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
2022-10-22 23:09:18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
教师资格证备考科目《高等教育学》思维导图
举报
猜你喜欢
大纲/内容
国学与乡学
西周
太学和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自汉代后历朝均设。
中国历史上朝廷举办的中央官学包括( )。A. 汉代太学C. 宋代书院D. 明清国子监
“学在官府”、 “吏师合一”是指官学的教育形式
官学
孔子虽非私学的首创者,以孔子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
(春秋时期)私学
(1175)朱熹邀请陆九渊赴白鹿洞书院书院讲学,首开书院“讲会”之先河。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是( ),它既是全国最高学府,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统辖各省学堂。A. 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
(1997)全面实行高等教育收费政策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正式启动的标志
(1998)《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确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会引起的公共财政能力下降。
(1999)高校扩招
(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2001年至2005年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阶段,高等教育发展出现新的增长点包括( )。B. 地方高等院校C. 民办高等教育D. 高等职业院校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包括( )。A. 提速扩张阶段B. 调整结构阶段C. 提高质量阶段
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步入大众高等教育阶段的年份是( )。C. 2002年
(2001-2005)高等教育结构调整阶段
明确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21世纪第二个十年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的文件是( )。A.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中国历史
(5th cent BC,古希腊)智者学派【普罗泰哥拉】
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目的是为了培养忠于国家的“臣子”
(9th cent BC,古罗马)
现代学位制度
文、法、神、医
最早的专业(专才)教育
被人类文化史上称为“智慧的花朵”的中世纪大学有( )。A. 波伦亚大学B. 萨莱诺大学C. 牛津大学D. 剑桥大学
芝加哥大学:中世纪行会性质的大学
学校
(5th-15th cent,西欧)中世纪大学
首先打破大学内部思想学术封闭性
(17th-18th cent)启蒙运动
科学研究发展成高等学校的第二职能
(1809)柏林大学【洪堡】
(1853)《超越象牙塔》【纽曼,英国】
A. 该法案又称为《赠地法案》B. 导致了一批农工学院和州立大学的建立。D. 引发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出现
主张高等学校应该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明确提出科学研究与教学相分离的学者是( )。D. 麦卡锡
(1912)《威斯康星理念》【麦卡锡】
(1810)威斯康星大学【范海斯】
(1862)《莫雷尔法案》
高等教育双轨制
(1965,英国)《高等教育:一个新的框架》
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
(1966)《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精英教育阶段:<15%
大众高等教育最显著的特征是( )。D. 高等教育的人数增长
大众化阶段:15%~50%
普及化阶段:>50%
(1970,马丁特罗)《从精英到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
(1975,日内瓦)第35届国际教育会议
高等教育是以满足各自所属历史时期的需要来获得合法性的
(1978)《高等教育哲学》【布鲁贝特】
终生教育应建立在四个支柱的基础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终身教育的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教育思潮,最早提出该思想的学者是( )。C. 保罗·朗格朗
(199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强调“确定国际公认的可比较的质量标准”
(1999)《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
世界历史
伊拉斯谟计划:欧共体高校学生流动行动计划
属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文化动因的计划是( )。A. 富布赖特计划B. 伊拉斯谟计划D. “苏格拉底计划”
本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包括( )。A. 政府层面的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决策与规划C. 高等院校面向国际化进行的组织转型、制度建设D.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改革
属于欧盟成员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最重要的推动力的是( )。A. “伊拉斯谟计划”C. “苏格拉底计划”D. “博洛尼亚进程”
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依据包括( )A. 个人需求B. 社会需求C. 专业需求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
基本职能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 裴斯泰洛齐
个人本位论
柏拉图、赫尔巴特、凯兴斯泰纳、孔德、涂尔干
社会本位论
高等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是( )。A. 社会发展需要B.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需要C.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目的
专业教育
通才教育
教育理念
精神
理念
对内能形成文化上的向心力,对外则是学校个性和精神面貌的一种重要彰显
大学精神文化最显性的一种形式
校训
价值层面
校风
教风
学风
管理作风
实践层面
大学精神
洪堡(不是第一人)
芝加哥大学校长,十分重视经典著作的教育作用
永恒主义教育哲学思想
激烈反对大学“下嫁”
赫钦斯(集大成者)
学术职业具有崇尚自由的精神气质,柏林大学第一任经选举产生的校长以《论学术自由唯一可能遇到的干扰》为题发表就职演讲
费希特
大学的职能是教学,而不是科研,大学是为传授知识而设
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知识本身即为目的,教育是为了理智训练
认识论哲学,更接近的“大学理念”是( )。A. 纽曼
纽曼
大学不是一个温度计,不应对社会每一流行风尚都要做出反应
弗莱克斯纳
“大学有四项任务:第一是研究、教学专业知识课程;第二是教育与培养;第三是生命的精神交往;第四是学术”
