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第二章
2016-10-30 18:51:57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批判性思维第二章主要探讨了如何通过提问和分析来培养和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作者强调,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质疑和反对,更重要的是理解、分析和评估。在这一章中,读者将学习到如何提出有效的问题,如何通过逻辑推理和证据分析来支持或反驳观点,以及如何避免常见的逻辑谬误。此外,本章还介绍了一些实用的批判性思维技巧,如归纳法、演绎法和类比法等。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技巧,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批判性思维,从而提高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能力。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基本特征
其他
结论作为前提
未表达前提的结论
如何弄清说话人的未表达前提
语境
上下文
全称命题:
所陈述的对象没有例外
所陈述的对象没有例外
论证=前提+结论。
用于支持或者证明的某断言是前提,被支持的断言是结论
用于支持或者证明的某断言是前提,被支持的断言是结论
辨别前提、结论、论证
前提和结论必须可以用“真”和“假”来衡量
论证必须得有前提和结论,且前提和结论之间有上述关系
“A因为B”不一定是论证,也可能是原因/结果的陈述。
(1)论证是为了支持或者证明结论;
(2)解释描述则是为了指明某件事无的原因、其运作机制等
(1)论证是为了支持或者证明结论;
(2)解释描述则是为了指明某件事无的原因、其运作机制等
子主题
道德、情感和逻辑
(1)对于缺乏批判性思维的人来说,逻辑是最难起到作用的说服方法;
(2)演绎论证的可靠与否与人们是否被说服呈弱相关;
(3)非演绎论证的强弱程度仅仅取决于前提为结论提供了多少支持,与听众是否被说服无关
(2)演绎论证的可靠与否与人们是否被说服呈弱相关;
(3)非演绎论证的强弱程度仅仅取决于前提为结论提供了多少支持,与听众是否被说服无关
如何理解论证
澄清论证结构
表示引出:
A
↓
B
↓
C
A
↓
B
↓
C
表示共同支持:
A+B
-----
↓
C
A+B
-----
↓
C
表示独立论证
A B+C
\ ------
\ /
D
A B+C
\ ------
\ /
D
某些前提引出不止一个结论:
A
/ \
B C
A
/ \
B C
在论证中发现与论证相反的断言:
A
|
---
|
---
↓
B
A
|
---
|
---
↓
B
通过修饰表达来辨别:
关键在于确定表达者是否为支持或者证明其断言提供了理由
关键在于确定表达者是否为支持或者证明其断言提供了理由
如何评估论证
逻辑角度
前提是证明还是支持了结论;
是有效的演绎论证还是较强的非演绎论证;
是有效的演绎论证还是较强的非演绎论证;
真假性
前提的确是真的么;
避免落入修辞或者心理的误区(5~7章);
在接受前提之前必须弄清前提表达的准确含义
避免落入修辞或者心理的误区(5~7章);
在接受前提之前必须弄清前提表达的准确含义
论证的分类
演绎论证(deductive argument):
前提在逻辑上证明结论的推理
前提在逻辑上证明结论的推理
有效论证(valid argument):
前提为真的话结论就不可能为假的论证
前提为真的话结论就不可能为假的论证
可靠论证(sound argument):
前提为真的有效推理——结论肯定是真
前提为真的有效推理——结论肯定是真
非演绎论证 (indeductive argument from analogy):
前提为结论提供了支持
前提为结论提供了支持
分类:
逻辑学上根据前提对结论提供支持的强弱进行分类
逻辑学上根据前提对结论提供支持的强弱进行分类
强非演绎推理
弱非演绎推理
最佳解释推理(IBE)/溯因推理
比如:
为什么车启动不了?最佳解释 是电瓶没电了。
比如:
为什么车启动不了?最佳解释 是电瓶没电了。
评估IBE的条件(11章):
当出现相互竞争的解释时,最佳解释将会是:
(1)最充分解释该现象;
(2)能做出最精确的预测;
(3)与其他已被接受的解释冲突最少;
(4)需要最少的不必要的前提和假设
当出现相互竞争的解释时,最佳解释将会是:
(1)最充分解释该现象;
(2)能做出最精确的预测;
(3)与其他已被接受的解释冲突最少;
(4)需要最少的不必要的前提和假设
123
确保补充的未表达前提是可信的:
——第四章
——第四章
平衡推理:权衡利弊
价值判断和权衡利弊(12章)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