素
临床表现
偶见于乳磨牙
X线常见迟萌乳牙牙根固连
可见发育程度低于对侧同名牙
治疗
定期观察
择期拔除埋伏固连牙
恒牙萌出过迟
病因
全口多个恒牙萌出过迟
遗传因素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
发育迟缓、脱发、假性无牙症
视神经萎缩综合征
个别恒牙萌出过迟
局部软、硬组织的阻力
乳切牙早失
牙龈角化坚硬
乳尖牙、磨牙早失
邻牙移位、间隙缩小
多生牙、牙瘤、囊肿
恒牙胚发育异常
临床表现
多见于恒中切牙、尖牙、前磨牙萌出困难
局部牙龈苍白、突出,牙槽骨膨隆
不对称萌出或局部骨质膨隆
X线、CBCT等检查异常
治疗
牙龈苍白肥厚
部分牙龈切除、暴露牙尖
多生牙、牙瘤等
收取去除影响
萌出间隙丧失
间隙扩展或序列拔牙
恒牙牙轴方向异常
及时拔除乳牙+后续正畸治疗
恒牙发育迟缓
判断病因,治疗全身疾病或间隙保持
牙齿早萌
恒牙早萌
病因
乳牙早失
乳牙根尖周病
临床表现
多见于前磨牙
下颌多于上颌
牙根发育不足:松动
釉质发育不全:易患龋
治疗
预防发病
控制乳牙根尖周病
预防龋齿
涂氟+PRR
预防松动度增加
做好清洁
预防早萌芽过长
阻萌器
牙齿脱落异常
牙齿早失
病因
外伤
龋病
根尖周炎
牙周炎
慢性牙周炎
侵袭性牙周炎
遗传疾病
低磷酸酯酶症
掌跖角化牙周综合症
组织细胞增多症X
治疗
对症治疗
预防
OHI
遗传病筛查
牙齿固连
机制
牙周膜缺失
先天性牙周膜缺失
发育不全性牙周膜缺失
局部代谢紊乱
创伤
咬合创伤
外伤
易感因素
局部感染
温度、化学刺激
牙骨质增生
牙髓牙周联合病变
临床表现
牙齿下沉
轻度
低于牙合平面1mm
中度
患牙边缘嵴与邻牙接触点平齐或以下
重度
平齐牙龈或更低
生理动度消失
叩诊音异常
实性叩诊音
多个对照牙比较
主观性因素
X线异常
根周膜消失或模糊,根骨连接处不清晰
治疗
定期观察
轻度
定期观察
测量间隙
拍摄X线
观察继承恒牙发育萌出状况
修复
树脂
全冠
嵌体
拔除患牙
间隙保持
外科松解
乳牙滞留
病因
继承恒牙萌出方向异常
恒牙先天缺失
根尖周炎破坏牙槽骨
继承恒牙萌出无力
恒牙胚远离乳牙牙根
遗传因素
临床表现
下前牙
双排牙
第一乳磨牙
残冠、残根
危害
恒牙异位萌出
影响咬合关系
菌斑滞留、食物嵌塞
增加龋病风险
滞留乳牙残根
刺伤黏膜及软组织
治疗
及时拔除
子主题
继承恒牙缺失,暂时保留观察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