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最重要)
2022-02-04 19:52:11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普外科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乳腺疾病
溢液
正常妊娠、早期妊娠→无色浆液性
乳腺囊性增生病→各种
乳管内乳头状瘤→鲜红色溢液
阻塞→棕褐色
乳腺癌→黄色等
急性乳腺炎
哺乳期初产妇、产后3~4周
病因:乳汁淤积、细菌入侵、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表现:局部单侧红肿热痛
炎性乳癌(红肿热、无痛)
腋窝淋巴结肿大
生存期:3个月
化疗、放疗、不手术
乳腺囊性增生病(双侧乳腺疼痛)
确诊:抽脓液确诊
治疗
未形成脓肿:应用抗生素(使用β内酰胺类头孢,不用其他类抗生素)
形成脓肿
脓肿切开(放射状切口)
乳晕:乳晕下弧形切口
深脓肿:乳房下缘弧形切口
脓肿较大:对口引流
不应该停止哺乳
停止哺乳情况
患侧乳房停止哺乳
感染严重
并发乳瘘
乳腺囊性增生病
每月总有几天,乳房胀痛、刺痛、有肿块
中年妇女(25~40岁)+双侧乳房胀痛+与月经周期有关
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逍遥散、三苯氧胺治疗)
三苯氧胺:雌激素竞争性拮抗剂
外科:与乳腺癌关系不明确、病理: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乳腺癌的癌前病变
乳腺的良性肿瘤
最常见:乳房的纤维腺瘤
20~25岁、乳房外上象限、界限明显、乒乓球感觉
乒乓球感觉:乳房纤维腺瘤、骨巨细胞瘤
治疗: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乳管内乳头状瘤
血性溢液
乳腺癌
病因
雌激素
更年期、绝经期妇女
月经(初潮早、退潮晚)
生育(不育、初次足月产>35岁)
良性肿瘤关系不明
病理(和病理不一致)
非浸润型→没有突破基底膜→早期、预后好
导管内癌(导管原位癌)
小叶原位癌
乳头湿疹样乳腺癌(Paget病)
预后好、转移晚、皮肤瘙痒
浸润型癌
非特殊癌(最常见)
浸润性导管癌(病理中最常见)
浸润性小叶
硬癌(纤维多、细胞少)
髓样癌(细胞多、纤维少)
单纯、腺癌
特殊癌→预后尚好
小管癌
粘液腺癌
临床表现
无痛、单发、外上象限(最常见)
征象
酒窝症:cooper韧带
乳头凹陷:侵犯乳管
橘皮样改变:癌细胞阻塞淋巴管→淋巴回流障碍
卫星结节:肿瘤→扩散到皮肤
盔甲样癌:晚期肿瘤广泛转移
分期
T225cm
N(淋巴结)
N0无转移
N1可动
N2融合
治疗
手术为主
保留乳房切除术
必须放疗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保留胸肌
全乳房切除术
原位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乳腺癌引流的第一站淋巴结
适应症
患者腋窝淋巴结(-)
前哨(+)→清扫腋窝淋巴结
前哨(-)→不清扫腋窝淋巴结
化疗适应症
不做化疗:腋窝(-)+无高危因素
高危因素
年龄<35岁
原发肿瘤>2cm
组织分化差、核分化三级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内分泌治疗
Her-2过表达
脉管癌栓
内分泌治疗
雌激素受体(+)
三苯氧胺
放射
保留乳腺患者必须放疗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期
靶向治疗
Her-2过表达
