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2021-04-12 18:17:46 379 举报
AI智能生成
李笑来老师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二篇
三条铁律
定义
当你再也不用为满足生活必须而出售自己的时间时,便卖什么也别卖自己的时间
背景
每一个选择消耗的都是只去不回的生命,你必须在出售时间之前明白交易的底线(三条铁律)和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法
公式
创造的价值/度过的时间=人生价值效率
铁律一:成长才是根本关键
生命中发生的事都不应作为终点,而是里程碑
选择的标准
自己需要什么能力?
所选择的是能否让我积累更多新能力
能否完善某个旧能力。
是否可以产生能力积累
铁律二:重视价值,忽略估值
不要让自己的估值过分超过自己的实际价值
人生路很长,选择很多,每次都想以大于价值的估值交易完全不可能
太在意估值的塑造而忘记价值的提高,估值虽有波动,确是锚钉在价值上
不顾价值追求估值本质上是欺骗,虽短期收益很高,但不能长久
铁律三:耐心比什么都重要
耐心一定会通过复利效果展现出来
没耐心的人
更容易选择终点思维,并不会有好的积累
更注重估值和短期效益,不愿思考,真正重要的事-价值
对比
当下正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常态:你必须用心智的力量时刻告诉自己,觉得困难的阶段不过是必经之路,这正是耐心的真谛。越困难越需要耐心。
正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高成本。永远不可能达到你臆想的那种效率状态
学习和掌握调节做事节奏的能力至关重要
总结
时间的价值大于金钱,运用时间时用里程碑式的思维。选择的标准基于成长-能力-积累,重视自身价值的提高,对任何正确的事都富有耐心和学习调节做事节奏的能力。
第四篇
注意力
特点
注意力和时间不同的地方在于你可以控制,选择你的注意力
三个大坑
几乎所有坑都有满足大脑对短期好处的刺激的渴望且有着极其合理,正常的面孔并都伤害着积累成长能力的前提注意力
坑
莫名其妙凑热闹
围观的事一定与你无关且不是什么好事。
所谓的安全感=扼杀创造力源泉的多余的好奇心
心焦火燎随大流
平常没有准备,没有积累最后一事无成还花了自己的精力。
所谓的归属感:大趋势出现,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操碎了别人的心肝
闲的
所谓的成就感:自身难保,还闲着操别人的心
反控制
工具和大脑都会反控制你 当你不愿做一件有助于你成长的事就是大脑或者工具想要奴役你 如何正确对待有效使用他们需要深思
成长
扩展和加深现有的能力圈
带着积累的心去观察周围的事物
积累本身就是为成长打下基础
每天都要进步哪怕很少 但是一定要为正。
放在何处
自身成长
放在一切可以有积累效应的技能上
生活就是成长,没有成长就不是有意义的生活。
自己的真爱
前提是你有可供消耗的资源和掌控资源的能力。
不求回报的把注意力放在关注并帮助他们成长上
对整个社会真正有贡献的事
个体的价值等于他的社会贡献率,越发达价值与价格趋同越快
若肆意浪费自己的注意力一生只会被收割并毫无收获。最终你的一切价值,都是你注意力的产出。
你可以控制和选择你的注意力 你的工具和大脑也会反向控制你 当你不愿做有利于成长的事就是大脑想要奴役你 每天都要有进步 且必须为正。
坑的特点是有短期好处且吞噬着注意力又让你毫无察觉 记录和反思注意力花销能让你预防再入坑。
注意力要放在扩展和加深现有能力圈及学习思考有积累效应的技能,所爱之人的成长和对整个社会有真正贡献的事上
第六篇
人生最重的枷锁-安全感
高级动物和低级动物
低级动物虽然没有视觉盲区,但也无法将目光集中在某一处,仔细长期的观察任何一个点,导致不可能深入思考 长期思考 他们的注意力只能时时刻刻消耗在身边发生的一切 无过去无未来只拥有一个没有前后对比的现在 被困在永恒的当下
人类放弃了全视角接受了视觉盲区的存在,进化出了大脑皮层,使得人类文明得以出现,几乎所有进步都是放弃了部分安全感才可以获得
两种人
甲:追求百分之百安全感时刻被身边所发生的一切吸引,无法深入长期观察思考,被困在永恒的当下
放弃部分安全感 能够深入长期思考 不孤立行动 与他人合作进行有效社交 以此来弥补自己缺失的那一部分安全感 推动发展
名词
大恶:乌合之众出自于自我安全考虑而迫害他人
合作:大家各自放弃一小部分安全感,将其交给合作方来保障
信任:相信对方不会利用自己主动放弃的那一部分安全感
百分之百的安全 带来的是百分之百的束缚 不选择放弃部分安全感就谈不上对别人的信任
勇敢:即使迥然一身仍敢于放弃部分安全感
大智若愚:大智是结果,若愚才是过程
建议
冒险本身并不是追求成功的好方式
不要与缺乏安全感的人合作,在他们的世界里,实际上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关系
不要与缺乏安全感的人交往,因为他们不仅被”追求百分百安全感“拖累 还会因此穷尽一切可能拖累身边的所有人
勇敢可以习得,试着把注意力从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拿开,放在更要紧的事上,不在意吃点小亏
在你索取注意力换谈资时,要知道更新速度快,说明这些谈资的保质期非常短,而你的时间和注意力却转瞬即逝,不如把它们花在保质期长且能增值的知识上,而不是浪费在迅速贬值的信息上
人应该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不是顺应社会的大流和在意别人的评论
除了要加强正确的概念,还要努力摒弃那些污染大脑的概念
有些话值得反复说,有些道理值得反复强调,比如你最重要的资源是注意力
父母的阻碍倒是可以检测出你是否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决定,并为自己做出的选择负全责(无论最后结果如何 你都一个人承担 不连累父母)
我们的目标:在有限注意力和时间里收集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
只有在你很熟悉自己的领域时才会发现里面的缺陷 而后生出对其他领域的向往 学会忍受领域中不尽人意的地方 用注意力和时间打磨技能。
没有人一开始就能做好 迟迟不行动会错过更多机会 快速落地执行有时比任何计划都有用。
读书一定要学以致用 与其想过目不忘不如把注意力用在琢磨怎么把读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而后改善生活。
别人眼里的好形象 和自己的成长相比一毛不值 当你能为别人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建议和帮助 自然觉得热点话题可有可无。
在大城市里能看到更多可能性可行性,而这些在小城市,你甚至不知道它们可以存在
过分关注别人的评价,通常是阻碍自己进步的一大坑,解决它的方法就是不要嘲笑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要清楚父母的期望不是最大的枷锁,顺从父母给你带来的安全感,不敢承担自己生命的责任,才是真正的枷锁
这就像学习走路 如果想要百分之百安全感 就永远迈不出第一步 进步的前提是你敢于迈出第一步 而不是总在担心 自己这一步迈得漂不漂亮
为了追求稳定而放弃大量机会 为追求话题的安全感而舍弃注意力
对安全感的过度追求 隐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每件事上都过度追求安全感 只会消耗我们本来就稀缺的注意力。
不要高估了一些东西的重要性 如金钱 也别低估了一些重要的事 如注意力
很多事不是想一下就可以了,也真不是以为懂了就真的懂了,注意力投入程度不够,就无法深入全面的观察思考。
敢于放弃部分安全感迈出第一步 学会和别人合作 信任别人 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消耗注意力是进步的前提 把注意力集中在成长上是所有选择的大前提 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别在意评价别嘲笑别人 巩固脑子里正确的概念 摒弃错误的 看清本质敢于直面自己的人生 并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全部责任
第八篇
遇到贵人的科学方法
问题
为什么有些人不论发生什么好事总会有人想到他 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也总有人及时伸出援手
本质
所谓情商差不过是脑力不够所以思考不全面 不深入于是出现了意外的不良后果
你自己首先得是个贵人 才能遇到贵人 甚至更多贵人 或者说你不优秀就没有有效社交
朴素道理
越是朴素的道理 越是永恒 当你认真琢磨此类道理 研究透彻 瞬间有相当于穿越到了未来
多数人不重视朴素道理的理由是从未想过自己需要预测未来