雅斯贝尔斯
提出“以学术为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应看成为响应知识的“神召”
马克斯·韦伯
理性主义:极力主张知识与市场和政治分离,把大学作为“象牙塔”
范海斯
杜威
实用主义:大学有责任用自己的知识为社会提供服务
大学是作为知识的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既要为社会提供服务,也为每个人服务的思想
科尔(同时是实用主义者)
工具主义
大学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在富于想象地探讨学问中把青年人和老年人联合起来”
智力训练用“智慧率领知识“,把教育从死的知识和无活力的概念中解放出来
怀特海主义
博克:大学应该走出封闭的象牙塔,成为沟通社会各界、身兼多重职能的超级复合机构
大学理念
大学理念:兼容并包
校风:民主、自由
蔡元培改革: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北大
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所谓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
清华
洪堡创建柏林大学的理念包括( )。A. 大学自治C. 教学于研究相统一D. 学术自由
柏林大学
大学精神文化
(1998,巴黎)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
A. 《退伍军人权利法案》B. 《国防教育法》C. 《高等教育设施法》D. 《高等教育法》
(二战后,美国)法案
政策
知识逐步与实践相脱节,发生向学术知识偏移的现象。
学术漂移
首要表现:不能维持课堂纪律课堂秩序混乱
低效教学
问题
职前教育阶段
实习导入阶段
能力建立阶段
热心成长阶段
生涯挫折阶段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稳定停滞阶段
生涯低落阶段
生涯隐退阶段
教师生涯循环论【费斯勒】
求生
调整
成熟
教师发展阶段论【伯顿】
世界上各国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学术职业阶梯结构,主要包括( )。A. 单一型B. 多重型C. 交叉型
任教前关注段
早期求生阶段
关注教学情境阶段
关注学生阶段
《教师关注问卷》【傅勒】
叶澜教授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划分与美国的傅勒类似
教师关注阶段论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
(法国)交叉型
(美国)多重型
学术职业阶梯结构
我国公办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大学生在大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包括( )。B. 学习者C. 学校管理参与者D. 消费者
大学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A. 大学与政府关系的制度C. 大学与社会关系的制度D. 大学内部制度
管理体制
以完成某项工作为核心,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临时机构来履行工作任务
大学的科研机构承担项目研究时,成立临时办公室完成某项任务,这些人既受中心的领导,又接受原来部门的指挥。
矩阵制
直线职能制
单一的垂直领导,结构简单,每一级的个人或组织只有一个领导,不与相邻个人或组织及其领导发生任何命令与服从关系
大学初创且规模很小的阶段,通常采用的组织结构类型
直线制
容易出现“政出多门”
职能制
大学组织构成要素包括( )。A. 教师B. 学生C. 管理人员D. 学科
组织结构
完成组织目标所需的各项业务工作及其比例和关系
职能结构
大学组织各管理层次的纵向结构
层次结构
大学组织各管理部门的构成,即大学组织的横向结构
部门结构
各层次、各部门在权力和责任方面的分工及相互关系
职权结构
分类
负责制定有关大学战略、政策、和目标,是大学的最高决策机构,根据组织理论
校长办公会、校务委员会、学校董事会
战略制定层
职能部门,负责执行学校的各种决策
中间管理层
操作人员层
根据组织理论,大学组织层次可以为
大学组织
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首先是要建立良好的创新机制。
学科质量评价标准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 )。A. 学术人员C. 研究成果D. 人才培养质量
对培养方案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A. 指导思想的评价B. 课程目标的评价C. 课程设置的评价
高校课程目标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A. 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B. 课程目标实现的可行性D. 课程目标表述的准确性
学生评价在教育评价活动中处于( )。B. 核心地位
质量监控与评价
高校教师工作的真正对象是( )。D. 学生的学习活动
专家介入型教学发展模式中,教学专家的角色应根据不同阶段做出相应的改变。在初期,教学专家不能扮演的角色是( )。A. 专业人员B. 顾问D. 专家
将教学过程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的教育家是( )。C. 赫尔巴特
满足学习需求和实现教学目标安排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的是( )C.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的是( )。A. 多媒体教学B. 幻灯片C. 录像带
工作内容
技术性教学方法
占据核心地位的教学方法
教师主要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进行示范、呈现、讲解和分析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中心环节是课堂讨论
案例教学法
组织有效的教学讨论的前提是主体明确,准备充分
研讨法
巴班斯基把教学方法分为( )。A. 组织和实施学习活动的方法C. 实践和操作的方法D. 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
教学策略的核心和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是( )。C. 教学方法
教师备课“三备”之说的是( )。A. 备学生B. 备教材C. 备方法
A. 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和统一B.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师教学工作的效能C. 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进度
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的依据A. 依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B. 依据教学内容C. 依据师生的条件与特点
教学方法
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目前状况与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
教学对象分析包括( )。B. 一般特征分析C. 学习风格分析D. 初始能力分析
学生特征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教学分析(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进行摸底考试,初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有关能力
定位性评价