赫赛汀(曲妥珠单抗)
浆细胞性乳腺炎
浆细胞为主
MM
梅毒
表现:橘皮样改变、乳头凹陷
乳头凹陷
乳腺癌
浆细胞性乳腺炎
橘皮样改变
乳腺癌
浆细胞性乳腺炎
颈部疾病
甲亢
手术并发症
当天晚上:术后呼吸困难、窒息→床旁抢救→气管插管
血肿压迫
喉头水肿
气管塌陷
双侧喉返神经
甲状旁腺损伤
低血钙→口周麻木→手足持续抽搐痉挛→(10%葡萄糖酸钙+氯化钙)10~20ml静推
甲状腺危象(内科)
亚甲炎
病前1~2周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痛
分离现象:131I升高但是基础代谢率下降
桥本甲状腺炎
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
甲减表现
甲状腺癌
治疗
未分化癌不能手术
主要外放疗
不是放射性核素治疗
手术治疗
最小切除范围:腺叶
腺叶切除
“无。。。”
肿瘤<1cm、对侧阴性
→切缘(-)→观察治疗
→甲减→甲状腺激素服用
腺叶+峡部
肿瘤1~4cm
全切、近全切
肿瘤>4cm
放射性核素治疗(内放疗)
不能用于未分化
内分泌治疗
腹外疝
解剖
外国人很前卫,太后专横,不知廉耻皇上有内侍拿着弓箭保护,下面腹股沟
腹外斜肌→腹外斜肌腱膜
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弓状缘
腹股沟管
两口
内口(腹股沟上方1.5-2.0)--腹横筋膜
外口--腹外斜肌腱膜
四壁
上,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
下,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
前,皮肤等、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
后,腹横筋膜、腹膜、腹股沟镰
病理
可复性疝
小肠
难复性疝
大网膜(最常见)
滑动疝
右侧多见
疝内容物变成疝囊一部分
左边--膀胱、阑尾、盲肠、乙状结肠
嵌顿疝
股疝-最容易嵌顿
Maydl疝
逆行性崁顿疝:
Ritcher疝
部分肠壁为疝内容物没有系膜
Littre疝
小肠憩室(Mechel憩室)为疝内容物
Amyand疝
阑尾
绞窄疝
血运障碍
分类
腹股沟疝
斜疝
青少年
男性发病率高
右侧睾丸下降晚容易发生疝
内口出来的疝
直疝
直疝三角/海氏三角(薄弱)
腹壁下动脉(起源于股动脉)
腹股沟韧带
腹直肌外缘
中老年人腹壁松弛
股疝
中年女性腹壁松弛
进入股管拐弯(最容易发生嵌顿)
腹股沟韧带下半球型肿大
对咳嗽的冲击感不强
发生肠管壁疝的几率大
切口疝
病因:切口感染(最常见)
最常见切口:经过腹直肌切口
不易嵌顿
手术修复
诊断
鉴别斜疝、直疝
按住内环让患者咳嗽(最有价值)
肿物不出来:斜疝
肿物仍旧出来:直疝
年龄
突出部位不同
腹壁下动脉
内侧:直疝
外侧:斜疝
斜疝进入阴囊
精索位于疝囊前方:直疝
精索位于疝囊后方:斜疝
治疗
非手术治疗
<1岁 保守治疗
年老体弱
手术治疗
传统
单纯高位疝囊结扎
1-3岁 高位疝囊结扎术
绞窄疝、感染、水肿、肠管切除术
高位疝囊结扎+修补术
加强腹股沟管前壁(Fergson)
后壁(Bassini、Halsted、Mcray(股疝,大屁股MM))手术、S→加强腹横筋膜
无张力修复疝
垫片(高分子物质)
感染率↓(×)
特殊疝
崁顿疝(<3-4h回纳 否则易坏死 )(急诊手术)(单纯疝囊结扎术)
litter疝
Richter疝
逆行性崁顿疝
绞窄疝:血运障碍(不能修补术)
股疝(中老年妇女>40)最易嵌顿
<3-4h Mcray修补术(最常用)
>3-4h 肠切除吻合术+高位疝囊结扎术
腹外伤
分类
闭合性
脾破裂(最常见)
钝器损伤
开放性
肝破裂
锐器损伤