一个简单的技巧 概念 如果能帮你纠正以前错误的观念 可能足以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思考长远 耐心验证 小心总结提炼
在理解概念时不仅要知道它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它不是什么 如求助是交易不是乞讨
多和高手过招 自己终究会有收获
方式
乐观的人更容易成为他人的贵人
贵人更容易遇到贵人
能帮助他人进步的才是真正的贵人
优秀的人值得尊重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乐于分享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不给他人制造负担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不耻求助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求助时不宜仅用金钱作为回报,帮助他人时不宜收取金钱回报
贵人常常以和为贵,更懂得独贵贵不如众贵贵
很多时候,人们的成功源自大量的人希望看到他成功
正在做正确事情的人,更容易获得贵人相助,得道多助
活在未来的人更容易遇到贵人,因为别人能在他身上看到未来
求助
主体
求助是一种更为隐晦的交易
看到你的价值
确立他的价值
看到未来的某种可能性
在出手相助的那一瞬间自然得到回报 这也是愿意出手相助的根本原因
求助是正确展示自我价值的艺术
我们处在一个巨大价值交换和价值集群中(大市场)
聪明人
储备人际价值
到人际高的地方扎堆
怎么做
思考如何把自己打造成自动吸引各种各样帮助的个体
求助不等于麻烦别人
合理的求助是共同进步
能百度的事就不要麻烦别人
求助是一项本领 无论是一对一求助还是自我营销获得群体帮助
好的求助更像一场好的演讲
把自己需求准确的说出来
有事说事没事不啰嗦
人情债
不必马上还,但一定得还
求助的本质是深层次的交易 与其琢磨如何在眼下节点竭力维持与贵人关系 不如自己更加努力成长起来。
把失败当做暂时不成功,把求助理解为交易,把不喜欢理解为暂时没喜欢上
分享
努力的人不会因为你的这点不分享而不进步
不进步的人你给她再多 她也会维持惯性
分享是为了与那些进步的人做朋友
注意
不要打着求助的旗号 占别人便宜
要分清自己是真的遇到了困难还是仅仅因为懒惰
每个阶段运气不同
积极乐观
正常过渡期
浑浑噩噩,不思进取
打起精神,重新请回好运
人每个阶段运气不同 除了买彩票外 大部分好运都是自己争取来的 若你发现身边贵人下降 一定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这段时间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遇到贵人
遇到贵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偶然也是必然 它是自己生活的一面镜子 之所以说偶然是因为你并不知道在何时何地会碰到贵人相助 之所以说必然是因为只要你坚持足够长时间并一直做正确的事 好的结果和贵人迟早会出现 笃信加上耐心 才有可能帮你熬过偶然的失落等到必然的好运
贵人相助符合马太效应 如果你周围有不少贵人 那你更可能遇到更多贵人 在这个过程中你要持续不断进步 跟上贵人脚步 自己也成为贵人 总之无论是成为别人的贵人还是得到贵人的帮助 从来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
遇到贵人获得其帮助是自身成长的手段 自身成长的努力与坚持使自己成为贵人才是目的
自己是贵人才能遇到贵人 甚至更多贵人
让自己不断进步需要各种贵人的帮助 自身的进步让你有更多能力帮助别人 成为别人的贵人
努力成为贵人
不必局限于及时反馈,按照你笃信的道理,自顾自的成长
向人求助≠麻烦别人 别人向自己求助≠麻烦自己 帮助别人不是你赢我输 而是一个共同进步的过程 多帮助别人会让你更好的理解求助
被需要是一种幸福 举手之劳的帮助别人会让你的能力获得认可且可以享受自我实现的感觉
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影响和帮助周围的人 就可以成为他人的贵人
不要不懂装懂 按照正确的概念 自顾自的成长使自己成为自己的贵人 是你注意力的投放重点
帮助别人一方面能确立自己的价值 另一方面你更可能发现自己未来应该努力的方向
安全预测未来策略
某个道理客观上确实正确 过去是成立的 现在依然成立 那么不出极大意义 将来还是成立
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的多
践行时一定要有足够耐心 有思考长远 耐心验证 小心总结提炼的能力
评论
运气好只是外人看到的表象真实情况应该是这些人在一些事上的积累已经达到了足够深度和厚度 好的结果只不过是水到渠成
你主动放弃了部分安全感 与你共事的人就会觉得自己很有安全感
世上不缺贵人只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帮助你
多少人想让你成事决定了你能成多大事
大多时候反感都是生理反应 而不是经过思考的理想过程 人们反感的不是广告本身 而是不断想你推销的劣质产品
当你有意识的写下思考过程 便能考察自己的理由是否充分
自己首先得是优秀的人才能有有效社交和遇见贵人 当你找到一个过去现在都存在的道理就认真的琢磨透它 饱含耐心的去践行它 明白求助不是乞讨而是意义巨大的交易和展现自我价值的艺术多思考如何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自动吸引各种各样帮助的个体 做正确的事 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
帮助别人或者请求别人帮助于己于人都是双赢 大多数好运都是自己争取而来的它与你的生活 工作状态息息相关 遇到贵人首先自己得是贵人它符合马太效应 且是你生活的一面镜子只要你坚持足够长时间做正确的事贵人迟早出现 笃信加上耐心可以帮你熬过偶尔的失落 等到必然的好运 有意识的记下思考过程能帮你更好的审视自己避免被本能控制 无论自己是贵人还是得到贵人的帮助从来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
将注意力大量投放在使自己成为贵人上 认准正确的方向概念不局限于及时反馈 不要不懂装懂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影响和帮助别人 锻炼自己求助的本领明白如何准确的表达需求以及有事说事没事不罗嗦
好的求助就像一场好的演讲 求助的本质是交易 相信贵人的判断 人情债不必马上还但必须还 关系也不必竭力维持 把注意力用在努力成长上 永远不要打着求助的旗号占别人便宜 是真的困难还是因为懒惰要自己分得清 分享给别人 别人未必进步 不分享给别人 别人未必不进步 分享的意义在于发现进步者与之为友
看清差距,耐心跟进,啃下难点,反思 学以致用
什么是落后
落后的种类
过去40%之后是落后
现在目测20%之后是落后
实际1%之后就是落后
未来万分之1就是落后
网络打破了周遭,让每个人更为清晰的感受世界。同时也看清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如何拉低差距
保持对某件事长期持续跟进和持续不断的耐心
把那件事最难的部分硬着头皮啃下来
做到反思
把差不多理解为差很多 并试着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学以致用
阅读量=只字不差的阅读
如今已经想通的两个目标
早晚有一天不再为了生活而出卖自己的时间
早晚有一天要做到不落后,成为前20%甚至前1%
元认知能力
多问为什么而使思考理性,多问怎么做而使思维完整
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之前的知识积累和之后的知识获取组成了思考原理)
反思(观察力)坐享(专注力)兴趣(求知欲)刻意锻炼
注意力花在自身能力成长上 思考自己的思考方式 从问题本身跳开 多记录回顾 不断刻意训练。
给你一把万能钥匙
遇到问题
别盯着问题找解决方案 要有从问题本身跳开的能力。
学会思考自己的思考方式
注意力和精力大多花在如何回避和无视问题上
解决过程
盯着自己的成长才是真正的万能钥匙
接受知识增长带来的无知感,多记录 回顾发现的锁和钥匙
你必须珍惜注意力,活在未来,不停锻炼元认知能力 尝试多维度思考和学习。
主动升级操作系统 把观念做到本能需要不断刻意训练。
概念是关键 践行决定好坏
其他
两种相反的情绪不能对立
很多简单的道理只是看似简单。
我们从新认识了“错过”
不明觉厉
浅
仅仅以“某些观念与自己无关”就可能让一个人永远生活在另一个“自洽的世界”里
有些观念你觉得跟自己有关,他也不一定会起作用,但若你觉得与自己无关,那他一定不会起作用
中
最底层的观念常披着“简单”的伪装乃至于大部分人觉得有理,但和自己无关或无所谓自己已经理解,然后深深错过且不自知
感觉没关系是错觉,若是主动吸收那个观念,反复琢磨,反复尝试,就深入了,自然就和你有关了
深
每个观念反复读,假设与自己有巨大关系,并调动所有感官产生“代入感”去想象观念被吸收后自己会是什么样子?
