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对口高考近五年语文阅读及写作试题分析
2020-03-16 14:02:59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山西对口高考题型变化及复习要点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现代文阅读
题型及分值变化
2015年 《荷花淀》
高考原题
2016年 《边 城》
高考原题
2017年 《离太阳最近的树》
高考原题
2018年
共 考
《离太阳最近的树》
高考原题
专业考
《我与地坛》
高考原题
《科学是美丽的》
高考原题
2019年
共 考
《项链》
高考原题
专业考
《青年在选择职业的考虑》
高考原题
《科学人文和而不同》
高考原题
高考考查要点分析
小说、记叙文
2015年 小说
语言描写的作用
高考原题-【答案】通过简单的语言描写,表现了水生嫂明明想过去,却说本来不想去,而是婆婆叫她去的(1分);“有什么看头啊”一句,则更惟妙惟肖的表现了她那种忸怩含羞的神情。(1分)她爱面子说没什么看头,可也无意中说出来一个“再”字却告诉别人,她已经去看过丈夫了,现在是又一次想去了(2分),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腼腆的新婚媳妇的形象(2分)。
修辞:比喻,反复作用
高考原题-【答案】(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描写了水面的空旷(1分),烘托了女人们内心的失落之情。(2分)
(2)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2分),描写了女人们摇船时发出地水声(1分),体现了她们摇船手法娴熟的同时更表现了女人们在被日本鬼子追击时内心的紧张情绪。(2分)
(2)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2分),描写了女人们摇船时发出地水声(1分),体现了她们摇船手法娴熟的同时更表现了女人们在被日本鬼子追击时内心的紧张情绪。(2分)
2016年 小说
选择题:内容理解
高考原题-【答案】B D(4分)(选对其中一项即可得2分,错误扣2分)
人物性格
高考原题-【答案】这些情节反映了祖父和翠翠家境贫寒、相依为命,努力挣钱来维持生计的客观现实(2分)。表现了老船夫的勤劳负责、忠于职守(2分),以及翠翠的干练和对祖父的关心体贴等(2分)。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修辞、人物形象
高考原题-【答案】运用了外貌(或肖像)描写,如“皮肤变得黑黑的”、“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2分) 心理描写,如“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2分)等刻画人物的方法,运用了多处比喻修辞,如"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等(2分)
2017年 记叙文
赏析重点句
高考原题-【答案】这句话用拟人的手法,(2分,意思对即可)“微笑”一词写活了红柳无所畏惧、坦然自若的神态,生动表现了它那顽强的生命力。(2分,意思对即可)
分析表达效果
高考原题-【答案】生动刻画了司务长理直气壮的情态,(2分,意思对即可)从反面衬托司务长目光短浅、愚昧无知、不顾长远利益,更深刻地揭示出事件的可悲之处。(2分,意思对即可)
重点词语含义
高考原题-【答案】含蓄表达了对人们破坏自己生存环境的忧虑,(2分,意思对即可)呼唤人们珍惜、热爱自然,树立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2分,意思对即可)
解题
高考原题-【答案】表层含义:红柳生长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是“离太阳最近”的树木;(2分)意思对即可。
深层含义:显示了红柳战胜恶劣环境的生长气势,突出了红柳的顽强生命力和伟大力量。(2分,言之成理即可)
深层含义:显示了红柳战胜恶劣环境的生长气势,突出了红柳的顽强生命力和伟大力量。(2分,言之成理即可)
2018年 记叙文
共考
选择:理解文章内容
高考原题-【答案】C(2分)
技巧
高考原题-【答案】红柳(1分).两个发人深省的问句,启发读者对环境问题的思考(2分)
课文内容分析
高考原题-【答案】生长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从太阳那里获得蕴含伟大力量的光和热;高原唯一绿树。(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意思对即可)
专业考
情感
高考原题-【答案】母爱无言(或母子情深,答出母爱即可得分)。(2分)
技巧
高考原题-【答案】园子之大表明母亲为找到儿子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理解意象关系
高考原题-【答案】车辙是我的心路历程(2分);脚印是母亲对我的爱(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019年 小说
选择题:内容理解
高考原题-【答案】B(2分)
情节作用
高考原题-【答案】富有讽刺意味,深化了主题。(2分,意思对即可)