表现
实质脏器:出血性休克(血液对腹膜刺激最轻)
肝
开放性损伤
肝脏:既有休克出血、腹膜刺激症(胆汁刺激)
治疗:肝脏修复
脾
最容易破裂的器官
分类
真性破裂(最常见)
休克大出血
治疗:手术探查
被膜下破裂
治疗:严格卧床休息一周
中央型破裂
胰腺(方向盘伤、车把手伤)
主要表现为严重腹膜刺激症
易漏诊,死亡率高
淀粉酶升高
胰腺的假性囊肿
治疗:立即手术
空腔脏器:腹膜刺激症
十二指肠(死亡率高)
降部、水平部
并发症高
临床表现
合并感染出血衰竭
检查
X光:腹膜后积气---水平部损伤
治疗
手术修补术
小肠
腹膜刺激症出现时间早、轻
肠内容物稀
细菌少
处理
手术修补术为主,或切除
结肠
腹膜刺激症出现时间晚、重
肠内容物稠
细菌多
处理
造瘘术→关闭瘘道→手术治疗
检查
首选确诊:腹腔穿刺+活检(准确率高达90%)
不凝血→实质性脏器(脾脏)
次首选
实质脏器:B超
空腔脏器:立位X腹平片
十二指肠水平部:腹膜外器官 膈下看不到气,是腹膜后积气
胃溃疡穿孔:膈下游离气体
肠梗阻:液平面
治疗
休克治疗
抗休克同时积极手术
腹腔探查
先检查:肝脾
处理:出血性损伤→穿孔性损伤
结肠→回肠→空肠(先探查细菌多)
急性化脓性弥漫性腹膜炎
解剖
壁腹膜
躯体神经支配
对刺激敏感
脏腹膜
内脏神经支配
阑尾炎
早期对疼痛定位不明确---表现脐周痛(累及脏腹膜)
晚期对疼痛定位明确---表现固定的右下腹反跳痛(累及壁腹膜)
生理
腹膜的作用
吸收作用---吸收积液
血液外渗---低血容量休克
毒素入血--感染性休克
分类
原发
血液循环来源
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一般无臭味
继发(最常见)
腹腔脏器破裂
大肠杆菌(最常见)混合感染
黄绿色
臭味重
粪便特殊臭味
表现
腹痛(最主要)
持续性、剧烈性
原发部位腹痛更加严重
体位改变会增加腹痛
继发腹痛:溃疡穿孔板状腹
恶性、呕吐、脉搏脉压升高、休克
加重是病情加重的标志
腹胀
脉搏↑体温↓
腹部体征
腹胀加重(判断病情恶化的重要标志)
标志性体征:腹膜刺激症
肠鸣音减弱
治疗
6-8h手术→半卧位→防止发生腹膜吸收
有利于炎症局限、减轻中毒症状
腹肌松弛
手术:绝大部分空腔脏器,处理6~8h
腹腔术后若干天(急性阑尾炎)→腹腔脓肿
平卧→膈下脓肿→呼吸困难
全身中毒重
全身发热
检查:X线膈肌抬高
站立位→盆腔脓肿
全身中毒轻
直肠刺激→里急后重
肛管刺激→下坠感
膀胱刺激→膀胱刺激症
检查:直肠指检波动感、触痛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压力≥20mmHg伴有器官功能衰竭
病因
导致腹腔容量↑、腹腔容积↓
>25mmHg手术
胃十二指肠溃疡
急性穿孔
十二指肠急性穿孔:前壁、慢性穿孔:后壁
临床表现
溃疡病史(胃病史)+饱餐后上腹部刀割样剧痛+腹膜刺激症+肠鸣音减弱
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特异性最强)
首选检查:立位腹部平片,膈下游离气体
治疗
时间6~8h
<8h 胃大部切除
胃大部切除(2/3~ 3/4)
毕Ⅰ手术(胃十二指肠吻合术)
胃溃疡
术后张力大
并发症小
毕Ⅱ手术(胃空肠吻合术)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术后张力小
并发症多
吻合口瘘、残端瘘:弥漫性腹膜炎
术后梗阻(胆汁、食物)
急性完全性输入袢梗阻 :食物
慢性不完全输入袢梗阻:大量胆汁
输出袢梗阻:胆汁、食物
吻合口梗阻:食物
倾倒综合征
早期:进食后半小时→血容量不足
晚期:进食后2~4h→胰岛素分泌↑→反应性低血糖
碱性反流性胃炎
胆汁、肠液、胰液→烧灼样痛、体重减轻
呕吐后腹痛不缓解
抑酸无效
残胃癌