当观念和你产生联系,自然就有机会利用他们改变生活了
问答
思维漏洞
一篇文章能帮你找到自己的思维漏洞,但如果你不去修补它,你也始终只是知道哪些漏洞的存在而已。
知识只有你为他花的力气,他才有可能印在你脑子里,进而在某个节点和其他知识产生联系
真正了解
当你真正了解一篇文章是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读过的内容的
当初要是
“当初要是”是一个很普遍使用的句子,只有小部分人真的分析了自己做错的原因,总结经验逐一改正
不是不能犯错,而是不能只停留在后悔的层面
错过
觉得这件事与自己没有关系,或只是为了逃避困难而试着说服自己
一件事会不会和你产生联系,并不取决于你是否喜欢他。除了无知好恶是我们拒绝升级的另一大阻碍。
有些观念真的很重要,但它们要么太简单,乃至于被人轻视
要么太违背直觉,乃至于无法相信
自己不愿去面对,而这类事多半会在日后以不能无视的形式出现
践行
如果你不理解但又认同那个人,且相信他分享的道理,你就去做,何必寻求透彻(完全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消化就行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旦开始践行,就会发现自己过去真的错过了很多至理名言
听进去
成绩好的学生通常能听得进去老师的话,并能结结实实按老师说的去做,如果不适合,也能尽快做出调整。
自卑
人分两种,一种是固守型(永远希望自己处于最好的状态)一种是进取型(可以接受自己暂时不好的状态)
世界不会因为你停下脚步,就自动保持现状,大多时候,目标本身也在不断进化,你不行动就只能离他越来越远,反之,每天往前走一点点,你会发现它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
做与不做
“做不做”和“做得好不好”是两件事,只要你开始做,并一直做下去,就一定会越做越好
及时反馈
离开学校没有了统一标准后,才有了更多自由学习的机会,也有了体验学习带来意外惊喜的作用
过度预期
很多苛刻的要求是自己无意识加进去的
在学习时你要提醒自己,别犯过度预期的毛病,在开始时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甚至可以不考虑目标直接做
有了第一步,自然知道下一步应该定什么样的目标是合适的
依赖
别人会不会那是别人的人生,我如果学不好,直接影响的是自己的生活
封闭环境
在里面感觉很舒服,但一旦不得不跳出来时就会不适应,觉得要是早一点做准备就好了
世界在变化,舒适区也在变化,如果你不主动去改变,那么你只能被动去适应
阅读时的快感
让你认为自己看懂了文章的内容,生活就会自动变得不一样,但那只是幻觉,只是一个提醒
主动联系那些,若是不联系就可能断了联系的朋友
老师
学着从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老师的视角去看问题
就如同创业者要听得进投资人的话,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简单
要么让你觉得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
一方面不要一碰到新观念就开启无关模式
一方面要主动和这些观念产生联系,主动吸收,主动去做,在践行中体会它的意义
你不曾了解的世界
大背景
若一个概念在某个文化里并不存在,那么那个“客观存在“在那个文化里“主观上并不存在”即那个文化里的人对那个客观存在,无任何感知。反之,若一个概念存在,即便它并不是一种客观存在,人们还是可以主观上感知得到
自证预言
选择
什么样的人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
灵魂出生无善无恶,善恶都是后天选择。
每一个善恶的选择,一方面塑造了自己,同时也塑造了那个自己存在于其中的世界
是善是恶,其实是那个人自我选择的镜像而已
你希望活在什么样的世界,就先按那个世界应有的规则去行动,自然你就会向那个世界靠拢,最终真的活在哪个世界里
观念
客观的世界你无法改变,但你却可以改变主观的世界,你真正生存的世界
不信坏事会发生才是好事发生的前提,所以即便相信好事不一定能让它成真,也应该做到不去相信或期待那些不幸的降临
底层观念才是最根本的差异,你认为自己能学好才有机会真的学好
你怎样对待你的世界,你的世界怎样对待你,你的观念就是塑造你世界的最重要因素。
你的关注点,塑造了你世界的格调
概念
无论你智商多高,如跟脑子里没有这个概念,它就无法对你起任何作用
只有当这些概念像本能一样植入到你脑子里后才有机会应用自如
时常梳理学过的概念,让他们始终在您脑子里保持活跃状态
视角
大多数时候,我们认为别人的“不好”可能大部分都是偏见,你的周围并没有那么多人挖空心思想要害你,大多时候是因为考虑不充分而误伤
其实这个世界并没有那么多的恶意,很多时候只是我们对它产生的误解
人们通常会不断强化自己已认知的世界,于是,在那个只有输赢的世界里,到处都是贴着“坏人”标签的竞争者,而在共赢存在的世界里,所有人都是潜在的合作伙伴
整体来说,越优秀的人越倾向于选择:真诚友善的态度,你周围的人对你的反应其实是你在他们身上的投影。
时间 注意力
时间应该是陪着你一步步践行的伙伴。不强求,不催促,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事
世界给每个人的时间是相同的但对于每个人来说,体验到的时间却是不同的
将注意力投入到能改变的事情上,是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一步
思维方式
启动事务完成度大脑推演
对做的,准备做的任务量较大的每件事都会在脑子里先过滤一遍
做这件事目的是什么?
对我是否真的有意义?
对我能力提升有无帮助?