句式、修辞技巧、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高考原题-【答案】问句:感叹句(2分)。反复的修辞(1分)。心理描写(2分)
议论文
2018年
中心论点
高考原题-【答案】科学是美丽的(或:科学之美,美不胜收)(2分)
技巧(欲扬先抑)
高考原题-【答案】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意思对即可)
筛选内容
高考原题-【答案】朦胧美(1分)、神秘美(1分)、活力美(1分)、精致美(1分)
2019年
专业考一
概括要点
高考原题-【答案】个人喜好 身体条件 自身能力(一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修辞及作用
高考原题-【答案】比喻(1分)。一个人超越自己的体能极限去选择职业是危险的。(2分,意思对即可)
内容理解
高考原题-【答案】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他做好,我们很快就会自怕愧无能,自感是无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2分,意思对即可)
专业考二
中心论点
高考原题-【答案】和而创新。(2分)
升华主题
高考原题-【答案】科技工作者应该重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德才兼备的人。(2分)
理解重点句
高考原题-【答案】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2分)。丢失了人,就丢失了根本,就丢失了一切,当然也丢失科技(2分)。
必考篇目
共考 8篇
《读书人是幸福人》
《拿来主义》
《文艺随笔两篇》
《善良》
《文学的趣味》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
《米洛的维纳斯》
《科学是美丽的》
专业考 2篇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科学人文和而不同》
诗 歌 鉴 赏
类型及分值变化
2015年 《我爱这土地》
高考原题
2016年 《我原意是激流》
高考原题
2017年 《致橡树》
高考原题
2018年 《琵琶行》
高考原题
2019年 《雨巷》
高考原题
高考考查要点分析
《现代诗歌》
2015年
意向含义
高考原题-【答案】“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意象展示了遭受苦难、山河破碎、国土沦丧(1分);“永远汹涌着”的“悲愤”的“河流”和“激怒”的“风”抒写了人民的悲愤和激怒,象征着抗战力量的日渐壮大和那风起云涌的不屈不挠的抗争(2分);那“来自林间无比温柔”的“黎明”,是苦难人民的希望和抗战胜利的“黎明”(1分)。
思想情感
高考原题-【答案】“嘶哑”一词表现出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1分),这是个啼血杜娟般的奉献者的形象,是个悲愤的爱国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1分)。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着的爱(1分)。
2016年
意向
高考原题-【答案】“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等意向,或萧瑟冷清,或凋敝惨败,诗人用以自比(2分);而“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夕阳”等意向则美好明丽,热情欢畅,诗人用以比喻心中的爱人(2分)
情感
高考原题-【答案】这是一首热烈真诚的爱情诗(1分)。诗人坦露自己的满腔热忱,表明自己甘愿为爱情付出一切,甚至毁灭自己也无怨无悔,只要爱人是快乐和幸福的。(2分)
2017年
内容筛选
高考原题-【答案】作者否定了女性攀附式、不独立、无自我、陪衬式的爱情观。(2分,意思对即可)因为在这样的关系中,女性依附于男性,没有真正的平等。从反面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女性对真正平等爱情的向往和呼唤(2分,意思对即可)
理解重点诗句
高考原题-【答案】这句话道出了爱情的真谛,爱不仅是对表面的、外在形象美的追求;更要有共同的理想、信念、追求心灵的契合。(3分,意思对即可)
2019年
节奏划分
高考原题-【答案】C(2分)
音乐美的表达方式
高考原题-【答案】词句的复沓。(2分,意思对即可)
意向及含义
高考原题-【答案】“雨巷”暗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2分)。“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美好的希望和理想(2分,意思对即可)。
《古诗词》
2018年
选择:词句理解
高考原题-【答案】A(2分)
手法及作用
高考原题-【答案】比喻(2分)诗人用形象贴切的比喻来描写无形的美妙乐声,给读者具体深刻的印象(2分,意思对即可)
环境描写作用
高考原题-【答案】用景色的静寂来烘托听众沉浸在音乐声中(2分,意思对即可)
必考篇目
《爱情诗两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激流》
《现代诗两首》
《雨巷》
《我爱这土地》
《唐诗二首》
《琵琶行》
《将进酒》
《宋词二首》
《念奴娇 赤壁怀古》
