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
2025-08-27 17:49:42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在2023年,我们的团队致力于构建一个跨区域的分布式数据分析中心,以此来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安全性。这个项目的核心内容是实现数据的即时传输和存储,在确保数据隐私和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最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大数据分析。文件类型涵盖结构化数据报告和非结构化日志,它们将被整合到我们的数据湖中。而修饰语则突出我们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比如"高效"、"智能"、"安全"和"创新"。此外,该项目预期在半年内完成其一期工程,并向各个相关行业的合作伙伴开放其数据资源和服务。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矿山相关知识
矿山智慧化建设若涉及到设备安装,必须先向客户索要《矿山安全设计文件》
露天矿山
定义:矿产赋存较浅,通过露天剥离方式开采
板块
核心生产板块
穿孔爆破
功能:为后续采装作业破碎矿岩。
设备:牙轮钻机、潜孔钻机、凿岩台车(硬岩);松土机(软岩)。
流程:设计爆破参数→穿孔→装药→爆破→效果评估。
设备:牙轮钻机、潜孔钻机、凿岩台车(硬岩);松土机(软岩)。
流程:设计爆破参数→穿孔→装药→爆破→效果评估。
采装运输
功能:将爆破后的矿岩装载并运至指定地点(破碎站、排土场或堆场)。
设备:
装载:液压铲、电铲、轮式装载机。
运输:自卸卡车(主流)、带式输送机(连续工艺)、铁路(少数大型矿)。
关键指标:铲装效率、卡车满斗率、运输周期。
设备:
装载:液压铲、电铲、轮式装载机。
运输:自卸卡车(主流)、带式输送机(连续工艺)、铁路(少数大型矿)。
关键指标:铲装效率、卡车满斗率、运输周期。
排土与堆卸
外排土场:剥离废石的集中堆放区,需考虑稳定性与复垦规划。
内排土场:采空区回填(分期开采常见),减少占地与成本。
矿石堆场:临时储存原矿,调节选厂供矿节奏。
内排土场:采空区回填(分期开采常见),减少占地与成本。
矿石堆场:临时储存原矿,调节选厂供矿节奏。
矿石加工
粗碎站:露天矿坑附近设置破碎机(如旋回破碎机),降低矿石粒度便于运输。
筛分/洗选:部分矿山需现场分选(如煤矿去除矸石)。
筛分/洗选:部分矿山需现场分选(如煤矿去除矸石)。
辅助支撑板块
地质与测量
地质勘探:边采边探,更新矿体模型。
测量监控:采场验收测量、边坡位移监测(如GPS、雷达)。
测量监控:采场验收测量、边坡位移监测(如GPS、雷达)。
边坡与安全管理
边坡维护:稳定性分析、锚索加固、排水系统。
安全防控:爆破警戒、粉尘治理、防坍塌预警系统。
安全防控:爆破警戒、粉尘治理、防坍塌预警系统。
机电与能源保障
设备维护:大型设备(钻机、电铲)的定期检修。
能源供应:柴油/电力供应(如坑内变电站)、输油管道。
能源供应:柴油/电力供应(如坑内变电站)、输油管道。
环保与复垦
污染防治:洒水抑尘、废水处理、噪声控制。
生态修复:闭坑后边坡绿化、土壤重构(如煤矿复垦种植)。
生态修复:闭坑后边坡绿化、土壤重构(如煤矿复垦种植)。
智能调度系统
生产指挥中心:通过卡车调度系统(如Dispatch)、无人驾驶技术优化路径。
数据平台:实时监控设备状态、矿石品位、生产进度。
数据平台:实时监控设备状态、矿石品位、生产进度。
生产逻辑
钻孔爆破 → 2. 电铲装车 → 3. 卡车运输至破碎站 → 4. 粗碎后经皮带运往选厂 → 5. 排土场处理剥离物