接受不完美
以文章的形式记录自己个人成长中的所思所想,进而运用到生活中
一篇文章写下来,正好整理梳理了下一篇文整体思路
出现问题
当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出现,不妨停下,好好想想,认真回答
找到问题分析原因,找到自己可以选择并且可以改变的地方
没有任何问题是等到某个节点就自然解决的
重要的不是去等待,而是改变自己对现状的态度,不能做到马上积极乐观,也要试着不去关注那些负面信息
大多数重要的感悟早就在历史上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会聊天的人多半不是因为他和所有人观点都相同,而是他能在不违反自己原则的前提下,找到和对方聊下去的共同话题
什么是朋友
人们一向认为自己比机器聪明,整个社会也在宣扬,机器是不可能超越人类的,可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真的比机器落后太多,无法相信的落后
粗糙,原始的操作系统主要特征是:它越差就越自洽,漏洞百出却又能持续运转,最关键的是没有任何自动升级的机制
所谓情商,就是擅长创造共赢局面
阶段
朋友与我的关系大概是依附,独立,共生
朋友是那些与我们共度时光,让我们感觉温暖让我们心甘情愿的付出的人
而这里所说的付出:我愿意花时间 精力 主动联络主动维持友谊
成熟的特质是独立,在生活上,经济上越来越不依靠朋友的存在,朋友更多是精神上的需求
朋友是那些愿意与我交往并且我也钦佩的人
朋友就是那些我愿意花时间与精力与之共同做成至少一件事的人
友谊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来自于,各自的成长或共同成长
几个概念
人脑操作系统,最核心的元件是概念
所有社交其实都是平等的,在不平等的状态下没有有效社交
人即便不知道什么是公平的,不公平发生时确是可以及时体会
老朋友:(稀缺性)轻易不跟他们产生合作关系,生怕伤到这个稀缺的存在,不是不 而是轻易不 这其实是一种尊重
看得见别人的好才能获得新生
为什么不愿意看到别人的好?
看别人一步步好起来,就相当于看到自己一步步落下去,人们总倾向于对自己的感受做出及时反应
人的出发点视角会影响思考与判断,人一生要经历几个阶段
我不行你也不行
要么你行我不行
着实见不得别人的好
不由自主的把注意力放在对方“不好”“错”的地方,而不是对方“好”“对”的地方
要么我行你不行
因为别人有不好的地方,所以好的地方完全被否定被掩盖
久而久之,这方面的元认知能力彻底被阉割
我挺好的,你也挺好的
你能从那些你“原本很讨厌的人”身上学到大量好东西。
由于你持续发现很多美好,你身处的世界会比之前美好太多
双重标准
只看到别人“不好”,只看到自己的“好”
财富自由
你在某个领域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普遍承认,才可能真正做到心态平和,就是不必把注意力持续放在证明自己上,不必主动费心去比较
为什么要看到别人的好?
我们看得见别人的好,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即通过改变自己的视角来获得新生
将关注点放在寻找别人的“不好”上,你永远有收获,但对你的生活毫无意义
不要因为讨厌老师放弃学习,因为厌恶医生而放弃治疗,毕竟脑子和身体都是你自己的
喜欢你的“好”不关心你的“坏”会帮你屏蔽掉对方可能带给你的负面影响,以一个更平和的心态面对周围人的好
只有当你真心为别人的成功感到高兴,才有机会学到别人的成功方法
当你开始能够包容别人时,也才能学会包容自己,后成为更好的自己
好书能读原版一定要读原版
关系
看得见别人的好,也要看得见自己的好
看得见别人的好,也要看得见自己的不好,并能包容它
很多时候,我们虽然看得见别人的好,但是并没有试着去学习他,而是拿过来和自己对比,最后造成自己心理上的沮丧
看见别人的好,就要试着去学习,像捡钱一样,捡别人的好甚至欣赏。
好好锻炼自己的元认知能力,总有一天你能平静对待好的和坏的,不论别人身上的还是自己身上的
不要把自信心建立在别人的缺点上,那会让你不断退步
把评价体系建立在别人身上非常危险,每个人的成长起点都是现在的自己,不能因为别人不进步,自己就原地踏步,更不能依靠别人的“不好”而自我安慰
你会发现过去自己引以为傲的东西原来那么经不起推敲
学着尽量跳出非此即彼的状态,永远认知能力,去寻找共赢的结果
解决问题
放弃逃避直面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当你明白一个道理,最佳止损法就是马上行动
直面问题,不回避不掩盖,先想解决办法想到就马上行动,永远不晚,且解决办法一定在某本书里
无论如何,都要把一切可能的注意力都放到自己的成长上去
即使要比较也是比较未来,而不是当下,我们当下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成长
证明自己根本不重要,成长才重要,因为成长若是成真,证明自动完成
着眼于自身成长别人的优点,拿来做自己的榜样,缺点则拿来提醒自己,做到这点不管你遇到什么样的人,都能从他身上有所收获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第一篇
绝大多数人在追求某个东西时,可能连那个东西的定义都不清楚
清晰 正确 本质的概念是一切思考的基石
概念是生活的根基一定要花时间 下功夫把它夯实。
语言的反向塑造能力
对个人而言,如果我们脑子里没有一个概念的话,我们就倾向于不去想那个事情
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里空缺某个概念,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倾向于从未想过那个事情
自由最根本不是财富,财富只是获得时间自主权的工具
你的每一个选择都会因为错误地认为某个其实并不重要的东西更重要而扭曲
没有一个远大而有意义的目标,就会觉得眼前所做的事都是低价值的,让人厌恶的 而且让你无法静心做那些真正让你获得财富自由的事
单个定义
目标:所谓的个人财富自由是指某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所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
方法:奋斗的本质就是让自己出售的时间单价更高,把原来一份时间卖出更多份。
相互之间正确清晰的联系
专注成长而不是成功。
知晓所追求的东西 正确,清晰,准确的定义/概念。判断其是否真的重要且有意义。必须真的价值很高,太易满足会让你厌恶当下所做的事且无法静心,了解语言的反向塑造能力和清楚知道自由,财富,时间自主权,成长之间的关系。专注成长而不是成功
发刊词
道理与践行
道理这东西说再多也没有用,践行才是改变的根本,即把道理想清楚,按道理去做,且大脑升级靠践行
道理是否有用,关键在于听到的人是否执拗的,彻底的,不折不扣的按道理行事,
积累
一切都靠积累,而很多东西,尤其是技能,用起来才有积累
结果
优劣取决于(效率-系统效率-思考质量)一切行动都是由思考引发。观念落后思考质量就不能提高,随即影响效率最后影响结果
道理-想清楚-不折不扣践行-积累--提高思考质量-整体效率提升-改变结果
第三篇
与常人不同之处
只字不差的阅读
无论你对时间抱有怎样的情绪,所有的一切只要被时间穿过就不可更改,成为你生命中不可抹去的一部分
是什么
最强的学习能力是:需要什么就能学会什么
为什么