根据前段时间你的表现,虽然学习效果不很理想,但非常努力,如果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相信成绩会不断提高
形成性评价(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检查学生的进步情况,为师生提供有关教学情况的连续性的成功或失败的反馈信息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差异在于( )。A. 评价目的不同
在一段时间的教学结束后,用于确定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评定学生的发展水平,同时教学策略及内容的有效性
总结性评价(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
教学评价
高等学校教学设计过程中,普遍的、必须思考的核心问题有( )。A. 教学目标的制定B. 内容设计C. 方法设计D. 评价监控设计
规范的教学目标一般应包括的要素有( )。A. 对象B. 行为C. 条件D. 标准
教学系统设计属于( )。A. 宏观设计层次
教学策略的核心是( )。B. 教学方法的设计
最能体现教学设计创造性的环节是( )。A. 教学策略的设计
构成教案的核心是( )。B. 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的核心是( )。A. 编制教案
体现高校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创新性的过程的是( )。D.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京师同文馆
《大教学论》【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
“习明纳”个别化教学
实验教学
教学组织形式
下列选项中属于高等教育贸易方式的是( )。A. 出国留学B. 跨境高等教育服务C. 境外机构设立的私立高等教育机构D. 雇用外籍教师
高等教育的资本市场包括( )。A. 学生贷款B. 高校贷款D. 融资设立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
市场
在大学决策上采取典型的双重结合模式的国家是( )。C. 英国
决策
学校组织的美术展、书画、文学、诗歌等社团
下列属于隐性课程的是( )。A. 校园文化C. 校风D. 校规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根据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或影响学生的方式的不同而划分的
整合课程被多个国家视为高校课程结构改革的焦点所在,是因为整合课程扬弃了分科课程的缺陷,符合人类整体认知特点。
主体:教师(核心)、学生和校长
对象:课程自身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之父
总结性评价
目标模式【泰勒】
连续互动模式【麦克唐纳】
A. 提出者是斯克里文B. 主张课程目标与评价分离D. 主张评价不以目标为依据
目标游离课程评价
背景评价、投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
CIPP【斯塔佛比姆】
A. 强调多方人员的广泛参与B. 也称为外观评价模式D. 包括描述阶段和判断阶段
应答模式
准备阶段中心环节:制定评价方案
课程评价
高校课程编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人员有( )。A. 院系领导B. 课程专家C. 教师D. 学生
美国学者波斯纳和鲁德尼斯基提出的单门课程编制模式包括16个步骤,其中心思想是( )。A. 让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教学
美国课程论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认为课程编制最重要的问题是( )。D. 课程目标
根据培养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目的、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是( )。B. 课程标准
学校教育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与教学依据是()。C.教材
属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A. 专业培养目标B. 修业年限C. 教学计划
课程编制总体包括三个逐级具体化的层次,包括( )。A. 培养方案B. 课程标准C. 教材
课程编制
理想课程
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等
正式课程
领悟课程
运作课程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解实际学习到知识和经验的课程
经验课程
课程层次理论【古德莱德,美国】
A. 国家课程B. 地方课程D. 校本课程
按管理层次划分
课程
入学服务
学业过程管理服务
学业成绩管理服务
学业服务
就业服务
高校学生服务
现代大学的时代内涵包括( )。A. 追求高深学问B. 保持独立品格C. 既有大师,也有大楼D. 国际化
高校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处理的关系有( )。A. 学生引导与教师探究的关系B.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C. 课程知识与课程体系的关系D. 整体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将充分发展,能够提供优质教学的教师称为“非常教师”的是( )。D. 史蒂芬森
高等教育的核心,办学的主体是( )。B. 教师
建立了人际关系学说,使得管理活动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学者是( )。B. 梅奥
高等学校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表明高校教学过程具有( )。A. 探究性
属于高校教学特征的是( )。A. 本质的专业性C. 对象的差异性D. 过程的探究性
提出“美德即知识”
哲学的目的不在于认识自然,而在于“认识自己”
提出的“产婆术”:启发法
苏格拉底
自我意识的调节性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自我认识、自我监控和( )。B. 自我体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是( )。A. 情境学习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强调的知识特性是( )。C. 动态性
建构主义
全面素质教育以人的综合素质,尤其以人的( )和实践能力为质量标准。A. 创新能力
从危机产生的来源与后果看,高校危机可分为安全性、灾变性、管理性和群体性等危机类型。以下属于安全性危机的是( )。A. 食物中毒
首次提出了“看不见的手原理”的经济学著作是( )。B. 《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研究》
联邦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表现的高校管理模式是( )。B. 官僚学术权威双元管理模式
美国高等学校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是( )。D. 市场调节
20世纪末以来,关于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管理模式是( )。A. 国家角色由控制者向监督者转变C. 市场力量不断增强D. 学术影响力受到限制,逐渐失去传统的影响力
高等教育领域“中心-边缘”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高等教育学者( )。A. 阿尔特巴赫
无法分类
高等教育学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