辅助环节:边坡监测+设备维护+环保洒水同步进行。
采矿方式
全境界开采(Pit Mining)
原理:按设计境界逐层向下开采,直至最终边坡,适用于埋藏较浅、连续分布的矿体。
特点:
台阶式推进:将矿体划分为多个水平台阶(高度10~15m),依次进行穿孔、爆破、铲装和运输。
典型工艺:单斗电铲+卡车、轮式装载机+带式输送机等。
适用条件:
矿体厚度大、倾角缓(如煤、铁矿、铜矿)。
地表允许大面积开挖。
优缺点:
优点:生产能力强,机械化程度高。
缺点:剥采比(剥离量/矿石量)随深度增加而上升,深部经济性下降。
特点:
台阶式推进:将矿体划分为多个水平台阶(高度10~15m),依次进行穿孔、爆破、铲装和运输。
典型工艺:单斗电铲+卡车、轮式装载机+带式输送机等。
适用条件:
矿体厚度大、倾角缓(如煤、铁矿、铜矿)。
地表允许大面积开挖。
优缺点:
优点:生产能力强,机械化程度高。
缺点:剥采比(剥离量/矿石量)随深度增加而上升,深部经济性下降。
陡帮开采(Steep Slope Mining)
原理:通过增大工作帮坡角(可达35°~45°),减少前期剥离量,延缓剥采比上升。
关键技术:
组合台阶:多个台阶并段开采,减少工作平台宽度。
临时支护:局部采用锚索、挡墙稳定边坡。
适用条件:
深部矿体或初期剥采比高的矿山。
岩体稳定性较好。
优缺点:
优点:降低初期投资,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缺点:边坡管理难度大,需严格监测。
关键技术:
组合台阶:多个台阶并段开采,减少工作平台宽度。
临时支护:局部采用锚索、挡墙稳定边坡。
适用条件:
深部矿体或初期剥采比高的矿山。
岩体稳定性较好。
优缺点:
优点:降低初期投资,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缺点:边坡管理难度大,需严格监测。
分期开采(Staged Mining)
原理:将矿田划分为多个开采阶段,动态调整开采顺序和境界,优化经济效益。
常见模式:
分期扩帮:先开采高品位区域,后期扩帮至低品位区。
内排土场利用:后期剥离物回填前期采坑,减少外排土量。
适用条件:
矿体品位分布不均或储量巨大。
需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规划。
优缺点:
优点:灵活应对市场变化,降低风险。
缺点:生产组织复杂,需精准规划。
常见模式:
分期扩帮:先开采高品位区域,后期扩帮至低品位区。
内排土场利用:后期剥离物回填前期采坑,减少外排土量。
适用条件:
矿体品位分布不均或储量巨大。
需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规划。
优缺点:
优点:灵活应对市场变化,降低风险。
缺点:生产组织复杂,需精准规划。
高台阶开采(Highwall Mining)
原理:在露天采场最终边坡上,采用连续采煤机或钻孔设备向边坡内延伸开采(深度可达300m)。
特点:
无需额外剥离,回收边帮残留矿体。
设备紧凑,适合窄矿体或复采。
适用条件:
露天矿深部或边坡残留矿石(如煤矿)。
岩层较稳定,无需支护。
优缺点:
优点:提高资源回收率,成本低。
缺点:作业安全性要求高,通风困难。
特点:
无需额外剥离,回收边帮残留矿体。
设备紧凑,适合窄矿体或复采。
适用条件:
露天矿深部或边坡残留矿石(如煤矿)。
岩层较稳定,无需支护。
优缺点:
优点:提高资源回收率,成本低。
缺点:作业安全性要求高,通风困难。
拉斗铲倒堆开采(Dragline Stripping)-适用于煤矿
原理:使用巨型拉斗铲直接将覆盖层剥离并倒堆至采空区,省去卡车运输环节。
特点:
覆盖层剥离与矿石开采同步进行。
仅适用于近水平矿层(如露天煤矿)。
适用条件:
剥离物松软、矿层平缓且连续。
矿区场地开阔。
优缺点:
优点:剥离成本极低,效率高。
缺点: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特点:
覆盖层剥离与矿石开采同步进行。
仅适用于近水平矿层(如露天煤矿)。
适用条件:
剥离物松软、矿层平缓且连续。
矿区场地开阔。
优缺点:
优点:剥离成本极低,效率高。
缺点: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特殊工艺:螺旋坑开采(Spiral Mining)
原理:沿螺旋形路径自上而下分层开采,减少运输距离,适合小型深凹露天矿。
适用条件:
深凹采场(深度>200m),空间受限。
需优化卡车运输能耗。
适用条件:
深凹采场(深度>200m),空间受限。
需优化卡车运输能耗。
安全风险与解决办法
地下矿山
定义:矿体埋藏较深,需通过井巷工程开采
板块
核心生产板块
开拓与采准
功能:建立通往矿体的通道,为回采创造条件。
工程内容:
开拓工程:主井、副井、斜坡道、通风井等。
采准工程:中段运输巷道、穿脉巷道、凿岩巷道等。
关键设备:掘进台车、凿岩机、装岩机(如铲运机、矿用卡车)。
工程内容:
开拓工程:主井、副井、斜坡道、通风井等。
采准工程:中段运输巷道、穿脉巷道、凿岩巷道等。
关键设备:掘进台车、凿岩机、装岩机(如铲运机、矿用卡车)。
回采(采矿方法)
功能:按设计方法开采矿石,并运出采场。
主要方法:
空场法(房柱法、分段矿房法)→ 适用于稳固矿岩。
崩落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自然崩落法)→ 适用于厚大矿体。
充填法(上向/下向分层充填)→ 适用于高价值或环保要求高的矿山。
关键设备:
凿岩台车(如Simba)、铲运机(LHD)、矿用卡车。
主要方法:
空场法(房柱法、分段矿房法)→ 适用于稳固矿岩。
崩落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自然崩落法)→ 适用于厚大矿体。
充填法(上向/下向分层充填)→ 适用于高价值或环保要求高的矿山。
关键设备:
凿岩台车(如Simba)、铲运机(LHD)、矿用卡车。
矿石运输
功能:将采场矿石运至地表或选厂。
运输方式:
有轨运输:电机车+矿车(传统方式)。
无轨运输:LHD(铲运机)+卡车(现代化矿山主流)。
带式输送机:适用于连续开采系统(如块状崩落法)。
提升系统:箕斗(主井提升)或罐笼(副井提升)。
运输方式:
有轨运输:电机车+矿车(传统方式)。
无轨运输:LHD(铲运机)+卡车(现代化矿山主流)。
带式输送机:适用于连续开采系统(如块状崩落法)。
提升系统:箕斗(主井提升)或罐笼(副井提升)。
辅助支撑板块
通风系统
功能:提供新鲜空气,排出有毒气体(如CO、NOx、粉尘)。
方式:
机械通风:主扇(抽出式/压入式)、局扇(掘进面)。
自然通风:利用温差和井口高差(小型矿山)。
关键设备:轴流式风机、风门、风桥。
方式:
机械通风:主扇(抽出式/压入式)、局扇(掘进面)。
自然通风:利用温差和井口高差(小型矿山)。
关键设备:轴流式风机、风门、风桥。
排水系统
功能:防止地下水涌入采场,确保安全生产。
方式:
自流排水:利用巷道坡度(适用于浅部矿山)。
机械排水:水泵房+排水管路(深部矿山必备)。
关键设备:离心泵、潜水泵、水仓。
供电与压风系统
供电:
井下变电所→ 提供660V/1140V动力电(如凿岩机、LHD)。
应急电源(柴油发电机)。
压风:
空压机站→ 提供高压风(驱动气动设备,如凿岩机)。
井下变电所→ 提供660V/1140V动力电(如凿岩机、LHD)。
应急电源(柴油发电机)。
压风:
空压机站→ 提供高压风(驱动气动设备,如凿岩机)。
安全监测与灾害防治
地压监测:微震监测系统(预防岩爆、冒顶)。
瓦斯监测:CH₄、CO传感器(煤矿及高硫矿山)。
火灾防治:消防管路、阻燃材料。
紧急避险:避难硐室、逃生路线标识。
瓦斯监测:CH₄、CO传感器(煤矿及高硫矿山)。
火灾防治:消防管路、阻燃材料。
紧急避险:避难硐室、逃生路线标识。
充填系统(充填法矿山)