5年以上发生的癌变
>8h 穿孔修补术
胃癌
胃息肉是胃癌的癌前病变
早期胃癌(只关注深度)
跳跃转移→Virchow淋巴结(魏氏淋巴结)
印戒细胞癌→库肯勃瘤
分期
T1黏膜层以内
T2肌层
T3结缔组织
T4浆膜、邻近组织
N1(1~2)N2(3~6)N3(>7)淋巴结
治疗
肿瘤切缘>5cm癌灶
切除3~4cm
胃淋巴瘤
Hp:早期抗Hp治疗
便血
非霍奇金
化疗:R-chop方案 CD20利妥昔单抗
胃肠道间质瘤(GIST)
诊断标志:CD117、CD34
手术切除、不用清扫淋巴结
格列卫(伊马替尼)
胃泌素瘤(卓-艾综合征)
G细胞分泌过多→大量HCL增加
到处长溃疡
小肠疾病(肠梗阻)
分类
病因
机械的:肠鸣音亢进(最常见)
肠外因素最常见(肠粘连)
动力性
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消失)
低钾、腹膜炎
痉挛性肠梗阻(一过性亢进)
慢性铅中毒
血运性
肠系膜血管栓塞
感染性心内膜炎、房颤
频繁呕吐、血性物
症征不相符
胆道蛔虫症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血运障碍
单纯的
绞窄性肠梗阻:血运不良
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
休克
腹膜刺激症
孤立胀大的肠襻
血性呕吐物、排泄物
改善不明显、腹胀不对称、孤立肠襻不随时间方位改变、手术改善不明显
部位
低位:呕吐物粪臭味
高位:无粪臭味
表现
痛(腹痛)胀(腹胀)吐(呕吐)闭(不排气)
机械性:阵发性腹痛(代偿性收缩)+肠鸣音亢进高调金属音、气过水声+肠型、肠蠕动波
麻痹性肠梗阻:持续性胀痛+肠鸣音消失
痉挛性:肠鸣音一过性亢进+慢性铅中毒
血源性:房颤、感染性心内膜炎+肠鸣音减弱
检查
立位X片:多发液气平面
特殊类型
绞窄肠梗阻
肠套叠(空气灌肠)
小儿<2岁儿童
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腹痛+包块+血便
造影:杯口状改变
治疗:低压空气
急性小肠扭转
青少年剧烈运动+剧烈腹痛+呕吐+肠鸣音减弱消失(腹部X线)
乙状结肠扭转
老年人便秘+钡剂灌肠:鸟嘴征(马蹄状)
粘连性肠梗阻:机械性最常见
多次腹部手术病史
肠蛔虫肠梗阻:机械性
闭袢性肠梗阻:两边都堵塞
阑尾炎
解剖
坏疽穿孔
阑尾肿胀压迫动脉→阑尾A没有交通支→阑尾缺血
阑尾V→门静脉(引发细菌性肝脓肿)
阑尾神经和脐周神经都在第10、11节→炎症前期脐周牵涉痛
嗜银细胞→阑尾类癌
具有免疫功能(小孩的具有)
位置
闭孔内肌实验(+)---阑尾位置低
回肠前位:症状典型
盲肠后位:症状不典型(漏诊)
腰大肌实验(+)---阑尾位置深
急性阑尾炎
病因
阑尾被粪石堵塞(最主要的原因)
淋巴滤泡增生
病理
急性单纯性:症状轻
急性化脓性:体征重
坏疽穿孔:广泛性腹膜炎
阑尾周围脓肿
表现
无诱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典型表现:上腹部→脐周→右下腹疼痛
持续性疼痛:坏疽性阑尾炎
阵发性胀痛:化脓性阑尾炎
早期可以胃肠道表现:厌食、恶性、腹泻
Ronsring征
体征
右下腹固定压痛
肠鸣音减慢消失
右下腹包块(阑尾周围脓肿)
检查
B超
X线钡剂透视
阑尾充盈不全
阑尾腔不规则
72h钡剂残留
治疗
立即阑尾切除术
化脓性:清除脓液,不可以冲洗
无穿孔,可以不放置引流管
不用抗生素冲洗,用生理盐水冲洗
并发症
阑尾炎并发症
腹腔、盆腔脓肿--穿刺抽脓
化脓性门静脉炎--黄疸
内外瘘形成--腹膜炎
阑尾术后
切口感染(手术最常见并发症)
阑尾动脉结扎不牢腹腔内出血--休克
粘连性肠梗阻
阑尾残珠炎
粪漏
特殊阑尾炎(不典型、不明显表现→死亡率高、易扩散)
