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计算机概述
2020-07-29 10:05:05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中职计算机专业高级教程书思维导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计算机特点及性能指标    
     特点    
     1.高速、准确的运算能力  
     2.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
  
     3.强大的存储功能  
     4.自动运行功能  
     5.网络和通信功能  
     性能指标    
     1.字长(标志着计算机的运算精度)  
     2.主频(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单位:吉赫兹(GHz)  
     3.运算速度,单位MIPS(每秒百万条指令)运算速度可达每秒百万次  
     4.内存储器容量,基本单位:字节(B),最小单位:二进制位(b)  
     5.存取周期,存储器进行一次“读”或“写”操作所需的时间为存储器的访问时间,
而连续启动两次独立的“读”或“写“所需的最短时间,称为存取周期。单位:纳秒(ns)之间
  
    而连续启动两次独立的“读”或“写“所需的最短时间,称为存取周期。单位:纳秒(ns)之间
 计算机的应用和分类    
     应用    
     科学计算(数值技算)    
     卫星轨迹的计算,大规模天气预报,天文学,量子化学,空气动力学,核物理学  
     数据处理(信息处理)    
     办公自动化(OA),企业管理,事务管理,情报检索  
     过程控制(实时控制)    
     数控机床,航天飞机升天,工厂中的生产流水线  
     计算机辅助系统    
     辅助教育CBE,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教学CAI,辅助测试CAT,管理CMI  
     人工智能    
     机器人,定理证明,模式识别,专家系统  
     网络与通信  
     多媒体应用  
     分类    
     综合性能指标    
     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  
     信息处理方式    
     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混合计算机  
     用途    
     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字长    
     8位,16位,32位,64位  
     电子计算机发展史    
     一、电子管(1946-1957)    
     每秒运算为几千次至几万次  
     使用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  
     用于科学计算  
     二、晶体管(1957-1964)    
     每秒运算达几十万次  
     具有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等特点  
     Fortan、COBOL和ALGOL等高级语言  
     用于科学技术、数据处理、事务处理、工业控制  
     三、中、小规模集成电路(1964-1970)    
     每秒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  
     逐步完善操作系统  
     标准化、多样化、通用化、机型系统化发展  
     开始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  
     四、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1971至今)    
     每秒上千万次到十万亿次  
     在系统结构方面发展了并行处理技术、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在软件方面发展了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标准化系统
    在软件方面发展了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标准化系统
 微型计算机发展    
     微处理器的发展    
     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字长4位  
     微处理器信息字长发展经历了8位、16位、32位、64位  
     主要生产公司:Intel公司和AMD公司
以及中国:龙芯、方舟、威盛、星光、等
    以及中国:龙芯、方舟、威盛、星光、等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1981年,第一台IBM PC采用了型号为5150主频为8MHz的Intel8088,
操作系统是Microsoft提供的MS-DOS
    操作系统是Microsoft提供的MS-DOS
 1946年2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ENIAC(埃尼阿克)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ENIAC(埃尼阿克)
 ENVAC世界上第一台现代意义通用计算机  
     EDSAC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存储程序的电子计算机  
     UNIVAC世界上第一台商用电子计算机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