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无线系统射频微波平面电路
2020-09-10 13:41:54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现代无线系统射频微波平面电路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4 高性能双金属平面滤波电路    
     4.1 微带-CPW低通滤波器    
     4.1.1 微带-CPW槽线加载的SI-LPF  
     4.1.2 微带-CPW高选择性椭圆LPF  
     4.2 微带-槽线杂散抑制带通滤波器  
     4.3 微带-槽线(超)宽带滤波器    
     4.3.1 微带-槽线WB滤波器  
     4.3.2 微带-槽线UWB滤波器  
     4.4 微带-CPW超宽带滤波器    
     4.4.1 CPW-MMR超宽带滤波器[49,50]  
     4.4.2 微带-CPW带外抑制超宽带滤波器[16,37]  
     4.4.3 非均匀CPW带外抑制UWB滤波器[33]  
     4.5 双面耦合带阻滤波器    
     4.5.1 微带-SGS带阻滤波器[22,24~26,65]  
     4.5.2 折叠微带-CPW带阻滤波器[34]  
     4.6 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    
     4.6.1 基片集成腔体  
     4.6.2 SIW滤波器[78~85]  
     4.7 微带-CPW双频宽带滤波器[16],[35]    
     4.7.1 引言  
     4.7.2 双频宽带滤波器的分析与设计  
     4.7.3 实验与分析  
     4.7.4 结论  
     4.8 极窄带陷的超宽带滤波器  
     4.9 微带-开环槽双频滤波器[140]    
     4.9.1 引言  
     4.9.2 双频段带通滤波器的分析与设计  
     4.9.3 双频滤波器的仿真与测量结果  
     4.9.4 结论  
     4.10 小结  
     5 平面功分器与功率放大器    
     5.1 功分器/合成器概述[1~12]    
     5.1.1 合成概念的演变  
     5.1.2 合成的基本原理  
     5.1.3 合成的网络特性  
     5.2 微带耦合线两路和三路功分器    
     5.2.1 基于折叠耦合双线结构的“两路”功分器  
     5.2.2 基于对称三线耦合结构的“三路”功分器[24]  
     5.3 X波段微带八路功分器    
     5.3.1 Wilkinson功分器的基本理论  
     5.3.2 微带八路功分器的设计与实现  
     5.4 X波段功率放大器[30~33]    
     5.4.1 偏置电路概论  
     5.4.2 X波段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5.4.3 X波段功率放大器的实现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1 现代无线系统与平面电路    
     1.1 引言  
     1.2 现代无线系统与技术概述    
     1.2.1 GSM系统与原理  
     1.2.2 脉冲雷达系统与工作机理  
     1.3 现代平面电路概述    
     1.3.1 基于微带-共面波导双面结构的超宽带滤波器  
     1.3.2 基于微带-槽线双面结构的微波滤波器  
     1.3.3 基于微带-DGS双面结构的双模发射机  
     1.3.4 基于微带-槽线的双面功分器  
     1.3.5 SIW双面传输线与电路  
     1.3.6 双面平行传输线与电路  
     1.3.7 平衡(差分)传输线与电路  
     1.4 主要内容及安排  
     2 平面传输线基本结构与理论    
     2.1 单面传输线结构    
     2.1.1 单导体传输线  
     2.1.2 多导体传输线  
     2.2 双面传输线耦合结构    
     2.2.1 微带-CPW双面耦合传输线[5]  
     2.2.2 微带-槽线双面耦合传输线[5]  
     2.2.3 宽边耦合悬置微带线[4,5]  
     2.3 传输线耦合理论    
     2.3.1 微带对称双导体耦合理论[1~7]  
     2.3.2 微带不对称双导体耦合理论[1~7]  
     2.3.3 微带对称三线耦合理论[1~6,36~43]  
     2.3.4 DGS通用电路模型[44~51]  
     2.3.5 DMS的建模与分析[52~63]  
     2.4 小结  
     3 多模谐振器与滤波电路    
     3.1 引言  
     3.2 多模谐振器理论    
     3.2.1 简并双模谐振理论  
     3.2.2 非简并双模谐振理论  
     3.2.3 多模谐振器理论  
     3.3 低损宽带高选择性的双模带通滤波器    
     3.3.1 三角形贴片谐振器的电磁场理论  
     3.3.2 正交开路支节加载的直角三角形双模贴片谐振器  
     3.3.3 修正的缺微双带隙谐振器  
     3.3.4 双模谐振滤波器的仿真与测量  
     3.3.5 结论  
     3.4 低损耗耦合线三模超宽带带通滤波器[57]    
     3.4.1 耦合线三模谐振器  
     3.4.2 超宽带的三模谐振器滤波器  
     3.4.3 超宽带滤波器的仿真与测量结果  
     3.4.4 结论  
     3.5 高选择性三模三频带通滤波器[58]    
     3.5.1 引言  
     3.5.2 三模谐振器  
     3.5.3 基于三模谐振器的三频滤波器  
     3.5.4 三频滤波器的仿真与测量结果  
     3.5.5 结论  
     3.6 高选择性椭圆函数响应的四模四频带通滤波器[59]    
     3.6.1 引言  
     3.6.2 微带-槽线复合耦合的四模谐振器  
     3.6.3 基于四模谐振器的四频带通滤波器  
     3.6.4 四频滤波器的仿真与测量结果  
     3.6.5 结论  
     3.7 谐波抑制的宽阻带椭圆函数带通滤波器[76]    
     3.7.1 引言  
     3.7.2 双模谐振器及其滤波器的分析与设计  
     3.7.3 双模宽带滤波器的仿真与测量  
     3.7.4 双模滤波器的小型化设计  
     3.7.5 结论  
     3.8 多模带阻滤波器    
     3.8.1 引言  
     3.8.2 单贴片双模带阻滤波器  
     3.8.3 双贴片双模带阻滤波器  
     3.9 低通-带通双模双频滤波器    
     3.9.1 引言  
     3.9.2 基本概念  
     3.9.3 附加传输零点的LP-BPF  
     3.9.4 实验结果  
     3.10 微带-DGS双模高通滤波器[77]    
     3.10.1 引言  
     3.10.2 DGS双模谐振器  
     3.10.3 双模高通滤波器  
     3.10.4 结论  
     3.11 微带-CPW双模高通滤波器    
     3.11.1 非均匀CPW双模谐振器  
     3.11.2 双模高通滤波器  
     3.11.3 结论  
     3.12 小结  
    
 
 
 
 
  0 条评论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