类型
小儿
老人
妊娠:手术(切口偏高)+黄体酮+不要引流管
治疗
确诊后,立即手术
结直肠及肛管疾病
概论
齿状线
齿状线
上:黏膜、自主神经
下:皮肤、躯体神经
不按照齿状线分类的
动脉
齿状线上
直肠上a、直肠下a
直肠静脉丛→肝→下腔静脉
齿状线下
肛管a
直肠静脉丛→下腔静脉
淋巴管
齿状线上:髂内淋巴结
齿状线:腹股沟淋巴结
检查
直肠肛管检查
体位
膝胸位(最常用):最常见检查体位
截石位(孕妇分娩):手术
蹲位:检查内痔
弯腰前伏:肛门视诊
直肠指检
早期直肠癌检测率70%、晚期85%因为没有做漏诊
内痔不易触及
禁忌症:肛裂
疾病类型(首选检查)
直肠Ca
前列腺Ca
盆腔脓肿
直肠癌(最常见)
腺癌多见
便血(最多见)→便秘(最少见)
检查:早期45%CEA↑(诊断价值不大)、肿瘤和CEA正相关、预后和复发
治疗
Miles手术:腹部+会阴→造口
距离齿状线<5cm、肛缘<7cm
Dixon手术(最常用)
经腹一期吻合
距离齿状线≥5cm、肛缘≥7cm
Hartman手术:二期手术、有造口
患者急性肠梗阻、状况差
结肠癌
病因
蛋白脂肪多、蔬菜少(最主要)
遗传性
癌前病变
最易癌变:“病”、“瘤”、溃疡型结肠炎
发病率最高的:直肠癌
病理
右边隆起型(息肉型、蕈伞)
贫血、全身症状
左边浸润型→肠壁狭窄
肠梗阻、局部症状
左侧溃疡型(最常见)
TMN分期(类似胃癌)
转移
淋巴转移多见
血运→肝(最常见)
转移灶可以切除(R0切除)
表现
早期: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改变(粘液脓血便)
诊断
肠镜下活检
CEA:提示病情
治疗
处理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原则
一期手术:造瘘 二期:切除肿瘤
一期手术:切除肿瘤→造瘘→远端关闭、二期手术在吻合
肛裂
不能做直肠指检
位于后正中线(截石位6cm)
肛裂三联征:“前列腺肥大”=前哨痔、肛裂、肛乳头肥大
临床表现:周期性疼痛(排便后疼痛→便后数分钟缓解→括约肌痉挛痛→松弛疼痛缓解)、便秘、出血(便后鲜血)
诊断:便秘史+便后出血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肛周红肿痛
肛周脓肿:起病急、肛周波动感
肛瘘
发作时间长、反复、肛周小孔反复流出肛性渗液
青年人
手术治疗目的(防止伤害肛门括约肌→尿失禁)
低位复杂性:瘘管切开术
低位单纯性:瘘管切除术
高位单纯性:挂线疗法
坐骨直肠窝脓肿、骨盆直肠窝脓肿
直肠刺激症→里急后重、下坠感
痔疮
内痔:便后鲜血无痛(截石位3、7、11→膝胸位9、5、1)
外痔:血栓性外痔:肛门周围暗紫色肿物
肝脓肿(较少考察)
细菌性感染
途径:胆道途径(最常见)、肝动脉、门静脉、淋巴、开放性损伤
临场表现
起病急+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肿大)
辅助
B超首选→液性暗区
金标准:肝脏穿刺
题眼:胆结石、胆道蛔虫+手术胆肠吻合+寒战高热
金葡菌→转移性脓肿、液平
治疗:抗生素治疗(头孢+甲硝唑)
阿米巴肝脓肿(继发于阿米巴痢疾后、起病缓慢)
阿米巴脓肿→大单个病灶
肝囊肿
先天性
B超
门脉高压
ChildC级:黄疸+腹水(大量)→严禁手术
急诊止血
⑴内镜下止血(硬化剂注射、套扎术)
⑵生长抑素
⑶三腔两囊管
⑷Tips介入
ChildA级、B级
首选手术治疗
急诊分流术→门V→下腔V(导致肝性脑病)
急诊断流术→脾切除
上消化道出血
分界点:屈氏韧带
上消化道大出血:失血1000ml(20%)
病因
最常见:消化性溃疡出血(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球壁后、胃小弯
