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法
2020-06-12 14:19:24 29 举报
AI智能生成
有关法的概念学习总结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4.立法
立法
立法权
法律
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
行政法规
国务院
地方性法规
省级人大和省级人大常委会,设区的市、自治州人大和常委会
部门规章
国务院下属部门/直属部门
地方政府规章
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
自治条例
自治州、区、县的人大
效力层级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同级地方性法规>同级地方政府规章
省级地方性法规>市级地方性法规
省级政府规章>市级政府规章
立法裁决
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冲突
由国务院裁决
认为地方性法规优于部门规章,则采用地方性法规
认为部门规章优于地方性法规,则上报纸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由其裁决
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冲突
由国务院裁决
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
法律部门概念
法律规范在调节同一类社会关系时的法律规范
关系
由各法律部门相互结合构成了法律体系
中国法律体系
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其中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
渊源
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其它制定法
5.法的实施
实施
方式
法的执行
执法
主体
行政机关
内容
全面管理
主动性
主动性、单方面性
程序性
由一定程序性
发的适用
司法
程序性
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执行
主动性
主动性不强
内容
处理案件
主体
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
发的遵守
守法
主体
所有人
内容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范围
全部法
责任
违法行为
违约行为
优于法律规定的应当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1.法的概述
概述
国家指定或认可
具有国家强制力
反映由物质基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本质)
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为基础
是一种行为规范
特征
规范性
国家性
普遍性
强制性
程序性
可诉性
作用
规范作用
引导作用--->自己
评价作用--->他人
预估作用--->彼此
强制作用--->制裁犯罪行为
教育作用--->一般人、群众
社会作用
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
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与其它关系
经济
经济决定法
政治
政治主导法
执政党政策
执政党政策指导法
主体属性
表现形式
保障方式
程序性/稳定性
道德
相辅相成/互补作用
形成方式
保证方式
调整范围
表现形式
评价标准
宗教
都是社会行为规范,但宗教影响、控制精神
2.法律关系
概念
是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时,人们权力和义务间的关系
要素
主体
自然人
法人
其他组织
国家
内容
法律权力和法律义务
客体
物
人身
智力成果
行为结果
形成/变更/消灭
条件
法律事实
法律行为(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法律事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的自然出生和死亡
自然灾害
革命/战争
依据
法律规范
3.法的效力
效力层次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同一级政府制定的,新法优于旧法
同一级政府制定的,特殊法优于一般法
效力范围
人的效力
我国是以属地主义为主,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相结合
空间的效力
全部主权范围及本国驻外大使馆、在外的船和飞机
时间的效力
生效时间
发布了可以过一段时间才生效
必须发布了才能生效
失效时间
明确公布失效时间
新法优于旧法
溯及力
原则上不溯及既往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