学习能力差的根本原因:无法做到只字不差地阅读,做不到就读不懂,甚至可能误以为读懂了却不会用
只字不差的阅读-思考-选择-持续正确的行动-积累效应,才能引发真正有意义的变化
明白你只能和时间做朋友
阅读本身没有意义,阅读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选择,选择之后的持续行动才有价值
一旦发生在你生命中便不可磨灭 需要什么就能学会什么关键在于只字不差的阅读 读懂才能选择 选择才有持续正确的行动。
第五篇
付费就是捡便宜
注意力>时间>金钱
手段
用钱换时间
正
在时间的交换上你要拿未来这段时间的价格来标价。
在经济能力承受范围内,选最贵的是最高效的方法。
麻烦守恒定律:麻烦总量一定。解决麻烦是分配问题,人承担一部分,工具承担一部分,人需要投入时间和注意力,工具需要投入更多的金钱
反
若你不是专业人士,也不是为了践行或学习。兼职在某种意义上消耗的是你成为专业人士的可能性。
当你提供一项服务但却拿着低于正常水准的工资时,你一定得不到正常的反馈且误以为自己再无提升空间。
用时间换注意力
用沟通的方式保证专注的时间
目地
有效地提升自我
那些你践行的思想最终会在你的大脑皮层形成新的沟回
情绪
要尽量拥有一个好心情,因为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无法集中注意力。
家庭争执是影响情绪 破坏注意力的根源之一
对重要的人 平时要增加相互间的时间金钱投资 进行有效沟通使得专注做事时不受任何打扰
关键:
不要沉迷于手段,而忘了最初的目的
做任何事从头到尾都别忘了最初的目的是什么
付费可能是你未来收费的基础
如果你相信一个办法是有效的,一定要亲身经历一下习得它后的另一个世界长什么样
本质:
生活的本质就是资源之间的交换
注意力是能让你有所产出的唯一途径 一定要学会用低价值资产换高价值资产
如果你不能把省下来的时间精力用在提升自己上 本质上就只是换了个舒服的方式浪费时间。
方法
把时间和精力留在做正事上,而不是纠结于为过去的错误懊恼。
当你知道自己明明是对的但却没人听的进去时很可能是因为你没有说话的资格。
想要别人主动接近你 尊重你 就得时不时做出令人敬佩的事 这个过程不简单需要积累很久。
在学习一项技能时不要自作聪明,用付费过滤掉乱七八糟的东西
绝对不要负债付费,用借来的钱付费是给自己加上一个巨大的负担,消耗你大量时间和注意力。
当你能随时看到 重复朗读一个概念时它会形成脑回路 潜移默化改变你。
随时都要反省,但也要会自我鼓励,你只需自顾自的干正事 成长
总的来说钱相对于时间和注意力是最便宜的东西 在日常生活里你要和家人效沟通取得专注时不被打扰的特权 还要尽量保持一个好心情和时常自我鼓励和反省 你所做的一切资源交换只是过程而已 重要的是你要把省下来的时间和注意力用在提升自己上 践行一个概念才能真正获得一个改变。
第七篇
活在未来vs活在当下
差别
从未思考过如何活在未来
现实和未来彼此对立
基本思考过如何活在未来
现实和未来不在对立
深入思考过如何活在未来
当下和未来有所重合
大部分人把学习当成了“活在当下”不得不完成的经历 很少有人把大学的学习当做“活在未来”的准备
如何活在未来
部分活在未来
首先对未来有个预测
哪个预测需要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你笃信预测是正确的
什么才称为笃信
坚信当下虽然效果不明确 但未来效果一定明确又显著。
于是提前按照哪个预测的结果行动,选择,思考
在按照哪个预测的结果行动,选择,思考的过程你的思维就活在了未来
为什么要活在未来
活在未来的人一定比活在当下的人有更多财富 因为所谓投资无非就是用现在资源换未来资源
如何做
在行动上要注重积累 在心态上以七年就是一辈子的里程碑思维不束缚自己。
尊重事实 相信逻辑 无视非议 是一个活在未来的人应该有的品质
失败不要紧关键要学会总结经验
是否/那些数据收集不完整
是否/那些逻辑链条不缜密
如何找到那些让你笃信的道理
如果某个道理,客观上确实正确,过去它成立,现在依然成立,那么不出意外将来它还是成立
认真对待那些简单朴素又深刻的道理 若思考后觉得正确就要笃信它并立即践行在自己生活中。
人生中过于平坦的道路容易让人忘记居安思危 好好为未来做准备 提前活在未来 在变化莫测的未来只有社会顶尖的大脑才不会被取缔。
预测的条件
放弃百分百安全感和全视角 深入关注思考某问题
预测练习
试着预测明天 下周会发生的事吧。
每天花三十分钟认真总结和归纳一下周围的规律和趋势 想想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
学习时基础知识固然重要 但不要忽略了对于自己专业领域的趋势研究。
每天花些时间看些最新的材料 对于预测未来有很大帮助
关于预测未来的不确定性
放弃过度追求安全感
肯定预测的不确定性,不可消除
尊重概率,摆正心态,逻辑思考
认真归纳总结周围的规律和趋势,看看未来有可能发生什么
不要企图预测对所有事 也不要判断太远的未来 重要的是判断过后用行动去验证 在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 再不断践行中真正成长起来。
在成长的过程中 所有的人包括你的亲人都是外人 试着默认没有人支持你 把别人的鼓励当做额外赠送。
一个人是否真的相信某种理念最终只有一种体现 践行
正如一个真正有歉意的人 不仅会用嘴道歉更会马上用行动道歉弥补过失 直到一切恢复原状甚至比原来更好
无论做什么挂在嘴边永远比践行简单的多。
一切重要的概念千万不要只停留在口头认可 一定要落实在行动中 并持续积累让自己的优势体现出来
如果你确信应该怎么做 就去做最后的结果就是最好的奖励
逻辑思维
写作的本质是逻辑思维 只有能正确的思考 才能写出漂亮的文字
对于学生来说 最重要的还是逻辑思维能力 优质的思考是活在未来的前提 而那些看起来管用的技巧只能满足你当下的需求。
专业人士
学习一样东西,从一开始就像专业人士一样生活。最好的学习方式是“用”开始就玩真的绝不拿自己当业余选手
如果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不要等到时机成熟 今天开始就按照那个标准要求自己。
当你笃信对未来趋势的判断,你可以把七年当做一辈子,领域的积累固然重要,但是心态上不应该把自己限制住
知识就是力量 科技就是生产力
暴力挣取的暴利在减小 知识产生的暴利在增加
只要你尝试着活得和周围人不一样 就会感觉到阻力
即使是最亲近人 表面上情投意合但内心对于不安全感的认可可能大有不同 甚至一个活在当下一个活在未来 大多数时候伴侣之间最重要的就是保持相同节奏。
所有路都需要自己一步步试出来 在此基础建立起的未来才可靠
首先你要放弃百分百安全感 对未来有个预测 预测的参考可以是曾经正确 现在依然正确的朴素简单深刻的道理 找到它笃信它并按照它开始践行在自己的生活中 预测的练习可以是预测明天 下周会发生什么 由近到远要有耐心。
践行是学习一个理念 知识 技能最有效的方法 对人而言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写作的本质) 有它的存在带动你优质思考 你才能活在未来 无论学习或是想成为谁什么不必等到时机成熟 当下就立刻按专业人士一样生活 按其标准去做 学习是为活在未来做准备 在打牢自己领域基础时一定要试着研究该领域的趋势 多看最新的材料信息 认真总结和归纳周围规律和趋势 想想未来会发生什么 然后别怕不被认可 专注于成长。
尊重事实 相信逻辑 无视非议把别人的鼓励当做额外赠送 用行动去验证你的判断 并在践行中 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 在行动中积累 在心态上以七年就是一辈子的里程碑思想 真正成长起来
