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酸回收膜堆
2017-02-07 09:31:51 9 举报
AI智能生成
产品介绍(废酸)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行业描述
行业沿革
20世纪50年代中期 双极膜(BPM)概念产生
20世纪5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初期 发展缓慢期
20世纪80-90年代初 技术改进期
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 迅速发展期
21世纪初至今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BMED)概念产生,在优化传统工业过程和新的工业过程中发挥了独到的作用
2016年辽宁中成永续基于双极膜电渗析技术(BMED)基础上研发废酸回收膜堆
行业现状
近十年来,国内该项技术处于研发和小试阶段,几家公司进入试生产阶段,但并未进行批量化工业生产,也无大规模应用。
国际上有关该技术的研究、论文发表及专利申请呈逐年递增之势,但并未将成果转化成产品。
行业前景
传统的废酸处理技术,如中和法、硫酸铁盐法、电渗析法、萃取法、生物法、离子交换法都存在处理效果不稳定、参数难以控制、能耗成本高、造成环境二次污染等弊端,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传统工艺的更新改造、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因此废酸回收膜堆产业化生产势在必行。
废酸回收膜堆的国际市场存在严重的供不应求现象。大量的废酸堆积后,难以处理,成为目前一大重要问题。
产品功能与介绍
产品原理与功能
基于双极膜电渗析技术,通过对废酸液的处理,将废酸液中的酸根替换出来形成盐溶液后进入膜堆,在直流电源施加电场力,使溶液中离子定向向两极迁移,从而将废酸液酸根回收,形成新酸,达到资源再生利用,保护环境,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目的。
主要参数解析
操作电流:10-15A
操作电压:150-160V
处理量:膜堆溶液通量为0.5-1T/H
废酸回收率 80-90%
持有相关专利
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钢铁行业硫酸酸洗废液的处理回收方法及其系统
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钢铁行业盐酸酸洗废液的处理回收方法及其系统
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钢铁行业硝酸氢氟酸混合酸酸洗废液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废酸处理及回收系统的PH自动监测控制装置
市场容量预测
合理假设
依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工业产品钢材产量为112349.6万吨。
假设1. 依据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数据显示废酸洗一顿钢材用酸量约为50KG,则废酸年产量为5617.48万吨,含酸废水量为56174.8万吨,154吨/日。
合理推算
按1T/H规格膜堆每天有效工作3小时计算,每台废酸回收能力为3T/D
市场需求量约为154万吨➗3吨/台≈50万台
未来预测
假设2. 该产品更换周期为2年,则市场每2年需求50万台该产品。
用户困扰
回收效率低:大量可利用资源浪费
污染问题: 处理过程中生成气体扩散、引起二次污染、影响环境与人体健康
应用问题:设备占地面积大、操作繁琐、难以控制反应条件,处理量受限。
成本问题:药剂成本高,费用大,设备耗能高
国家管控:受到排放标准的限制,废酸积累堆放寻求不到治本的解决方法。
工艺竞争优势
回收效率高,资源可再生循环利用。
不引入新组分,避免环境污染。
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可机械自动化控制。
成本低,处理一吨废酸成本20元。同时节约废水排放处理费用。
响应国家政策,节能,环保完全符合环保要求且资源再生。
同类产品间竞争优势
国际市场
国际上有关该技术产品处于研究、论文发表及专利申请阶段,并未将成果转化成产品。
国内市场
废酸膜堆厂家5家
分别在北京、上海、山东、江苏。
东北地区仅辽宁中成永续一家
中成永续产品
产品自主研发,即可系列化生产也可拓展升级。
产品主材终身使用,设备折旧费用低,耗材少。
与传统工艺产品相比,运行成本低,回收效率高。
产品性能稳定,可出口销售。
应用领域
化工、生物、环保、食品、海洋化工、能源
应用案例
鞍山发蓝股份公司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