《雨霖铃 寒蝉凄切》
文言文阅读
题型及分值变化
4分 4分
2015年 《劝学》
高考原题
2016年 《师说》
高考原题
2分 8分
2017年 《六国论》
高考原题
2018年 《师说》
高考原题
2019年 《鸿门宴》
高考原题
高考知识要点分析
2015年
实词含义
高考原题-【答案】B(2分)
意义和用法
高考原题-【答案】B(2分)
翻译
高考原题-【答案】(1)即使又因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2分)。
(2)(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一直雕刻不停止,(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2分)
(2)(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一直雕刻不停止,(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2分)
2016年
意义和用法
高考原题-【答案】A (2分)
一词多义
高考原题-【答案】B(2分)
翻译
高考原题-【答案】(1)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决,有的跟随老师学习,有的却不求教于老师,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2)分
(2)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而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专门的研究,如此(像这样)罢了。
(2)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而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专门的研究,如此(像这样)罢了。
2017年
虚词“以”
高考原题-【答案】A. 2分
中心论点
高考原题-【答案】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分)
翻译
高考原题-【答案】(1)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2分,意思对即可)
(2)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2分,意思对即可)
(3)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过五次。(2分,意思对即可)
(2)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2分,意思对即可)
(3)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过五次。(2分,意思对即可)
2018年
古今异义
高考原题-【答案】B(2分)
重点实词
高考原题-【答案】(1)常:固定的(1分)(2)攻:学习、研究(1分)(3)皆:都、全(1分)(4)贻:赠(1分)
翻译
高考原题-【答案】(1)孔子说: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译对“师”1分,句意通顺1分)
(2)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译对“不必”1分,句意通顺1分)
(2)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译对“不必”1分,句意通顺1分)
2019年
一词多义“去”
高考原题-【答案】D
重点实词
高考原题-【答案】(1)会:适逢;(2)军:驻军;(3)间:抄小路;(4)度:估计(猜测)。(一处1分,满分4分)
翻译
高考原题-【答案】做大事不必顾及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计较细小礼让(译对“辞”1分,句意通顺1分)
省略句的用法
高考原题-【答案】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必考篇目 8篇
《诗经两首》
《劝学》
《师说》
《过秦论》
《鸿门宴》
《寡人之于国也》
《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
应用文10分
试题变化
2015年《通知》
高考原题-格式写法改错
【答案】
2016年 《发票》
高考原题:改错
【答案】
2017年《收据》
高考原题:根据所给内容填空
【判卷标准】
2018年《留言条》
高考原题—根据所给内容写留言条
【判卷标准】
2019年《借据》
高考原题—根据所给内容写借条
【判卷标准】
必学篇目
《便条》
《单据》
《欠条》
《领条》
《发票》
《收据》
《借据》
《书信》
《启事》
《通知》
《计划》
《总结》
《会议纪要》
《简报》
作 文 25分
话题作文
2015年 《信任》
高考原题
评分标准
2016年 《快乐》
高考原题
评分标准
2019年 《家乡新貌》
高考原题
评分标准
材料作文
2017年 《指南针去不了北极—学会转身》
高考原题
评分标准
2018年 《给外卖小哥送饮料—温暖》
高考原题
评分标准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