概念就是根基 一定要牢固 重要的是还必须践行重要的概念 好好为未来做准备 只有顶尖的大脑才有价值 学会在失败后总结经验 慢慢试错 在确信的基础上抓紧实践
对未来有个预测-深入思考-使自己对自己的预测很笃信-把预测践行到生活中
第九篇
资本三要素:大小,时限,智慧(时间,主动选择)
你到底有没有资本
一篇文章 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关注点 每个人读完之后收获也就有所不同。
资本三要素
资金的金额大小
投资重点不在于盈亏绝对值大小,而在盈亏比例大小
资金的使用时限
为一部分资金判上”无期徒刑“
资金背后的智慧
只能在实战中获得 没有任何办法能凭空越过那段经历
必须分清:(想要却不能够)与(可以却不一定要)的区别 既主动选择与被动服从
投资
普通人实现限财富自由的唯一途径
注意力用在学会如何投资
好的投资一定是一种“舍我其谁”的活动
概念-世界
虽然大家都身处相同的世界 可实际上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 每个人都生活在对这个相同的客观世界的理解之中
当你对某一个概念产生不同的理解那刻 就好像被挪到了另外一个平行空间一样
偏差
正确的概念 是做对事的前提 而做对的事情 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 如果你在根本的概念上出现偏差 那可能越勤奋离目标越远
如果你的基本概念的偏差没有纠正 以后就算碰到“财富自由”的机会 也是把握不住的
且没办法实现财富自由的原因 很可能不在钱上 而是在一些看似不起眼 但实际上非常重要的地方
投资理财需要准确的概念(身体素质)和清晰的方法论(具体运动项目) 学习概念可以理解为在做前期的力量训练 基础巩固后 后面的学习也就可以事半功倍
踏上财富自由之路需要你有足够的体力 而概念的学习与更新相当于前期的体能训练 如果没有它那怕真的碰到财富自由的机会 恐怕也不一定把握得住
很多时候如果暂时改不掉一个错误的概念 就用一个新的概念代替它 这个技巧也可以运用到很多方面 用一个好习惯吸引自己的注意力 那些坏习惯自然也就相应减少了 如:把判无期徒刑的钱当做丢了的 这会大大改变你的心态
人生-投资
学会投资是普通人走向财富自由的唯一途径
区别
真金白银的投资能让你看到更明显的损失并带来及时反馈
我们每天都在投资 每一个选择都是在投资 只不过投资失败或成功一天都会过去
在此残酷环境下习得的知识 其实可以应用到生活方方面面 比如注意力 比如自我成长 比如学会那些只有习得才能站在资本背后的技能
资本与金钱的差异
资本确实由钱主要构成 但仅仅一堆钱放那肯定算不上资本
由此展开的类比
一堆砖头和一个房子肯定不是一回事
一堆钱和资本肯定也不是一回事
有钱和有资本完全上两回事
资金转变为有效资本的三要素
资金的大小
十亿本身依然很难直接算作资本
同样的钱在不同的人手里 会发挥不一样的威力
大部分人不配站在资本背后
站在资本背后的实力可以习得 习得的方法是从各个维度(金额 时限 智慧)逐步循环突破
如何习得
资金金额
本质:第一个要突破的不是金额 这是绝大多数人止步不前的陷阱
重点:投资的重点并不在于本金 盈亏绝对值的大小而在于盈亏比例的大小 相对值
能不能给自己的投资款“判上无期徒刑”
大约1/2以上的人若丢失自己年收入的20%并不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
不能平心静气的被判上无期徒刑的资金就别假冒资本
首先
投资知识 经验 智慧几乎只能从实战中获得
只有那些东西在你骨子里生根之后再发芽且不夭折再等上很久才会茁壮甚至茂盛
这个漫长的过程不可或缺 这与智慧无关 也不是凭聪明可以跨越
投资者亏钱的根本原因
他们用来投资的不是资本 而是装傻充愣的资金
关键并不在于金额不够大 而是时限太随意 基本条件都不满足 哪怕短暂辉煌 也不过海市蜃楼
给资金判上无期徒刑
有站在资本背后的资格
是否最终可以成为出类拔萃的投资人不过是早晚的问题
早已赢在起点 避开了很多坑和陷阱
为养成长期深入思考未来的能力打下殷实的基础
挣扎着分清“很想要却不能够”与“可以却不一定要”间的巨大区别 该差异甚至大到影响你大脑工作方式的地步
借钱投资希望渺茫
金额根本就是为负数
时限不够长
脑子不配站在资本之后
(1+r)^n
1是你的起点 r代表每天的进步
它们可以很小但一定要为正 不要过度关注别人现在已经走了多远 重要的是自己是否开始迈出了第一步
不论起点的绝对值是多少 你相对于自己的起点永远都是一样的 在成长和迈出第一步上用相对视角 可以为自己屏蔽掉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忽略资金背后的时间 有可能病急乱投医四处打听短时间挣大钱的方法
无视资金背后的智慧 这些资金能帮你实现财富自由的几率也不大。
大部分人都有迅速致富的妄想 且分不清资金与资本的区别 于是大多数时候不仅亏损了资金还损失了宝贵的注意力
投资这件事 尤其是好的投资一定是舍我其谁的活动
短期来看中彩票是符合资金数量不大 使用时限不长 背后没有什么智慧支持的 而从长期来看缺少智慧的资金很可能最终成为别人的资本
能称为机会的前提是你能抓得住 不然哪只是别人的机会 而不是你的 当你准备好了 你会发现原本在别人眼里称不上机会的事情 都有可能变成你的机遇
用来投资的钱如果真的是一笔救急的钱就不要考虑了 如果那真是丢了也无所谓的钱 倒不妨放弃这部分安全感 给自己一个机会
放弃安全感是为了让你有更多精力 专注于特定领域 长期地观察 深入的思考 而不是去冒险
很多人挂在嘴上的投资本质上和赌博无异 因为他们并没有做过任何调查 也没有自己的投资观念
耐心
随大流时通常都是火急火燎的 生怕自己被落下 而但凡你没有准备好机会就不是你的机会 越是大家都火急火燎的时候 越是考验你耐心的时候 而耐心则是需要平时锻炼 也只能在平时的实践中一点点磨炼出来
火急火燎随大流 其实就是由于没有资金背后的智慧才导致的结果
越是所有人火急火燎的时候 越是应该想清楚 这是不是自己的机会
所有的概念和方法都要符合自己的现状 否则盲目跟风也是错误
透过现象看本质
投资不同于赌博 其区别也并不在场所
股市中亏钱的一定是大部分 只不过输家的声音你通常听不到 你能听到的通常是两个极端的声音
看清表象认清实质 从来就是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的事情 慢慢来总有一天你会想明白你看到的现象背后究竟都有些什么
重视逻辑推理
当两个答案看似互相冲突时
你不应该只记住答案而忘却推导出那个答案的逻辑推理 不是每个阶段都可以把所有事做成 一定要有所侧重
如:纯粹为了赚钱的兼职 不如不兼因为你会忽略花费的注意力和时间 而如果你是为了践行简单的投资理念则可以 目的不同答案自然不同
想要却不能够与可以却不一定要区别
你有没有选择权
这种能力能给你带来一份从容 是你过滤噪音 耐心积累经验的基础
例如:能够对一部分资金判处“无期徒刑” 说明你对它有百分之百的控制 这个时候你做的任何决定都取决于你 而你不受外界因素的困扰
不论工作还是学习 总有一群人比别人更出众 除去能力差异 这群人还有一个特质 他们通常都会主动选择
学习反馈区别
即时性
如弹一首曲子 是否学会马上可以检验
非即时性
它需要你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 反复打磨 直到它成为你的思想的一部分