NSAIDs溃疡
胃空肠吻合术后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急性应激性溃疡
Cushing溃疡→脑外伤
Curing溃疡→烧伤
胃癌
胆道出血:胆绞痛+梗阻性黄疸
患者剧烈呕吐:食管贲门黏膜撕裂(Mallory-weris综合征)
临床分期
出血量、出血速度、出血部位
出血量估计
<5ml潜血
>50ml~100ml黑便
>200ml呕血(two)
>1000ml休克
辅助检查
胃镜(病因+止血)
三腔两囊管(止血)
动脉造影(病因+止血)
钡餐
B超
处理原则(非常重要)
血压>90/60:胃镜首选
血压<90/60:补充血容量抗休克稳定后再其他治疗
胆道疾病(4~6分重要)
总论
格林森鞘(肝动脉、门静脉、胆道系统)
胆囊三角(Collt三角)=肝下缘+肝总管+胆囊管
定位胆囊动脉、胆管
辅助检查
首选:B超
上路PTCD(检查+治疗介入: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
黄疸的鉴别、胆管扩张更易
易感染、出血
下路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易诱发急性胰腺炎
MRCP(不能治疗只能诊断)
黄疸鉴别
梗阻性黄疸: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0.5
溶血性黄疸:<0.2
肝细胞性黄疸:0.2~0.5
胆道畸形
胆道闭锁→患儿 持续性黄疸、肝外胆管闭锁、陶土色大便、小便浓茶色
先天性胆道扩张:三联征=腹痛+腹部包块+黄疸→急早手术
胆石症
位置
胆囊结石
不出现黄疸
胆管结石(左、右肝管的汇合部)
无论肝内肝外均可有可无黄疸
肝外
肝内
成分
胆固醇类结石(胆囊结石中最多见)
纯胆固醇结石
X线不显影
混合型结石
X线可能显影(可能有钙)
胆色素结石(胆管结石中最常见)
胆色素结石
黑色素结石(在胆囊中)
其他
磷酸钙、碳酸钙结石
胆囊结石
好发人群:女性、肥胖、40岁以上(3F病人)
无症状性胆囊结石70%
胆绞痛+进食油腻食物+右肩胛部放射
Mirrizzi综合征(反复发作胆囊结石)
胆囊管和肝总管伴行过长→结石压迫肝总管
检查B超
治疗
无症状:无需治疗
首选:胆囊切除术
儿童在后山,胆大逼盖茨、十儿孙一媳、有糖开心笑
儿童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3mm
胆囊壁钙化、瓷性
结石>2~3cm和多发、息肉>1cm或单发
胆总管探查指征
胆总管扩张>1cm
胆囊结石<5cm
术后防止T管引流(防止发生炎症性黄疸)
2周后拔出(《半月谈》)
6周如果有残留
肝外胆管结石
→继发胆管炎表现:腹痛+寒战高热+黄疸(夏科三联症)(”夫人黄“)
辅助检查:B超
PTCD、ERCP
治疗
手术治疗
胆总管切口引流+T管引流(首选)
胆肠吻合术→易导致狭窄
ERCP+EST(结石<2cm、结石少发)
肝内胆管结石
闷胀痛+寒战高热+可有黄疸
好发于:左外叶、右后叶
胆道感染
急性胆囊炎
结石性:中年女性
非结石性:老年男性
不典型、死亡率高
一经发现就马上手术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雷诺五连征=夏科三联征+感染性休克+中枢性抑制
治疗
首选原则:解除胆道梗阻
胆总管切口+T管引流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
PTCD
同时抗休克、解除梗阻
胆道蛔虫病
蛔虫喜钻孔:胆绞痛、诱发胰腺炎、胆道感染、肝脓肿、胆囊穿孔
题眼:钻顶样剧烈疼痛、阵发性、症征不符合
检查:B超
胆囊穿孔
胆囊底部易穿孔→胆汁对腹膜刺激严重
