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角度设计系统层级
2020-06-22 09:54:11 0 举报
从功能角度设计系统层级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数据监控
采购入库
生产制造
结语
执行层就是企业信息化底层,包含所有流程和所有操作。执行层要点在于:1、贴合业务场景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很多项目都是因为盲目设计系统,然而实际业务根本达不到系统设计之初的要求,导致最终项目失败。执行层的系统设计一定要充分贴合实际业务,不可能盲目跟随一把手的想法,多结合实际业务的意见,这种事情常出现在外包项目中,专业的顾问没办法引导一把手思路给出专业建议,反而只会一味地听从一把手意见,那项目大概率会从疯狂的想法走向失败。2、融入管理理念 这点也是信息化的优势之一,管理理念可以很轻松通过系统执行,减少人为操作失误的问题,例如由系统签合同,扣点只允许选10%,13%,15%,那业务人员永远不能签出个17%扣点的合同。保证了整体业务的规范性。还有一点系统应该要规范业务数据准确性,例如下采购订单有个采购时间,由于业务人员批量操作可能会错录入两年后的采购时间,这时候系统应该及时报错。这些系统微小细节控制,对后续数据使用会带来巨大的帮助,越是成熟的系统越会在意细节。2020年企业最大价值是数据,数据资产的地位已经在慢慢提升。3、保证用户体验 外包公司经常会出现这类问题,一味实现领导的需求,而忽略了实际用户的操作体验。导致做出来的东西不符合实际,操作也不方便。导致系统越来越招致底层人员的反感。最后项目失败。不管是外包实施还是产品,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关注系统使用方的用户体验,不需要界面很漂亮,但要保证使用方能用最少的时间做完 日常工作,不要让系统操作成为使用方的负担。初级实施和产品都容易忽视用户体验,需要多和用户沟通,自己亲自感受具体业务带来工作量,才是一个合格系统设计者。
销售出库
2020如果企业想要做到更大规模,那信息化是企业必须提升的一环。而互联网时代,信息化建设也不在局限于做纯粹的操作界面,而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去给企业带来更有价值的信息。系统设计者们应该多思考如何给企业带来更多价值,而不是运维好这套操作系统就满意。互联网时代信息化建设可以做很多,系统设计者们打开思路,往往能给企业带来很大价值。 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归纳的系统设计经验,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执行层
监控层就是企业信息化中层,将执行层的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分析计算。监控层要点在于:1、发现问题 监控层的终极目标就是从茫茫多数据中,找到问题点。很多人做报表、看板、可视化等功能只是为了做展示,那就说明停留在初级数据产品层次。不管是报表还是可视化重点是要体现出问题点,这样才能突出数据价值。那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数据类产品最重要就是思路,先确定你的目标,例如我们做供应商履约时效,那么单纯展示 采购量,平均履约时效这两个指标发现不了任何问题,如果我们加多一个指标,同品类平均履约时效,那么我们就能直观分析出,这个供应商的履约时效和其他同品类供应商平均履约时效对比是高了还是低了,他的履约能力属于什么水平。这时候如果我们想继续深挖这个供应商履约时效为什么低,那可以细化一下他是每天都很低,还是某段时间有特殊原因导致低了。通过确认思路,去找到有价值的指标,最后把这批指标形成监控体系,通过这套体系我们能直观分析问题,这才是监控层最终的形态。2、全流程/整体性 执行层的局限,每个环节只会关注自己环节,或相邻环节,缺少整体性分析的视野。而监控层剥离于执行层,且拥有各个环节数据,正好可以突破这个局限性。2019年数据中台概念的火,其实只是说明了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缺少整合,整体性分析问题更有利于解决企业一些复合型问题,往往最能给企业带来帮助。如客户投诉发货时效慢,监控层可以聚焦于每笔订单,是哪个环节时间慢了,供应商责任还是工厂责任,整体性分析更能帮助企业关注到 最需要解决的痛点。3、重要性 监控层其实就是数据资产的本身。很多企业过度关注执行层的功能建设,但能真正带来价值升级的是系统产生的数据,如果只把数据放在系统里而不去使用分析复盘,那信息化建设所能带来价值就少了一大块。这些数据都是企业报障,一些平时想不通业务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往往就会有答案。我在迷茫的时候就会去分析数据,寻找下一个系统增长点,给企业带来更多价值。
反馈层
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个人认为一个完整企业信息化系统,设计时应分为三个层级:执行层,监控层,反馈层。三个层级形成闭环,相互促进,用老土一点的话说,类似于海陆空的协同作战。这篇文章初衷是和大家分享和讨论,希望能给广大BA或产品提供系统设计思路。
监控层
反馈机制
从功能角度设计系统层级
反馈层就是企业信息化转换层,将监控层的数据进行分析转化,反促进执行层的进步,实现整个系统生态闭环。举个例子,通过供应商绩效进行供应商评分,反馈机制根据规则分析出需要淘汰的供应商,执行层的供应商管理将不合格供应商淘汰,形成闭环,随着时间,整个供应商质量将会逐步提升。企业采购生态体系也会越来越健康。反馈层要点在于:1、解决问题 监控层是发现问题,那么反馈层就是解决问题。反馈层可以大致分成三种,事前反馈,事中反馈,事后反馈。事前反馈 例如仓库库存不满足为了生产,触发反馈机制去采购或是生产,以此解决没有库存销售的问题。事中反馈,例如采购订单过了某个时效还未到货,通知采购人员催促供应商送货,以此提升采购履约时效。事后反馈就是上面提供应商绩效例子,以此解决供应商履约能力差问题。一个完整系统设计,需要有反馈机制,相当于用历史数据倒逼业务升级,提升执行层的效率。否则系统运转了一年可能也没什么进步。2、智能化 在我心中一流系统是指导用户做什么,典型的是现在电商商品推送机制,通过分析用户各类数据,精准推送潜在购买需求商品,就属于反馈机制例子。企业的信息化也需要更多智能化的功能,作为系统设计者,如果你只是设计一个操作系统,那已经是90年代的系统目标,2020年的目标是需要通过系统数据,反馈给管理者使用者更有价值的建议,通过系统帮助企业成长到更大规模,所以需要让自己的系统多一些智能化。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