这个过程相对漫长 每天进步也没有那么明显 效果也没那么显著 但一旦你用一个大的时间维度去回顾 就能发现自己身上已经发生了切实的变化
走好每一步 时常回顾之前的知识 将每个概念刻在自己的脑子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结结实实地改变自己的处境
负资产
除去资本的大小和时长 如果一个人的资产是负的 那么基本可以判断他没有站在资本背后的智慧 更准确的说 过去对于投资理财的观念很可能是错误的
这类人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投资而是如何让资本回正
摈弃掉那些通过投资短期实现财富逆转的幻想 踏踏实实地先把眼前的工作做好 等没有负债时 再想着如何一点点实现财富自由
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提高自己的价值上去 1.用资本去投资项目 2.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投资自己的成长
一
钱不能一直抱在怀里 只有勇敢的放它出去 它才会带着更多钱回来
知识如果不分享 他就只是原来的知识 而你把它分享出去 它就会和其他知识发生关系从而生出更多知识
学习不难 难的是一直坚持学习 不断积累
二
绝对不能做快进快出的投资便宜但没有价值的标的
绝对不能借钱投资进股市
不能判死刑的钱绝对不投资
搞不懂的事情绝对不投资
三
不把任何一份钱浪费在没有消费意义的物品上(虚荣、奢侈等)。
尽量把能够舍去的玩乐时间用于学习、研究、思考、积累。
试着把概念替换上关键词
四
无论是亏掉的28万还是重新入场的5万都不是资本,真正的资本是我那一堆足以把我火化一次的书籍和笔记,以及我一根筋的性格。
冷静的思考、去寻找问题的核心
五
当人被贪欲和虚荣蒙蔽了双眼的时候,非常容易被魔鬼带入深渊
不要指望一夜暴富,贪婪是人的原罪。
不要借钱买股票,那不是投资,是赌博(心态是不一样的)
宁愿错过,绝不做错(人云亦云是不会赚到钱的)
能在股市里持续赚钱的人,他的方法往往是最简单的,但他的心是无比强大的
痛则通
投资、经营和成长——完成它们的唯一途径是学习
概念的转变会让你所理解的世界发生改变 由此改变你的主观世界 资本虽然主要由金钱组成但有钱不代表有资本 这是两回事 钱和知识一样要放出去 才能带回来更多 学习在于坚持和积累
资金转变为有效资本的三要素 资金的大小(重点不在于本金大小 而在于盈亏比例大小)资金时限(不能心平气和被判永久无期的资金就不是资本)资金背后的智慧(投资知识 经验 智慧只能在实战中获得且这不是仅凭聪明和智慧就能跨越 这需要时间 心平气和的把资金判上无期徒刑本身就是智慧中最关键的一环 一定要分清“想要却不能够”与“可以却不一定要”的区别)永远不要借钱投资
及时纠正概念是做对事的前提也是把握实现财富自由机会的前提 否则很可能越勤奋离目标越远 投资的实践是学习理财的必经之路不要因为本金少起点低而丧失信心 所有人有需要慢慢跨越这个阶段 复利公式很重要可以运用到生活方方面面 把注意力用在关注自己的成长 而不是过度关注别人走了多远 学习投资是实现财富自由的必经之路 大部分人都有迅速致富的妄想 且不理解资金与资本的区别 忽略资金背后的时间 无视资金背后的智慧哪怕短暂繁华也不过是海市蜃楼 好的投资一定是舍我其谁的活动
掌握精准而正确的概念就像强化身体素质为之后学习单个项目(方法论)事半功倍打基础 慢慢来学会看清表象认清事实 总有一天你能看清现象背后究竟都有些什么 但凡你没有准备或者没有准备好 机会就不是你的机会 拒绝心急火燎需要在实践中慢慢磨练耐心 从长期来看缺乏智慧的资金很可能最终成为别人的资本 当暂时无法戒除一个坏习惯坏观念 不妨用一个新的习惯观念代替它 如果两个答案看似相互冲突 一定不能只记住答案 而要试着去找寻推出答案的逻辑过程 学到一个概念试着把关键词替换 不要浪费一分钱在没有消费意义的物品上 尽量把时间用在有积累效应的学习上
哪怕同样的一篇文章每个人关注点不同 得到的收获也不同 多了解别人的视角会让你受益匪浅 你抓不住的机会就不能称为机会 概念学习的反馈是非即时性的它需要你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 反复打磨直到它成为你思想的一部分 走好每一步时常回顾之前的知识 将每个概念刻在自己的脑子里 才能切实改变自己的处境 不是丢了都无所谓的钱就不要投资 如果一个人的资产为负就说明这个人没有站在资本背后的智慧且对于投资的观念很可能是错误的 此刻就不该想着如何通过短期投资实现财富逆转而是应该把眼前工作做好 把注意力放在提高自己价值上去 想要却不能够与可以却不一定要的区别在于选择权 这种能力让你有从容的资本 是你过滤噪音耐心积累的基础 坚持和知识从来都是最重要的 遇事冷静思考 找到问题核心才是关键
正确的概念是你通往财富之路的体力 火急火燎随大流是缺乏资产背后智慧的结果 越是所有人心急火燎的时候 你越应该想明白这是不是你的机会 给自己一点时间在生活中以实际来磨炼耐心 绝对值和相对值不仅用于财富也可以用于很多方面比如成长 别看绝对值别去比较 你相对于自己的起点永远是一样的 这样想会让你屏蔽很多麻烦 放弃部分安全感是为了让你有更多精力专注于特定领域 长期观察思考 而不是去冒险 投资不是赌博 出众除去能力差异是因为这人会主动选择 看评价
走出比较,快速切换 专注当下,多维度刺激,新知识开放态度,积累与每一次的认真,回顾 体系 交集,成本
从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
把幸福感建立在比较之上的人 幸福对他而言无疑是昙花一现
人生就是一场把别人不断比下去的竞争 (可以比较但别被比较所拖累
一心二用实质是在各项事之间做到快速切换 并专注当下
多维度竞争力
定义:在保证核心技能足够突出优异的情况下尝试跨界学习额外知识 把自己变身为一个团队
成本:必须保证核心技能足够优异否则其他维度哪怕优秀也不过是不务正业,
必须具备的能力:
明白在如背单词、讲道理多种事上三维度的刺激比一个维度的刺激强
跨界成本越大,利润也越大
对新知识保持开放的态度
对额外的知识要注重积累 保持耐心和持续认真
交集
你需要经常回顾以前的知识
产生交集不在于单个维度知识的深度 很可能在于其他额外维度的知识交叉
坐享 兴趣 反思 反馈 刻意训练 记录 主动思考 克制自己
如何有效提高元认知能力
坐享
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呼吸上
不会一帆风顺 但是一定要坚持刻意训练
坐享能使大脑皮层增加 大脑沟回增加
兴趣
主动的全神贯注有利于一项技能的刻意练习
没有刻意训练的兴趣没有提升空间
要有频率的及时反馈
刻意训练和兴趣要达到正向激励和正循环
反思
跳出当局者视角考虑因数影响
用记录的方式,记录下前行中的问题 自己的思考方式
我在生气
我知道我在生气
培养元认知能力要从耐心的认真阅读 主动思考 克制自己开始
意义 主动选择社交 践行 学习
你为什么总是半途而废
”坚持“
需要坚持的事都是你骨子里觉得痛苦 不愿意去做的事
大脑有遗忘痛苦的功能 越痛苦 忘记的越快
半途而废往往缺乏任务细分 拖延则是缺乏奖励和提示风险
意义
做一件事 一开始就要赋予它你骨子里认可的重要意义
意义=你真的有兴趣=你真的想要=当下最重要
寻找拥有这个技能的正面意义,和没有拥有这个技能的负面效果
有兴趣—更容易全神贯注—刻意练习(感觉自己进步的过程)—赋予事物重要意义
社交
去寻找拥有这项技能的人 主动选择与他多相处 关注他
不践行永远感受不到概念更新前后的差别
学习能让你的世界维度增加 看到与过去不同的景象
如何判断自己文章的好坏?