胆道出血
肝内胆道出血多见
三联征=胆绞痛+黄疸症状+上消化道出血
周期性出血
检查
确诊:十二指肠镜
定位出血位置: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最直接的方法:手术
胆道肿瘤
CA199(胰腺癌、胆道疾病)
胆囊息肉
一般都是良性病变
肿瘤性息肉(癌前病变)
“瘤”
非肿瘤性息肉
腺瘤样增生
检查:B超
危险因素(大)
直径>1cm、单发、基底部大、逐渐增大、合并结石和胆囊壁增厚
手术
有症状
有症状+高危因素
胆囊癌
女性多见、胆结石、瓷化胆囊
淋巴转移多见
早期无特异性症状
预后极不好,放化疗不敏感
手术、晚期保守治疗
胆管癌
肝外胆管
分类
上段(肝门部胆管癌):可能胆囊缩小、黄疸出现早、进行性无痛性黄疸
中段(胆总管至十二指肠乳头开口):胆囊肿大、黄疸出现早
下段(十二指肠乳头至十二指肠):相对症状出现较晚
转移途径(特殊)
沿胆囊上下浸润
胰腺疾病
急性胰腺炎
分类
水肿性(轻症)
出血坏死性(重症)
病因
最主要:胆石症
饮酒(西方国家)
ERCP
药物:留神秦始皇
发病机制
胰蛋白酶(最先被激活)扳机点、关键点
磷脂酶A(破坏细胞膜)→细胞坏死
弹力蛋白酶→血管坏死
胰舒血管素→血管扩张
胰脂肪酶→甘油+脂肪酸(脂肪酸钙→血钙↓:皂化反应)
激肽释放酶→释放缓激肽→血管舒展
临床表现
胆石症+持续性腹痛+诱因(暴饮暴食)+呕吐后腹痛不缓解
ERCP/饮酒+持续性腹痛
实验室检查
血清、尿淀粉酶(血清更加准确)
腹水(移动性浊音(+)):腹水淀粉酶
最常用影像学:B超
最有价值、意义、诊断坏死:增强CT
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危重可能性大
白细胞≥16
血糖≥11.1
血钙<1.87
血淀粉酶(×)
重症胰腺炎
Grey-Tumer症(腰部瘀斑)
Cullen症(脐周瘀斑)
移动性浊音
全腹部弥漫性压痛
血性腹水
并发症
胰腺的假性囊肿(没有上皮组织)
表现腹部包块
出现胰腺炎、腹部外伤
2~4周出现、6周内自行吸收、超过6周考虑引流
无上皮、无粘液
胰腺脓肿
包块+发热
胰腺胰周组织坏死
胰腺胃肠瘘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治疗
最基础治疗:禁食+胃肠减压
补液防休克
镇痛解痉:生长抑素、杜冷丁(哌替啶)
禁用:吗啡(oddis压力加重)阿托品(加重肠梗阻)【内科观点、外科学认为可以用吗啡】
营养支持(肠外营养)
胰腺癌
最常见:胰头癌
病理:导管细胞癌最常见
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首发)+黄疸(最主要表现,出现晚)+大便陶土+小便浓茶色
库瓦济埃征(Courvisro征):胰头癌压迫胆总管→胆囊显著增大、但是没有压痛
检查
胰腺增强CT(非常重要)→手术方案
分期:内镜超声
治疗
PPPD手术:胰头、十二直肠切除术+保留幽门
术后辅助化疗
5-FU
吉西他丁
壶腹周围癌
类型(ERCP鉴别)
壶腹癌:黄疸早、波动性黄疸
胆总管下段癌:进行性加重
十二指肠腺癌:黄疸出现晚
临床表现
黄疸出现比胰头癌较早
胰头癌中晚期出现黄疸、壶腹癌早期出现早
胰腺内分泌肿瘤
胰岛素瘤(β增加)
低血糖反应→交感神经兴奋+皮肤潮湿
whipple三联征=运动后低血糖反应+血糖<2.8+补充葡萄糖迅速缓解
确诊早期手术切除
胃泌素瘤
G细胞分泌(胰腺、十二指肠内有G细胞)
十二指肠最常见的部位
盐酸↑↑↑→不典型部位(食管、胃体、十二指肠降部、水平部)→顽固性溃疡
BAO、MAO
治疗:PPI、H2受体抑制剂(xx替丁)、手术切除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