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022-12-10 22:04:28   2  举报             
     
         
 AI智能生成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必备必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九一八事变    
     时间:1931年9月18日  
     地点:沈阳  
     原因:柳条湖事件  
     地位: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华北危急与一二 · 九运动    
     背景:东北三省沦陷后,日军将轻掠的魔爪伸向华北  
     概括: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脱离中国版图。  
     结果: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意义:揭露了对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王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瓦窑堡会议    
     时间:1935年底  
     内容    
     确定了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方针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党的任务是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西安事变    
     背景    
     危机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一二 · 九运动的推动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张,扬出于爱国之情,接受中共联合抗日的主张。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概括:张,杨多次恳求无望的情况下,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结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  
     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七七事变    
     时间:1937年7月7日晚  
     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结果: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2.第二次国共合作    
     态度    
     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一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国共合作宣言。  
     意义    
     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3.淞沪会战    
     时间:1937年7月13日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全营壮烈牺牲。中国空军8月14日首次参战。谢晋元帅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陆地。  
     结果: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松沪会战结束。  
     影响: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4.南京大屠杀    
     内容    
     1937年12月3日,日本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1.台儿庄战役    
     时间:1938年3月  
     指挥:李宗仁  
     兵力    
     日本    
     40万  
     中国    
     100万  
     背景: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从南北两方向夹击徐州。一部日军从山东半岛登陆,企图与金浦路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再和攻徐州。  
     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居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的意志和信念。  
     2.武汉会战    
     时间:1938年6月~1938年10月  
     结果:中国军队于1938年有序撤出武汉。  
     意义: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广州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3.第三次长沙会战    
     时间:1941年12月  
     背景: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  
     结果:中国军队获得会战胜利。  
     影响: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力支援了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斗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1平型关大捷    
     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时间:1937年9月  
     地点;平行关  
     结果:红军将日军全部歼灭。  
     意义:平行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胜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原因: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  
     结论: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意义: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战斗的决心目的,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前线。  
     作用: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  
     发展    
     根据地居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人民游击战争。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实行地主减租减息  
     地位: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3.百团大战    
     背景: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四笼政策”。  
     时间:1940年4月~1941年1月。  
     指挥:彭德怀  
     意义:有力打击日军气焰,提高中国共产党威望,振奋全国信心。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1.全民族坚持抗战    
     原因:日军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而改变策略。  
     政策    
     对国民政府进行又想与军事打击  
     进攻敌后根据地。  
     占领区军事统治。  
     国共表现    
     汪精卫建立伪国民政府  
     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掀起大生产运动。  
     抗日战线    
     学生+妇女+工人+文艺界  
     2.中共七大    
     时间:1945年,4月~6月。  
     地点:延安  
     内容:    
     制定了党政治路线。  
     2.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条件,为中国指明奋斗方向。  
     3.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背景    
     德国败局已定。  
     日本节节败退。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正式签投降书。  
     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原因    
     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抗日战争是正义的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国际上的支持。  
     意义    
     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奠定基础。  
     对世界做出巨大贡献。  
     国际地位的提高。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