做什么事都要讲方法有耐心
审美常常可以不需要知道原理,但创造美的人必须知道方法论,否则不可能持续创造
自己写的究竟好不好?
多写
不仅为了不断磨练自己的写作技能,也为了跳出我怎么知道别人要什么的怪圈?
认真思考所选品类受众属性
什么对读者来说最重要?
简单vs复杂,已知vs未知,次要vs重要
不管怎样都要真相
写作是双向沟通,而不是单向表达
沟通的难点在于理解对方,写作的难点在于作者是否意识到自己在与千万读者对话
公众讲话,公开写作基本是寻找最大公约数的游戏,你有能力理解多少人,就能拥有多少读者
内容质量的判断原则
逻辑严谨(基本要求)
形式逻辑处理是“必然”的推理
非形式逻辑处理是“可能”的推理
认知偏差的纠正
逻辑严谨是对自己的要求,如何让逻辑不严谨的读者真正理解又是更高要求
论证精彩
精彩的例子(证据)是积攒出来的。既长期系统收集整理例子(证据)
系统:1.知道自己要什么 2.琢磨自己手里的东西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如何长期持续创作?
做到正确思考和系统积累(你做了哪些别人看不见的工作)
文采判断
修辞(类比):找到对方已知的点,然后用这个已知的点让对方理解对方之前未知的点
韵律(韵脚和节奏):前者在于文字的打磨,后者在于长短相间的句子和意群
格式化写作的好处
说清楚一个重要的概念
为什么非写不可
写作沟通意义在于产生影响
我的文章读者读过后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当答案让你非写不可使就对了
如何向自己正确的提问?
问自己问对了才有机会想到正确的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行动。
风格
自己的选择为了什么
什么最重要?
什么对我来说最重要?
你应该戒掉了恶习是什么?-抱怨
抱怨就是纠结于对错而忽略了出路,纠结于对错,活的纠结,探索出路,活的舒坦
出现的问题
你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并不代表不存在,且有时影响巨大
我们时常将自己的价值寄托在别人的评论体系中,这难免徒增抱怨,因为你永远控制不了别人
当我们指责别人时,会产生一种莫名的优越感,首先要明白那种优越感对我们并没有什么好处
在向家人抱怨是他们会以一种接纳和安慰的姿态出现,易使你抱怨上瘾
实质
我们总在抱怨对生活的不满,其实真正要抱怨的是对自己的不满
当你越是纠结于一个问题,不停的抱怨他,其实就是埋怨自己没能力解决它
人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一定要用对地方
思维方式和我们的口味很像,长期吃一种菜就会适应它,优先选择他,依赖他。
当你想要不开心就一定能够不开心
坏处
抱怨的害处并不仅仅在于浪费时间,也不仅仅在于这样会暴露自己的无能,它真正的坏处在于会让你不由自主地放弃挣扎
然而在逆境中和一些特定的关键时刻,放弃是致命的
抱怨总是悄无声息的潜入你的生活,然后慢慢腐蚀掉你的好心情,并不易察觉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抱怨而改变它的运行方式,而你的世界则会被这种抱怨随时毁掉。
如果你抱怨它就只是对着尘土发呆,只有真正动手去清理,它们才会真正消失
说话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大脑重塑的过程,每个人都倾向于不由自主扮演我们向别人描绘的那个样子,直至成为那个样子
抱怨不关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恶化问题,戒除抱怨就像学习任何一项新技能一样需要刻意练习
解决办法
认清自己所处的状态,即使弹窗
把评价标准自己掌握,做是因为这件事应该做,并且对自己有帮助,最好把别人的认可当做额外赠送
其次即使对方真的错了,也并不代表我们就一定是对的,看待问题方式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结论
其实与家人抱怨不如请求帮助,并解决问题,或与之共处缓解抱怨
明白抱怨是无能,无奈的表现,从此再也不向任何人抱怨任何事
当遇到麻烦时,能解决解决是能力,解决不了,就承受是坚韧。
记录一天的抱怨次数,这就像有些问题在你发现他那一刻可能已经解决了一大半
你长时间纠结于一个问题,就证明你解决它的能力暂时不够,学着接受它,然后学习技能,增加能力
不管是愿意倾听你心声的朋友,还是直接告诉你不要抱怨的朋友,他们虽没教过你什么,但他们的存在本身就足够让你看到希望
几个收获
很多时候不计回报的付出,反倒会让你收获意想不到的巨大回报
在浮躁的社会,其实越是这时,越需要年轻人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事情,一步步积累自己的能力
所有的概念都需要时间消化,如果没有耐心,一切都派不上用场
“命运”
开篇
所谓的成功无非就是解答题(知道如何做)高手做对了选择题(知道做什么)
也可以理解为正确的方法做事和选择那些是正确的事
一个正确的选择是解答题的前提
选择题需要当事人能分辨的出来什么最重要(价值观)
大脑
自省的资本
解答题的积累
组成价值观的关键
衡量一个人是否聪明的关键
是否具有必要 正确 清晰 本质的概念
在这些概念之间是否有必要 正确 清晰的联系
价值观
世界给他的反馈(命运)随价值观改变而变
以偏概全
无法从自己的世界跳出来去观察整个世界。
这是我的需求(看法)还是世界的需求(看法)?/有哪些佐证?
这事只有我想到了?/别人也想到了去做并失败了?
佐证可能出现的问题:样本太少/类似家人这种脑残粉
局限在自己的世界而无法看到真正的世界。把自己的看法当成了事实
解决
专注于给你反馈的因果,而不是单单考虑给你反馈的人。考虑反馈的合理性过滤掉与反馈不相关的因素
敢于否定自己,承认自己不完美。明白否定过去的错误不代表否定你自己
你永远有机会活的更好关键是价值观要清晰逐渐清晰并且马上行动。
认清自己在做选择的状况
哪怕静止不动也是一种选择 最起码你要在选择前明白失去了什么
别被有限的条件(选择)限定
跳出问题本身去看待问题
把选择题视作解答题
从日常小事的选择上去打磨分辨什么对自己最重要 最有意义且坏处可以容忍的能力
人生
前期价值观变动略大 用里程碑式思路(七年就是一辈子)去选择和接受价值观的变动反而更从容
性格:由长期选择叠加而成。
直觉:依靠的是长期经验积累而运气则不同
动力:没有动力时直接做 尝到拥有之后的好处为了不失去自然有动力
直面:直面现实 直面困难是解决问题的首要任务。
前二者具备选择-行动-改变-命运自然发生
知道什么最重要才能走得远 当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概念选择和行动自然出现 以偏概全的害处在于局限于自己的世界不自知且把自己的看法当成了事实。
一个人的一生取决于他对“什么最重要”的判断和选择(价值观)来源于长期概念的积累 小心以偏概全的坑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