功能:回采后充填采空区,控制地压。
充填材料:
尾砂胶结充填(常见于金属矿)。
膏体充填(高浓度,减少沉降)。
关键设备:搅拌站、充填泵、管道输送系统。
充填材料:
尾砂胶结充填(常见于金属矿)。
膏体充填(高浓度,减少沉降)。
关键设备:搅拌站、充填泵、管道输送系统。
生产逻辑
开拓(竖井+中段巷道)→采准(凿岩巷道施工)→回采(上向分层充填采矿)→运输(LHD运至中段,提升至地表)→充填(尾砂胶结充填采空区
采矿方式
1. 空场法(Open Stope Method)
原理:先采矿后处理采空区,利用矿柱或围岩的自然稳定性临时支撑采空区,后期可选择性充填或崩落处理空区。
典型方案:
房柱法:留规则矿柱支撑顶板(如缓倾斜厚矿体)。
分段/阶段矿房法:通过凿岩巷道崩矿,矿房回采后空区暂留(如厚大急倾斜矿体)。
优点:
成本低、效率高(无需即时处理空区)。
适合矿石稳固、围岩稳定的矿体。
缺点:
矿柱损失(可达15-40%),需后续回收。
空区长期存在可能引发地压灾害(如岩爆、塌陷)。
适用条件:矿石和围岩均稳固,地表允许塌陷或深部开采。
典型方案:
房柱法:留规则矿柱支撑顶板(如缓倾斜厚矿体)。
分段/阶段矿房法:通过凿岩巷道崩矿,矿房回采后空区暂留(如厚大急倾斜矿体)。
优点:
成本低、效率高(无需即时处理空区)。
适合矿石稳固、围岩稳定的矿体。
缺点:
矿柱损失(可达15-40%),需后续回收。
空区长期存在可能引发地压灾害(如岩爆、塌陷)。
适用条件:矿石和围岩均稳固,地表允许塌陷或深部开采。
2. 崩落法(Caving Method)
原理:随回采强制或自然崩落围岩,覆盖矿石控制地压,无需留矿柱。
典型方案: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分段进路回采,崩落围岩覆盖(国内铁矿主流方法)。
自然崩落法:利用矿体节理发育,诱导自然崩落(如铜矿)。
优点:
回采率高(无矿柱损失),生产效率高。
适合厚大矿体,地压管理简单。
缺点:
贫化率高(混入崩落废石)。
需允许地表塌陷,环保压力大。
适用条件:围岩易崩落、矿体厚大,地表无保护要求。
典型方案: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分段进路回采,崩落围岩覆盖(国内铁矿主流方法)。
自然崩落法:利用矿体节理发育,诱导自然崩落(如铜矿)。
优点:
回采率高(无矿柱损失),生产效率高。
适合厚大矿体,地压管理简单。
缺点:
贫化率高(混入崩落废石)。
需允许地表塌陷,环保压力大。
适用条件:围岩易崩落、矿体厚大,地表无保护要求。
3. 充填法(Fill Mining Method)
原理:回采后即时用充填体(尾砂、胶结料等)支撑采空区,控制地压并减少围岩移动。
典型方案:
上向分层充填:自下而上分层回采并充填(如贵金属矿体)。
下向分层充填:用于极破碎矿体,顶板为人工充填体。
优点:
回采率高(低损失贫化),保护地表(如城镇下开采)。
可处理尾矿,环保优势显著。
缺点:
成本高(充填系统复杂,占成本30-50%)。
生产组织难度大,周期长。
适用条件:高价矿(如金、银)、环保要求高或矿体形态复杂。
典型方案:
上向分层充填:自下而上分层回采并充填(如贵金属矿体)。
下向分层充填:用于极破碎矿体,顶板为人工充填体。
优点:
回采率高(低损失贫化),保护地表(如城镇下开采)。
可处理尾矿,环保优势显著。
缺点:
成本高(充填系统复杂,占成本30-50%)。
生产组织难度大,周期长。
适用条件:高价矿(如金、银)、环保要求高或矿体形态复杂。
安全风险与解决办法
采空区
联合开采矿山
定义:结合露天和地下开采方式
采矿方式
露天转地下开采
适用场景:露天开采至经济极限深度后,转入地下开采。
关键技术:
境界优化:露天坑底与地下采场安全距离(一般≥50m),避免塌陷影响。
协同开采:
露天坑底留临时矿柱,为地下开采提供稳定顶板。
地下采用崩落法时,需控制塌陷范围,防止露天边坡滑移。
关键技术:
境界优化:露天坑底与地下采场安全距离(一般≥50m),避免塌陷影响。
协同开采:
露天坑底留临时矿柱,为地下开采提供稳定顶板。
地下采用崩落法时,需控制塌陷范围,防止露天边坡滑移。
露天与地下同步开采
适用场景:矿体上部露天、深部地下同时作业,但需严格时空错开。
安全措施:
分区隔离:露天与地下采区之间留设缓冲带(如预留20~30m隔离矿柱)。
动态监测:微震系统监测地压,防止相互干扰。
安全措施:
分区隔离:露天与地下采区之间留设缓冲带(如预留20~30m隔离矿柱)。
动态监测:微震系统监测地压,防止相互干扰。
联合回采残矿
适用场景:露天开采后,用地下方法回收边帮或坑底残留矿体。
方法:
空场法(如房柱法)回收露天边坡矿柱。
充填法处理采空区并回收低品位矿。
方法:
空场法(如房柱法)回收露天边坡矿柱。
充填法处理采空区并回收低品位矿。
安全风险与解决办法
尾矿库
筑坝法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矿山设备
监测设备
雷达
GNSS
定义:GNSS边坡监测通过卫星信号高精度定位,结合差分技术和实时数据分析,实现对边坡位移的连续、自动化监测,是滑坡预警系统的核心手段之一。其优势在于大范围覆盖和实时性,但需配合地质雷达、测斜仪等设备,形成多维度监测网络,提升预警可靠性。
基本组成
GNSS接收机:安装在边坡监测点,接收卫星信号
参考站(基准站):位于稳定区域,提供差分校正数据(消除大气误差)
数据传输系统:4G/5G、无线电或光纤,实时传输位移数据
数据处理平台:解算坐标变化,分析位移趋势并触发预警。
原理
卫星信号接收:接收机同时捕获多颗卫星(≥4颗)的电磁波信号。
伪距测量:计算信号传播时间 × 光速,得到卫星与接收机的距离(含误差)。
差分校正(RTK/PPP):
RTK(实时动态差分):基准站发送误差修正值,提升监测点精度至毫米级(水平±2~5mm,高程±5~10mm)。
PPP(精密单点定位):利用全球精密轨道和钟差修正,无需基准站(精度稍低,适用于偏远地区)。
坐标解算:通过最小二乘法或卡尔曼滤波,输出监测点实时位置。
位移监测流程
基准建立:在边坡稳定期连续观测,确定初始坐标基准。
连续观测:接收机实时跟踪卫星,每1秒~1小时输出一组坐标。
数据分析:
累计位移:对比当前坐标与基准值,计算水平/垂直位移量。
位移速率: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如移动平均)判断边坡加速变形阶段。
累计位移:对比当前坐标与基准值,计算水平/垂直位移量。
位移速率: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如移动平均)判断边坡加速变形阶段。
预警触发:当位移量或速率超过阈值(如单日位移>10mm),自动报警。
数据分析
误差来源以及应对措施
与其他监测技术的对比
合成孔径边坡监测雷达
定义:合成孔径边坡监测雷达利用微波干涉测量技术,实现高精度、全天候的边坡形变监测,尤其适用于大范围、高危区域的滑坡预警。其非接触式测量和亚毫米级精度使其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基本组成
雷达天线:发射和接收微波信号(通常采用Ku波段或X波段)。
信号处理器:对回波信号进行合成孔径成像和干涉处理。
控制单元:控制雷达扫描模式(如连续扫描或定点监测)。
数据分析系统:解算位移数据,生成形变图和预警信号。
便携式边坡雷达相关参数
(1)最远距离: ≥5000m
(2)形变精度: ≤0.1mm(所有方位角上)
(3)单次扫描覆盖角度:≥360°×35°
(4)★支持电控俯仰角调节:±45°(可选配电控功能)
(5)距离分辨率: ≤0.3m
(6)方位分辨率: ≤8mrad
(7)★雷达内置定位定向功能(可选配)
(8)采集周期: 0.5~4min可调
(9)雷达重量: ≤10公斤,支持三脚架架设
(10)雷达功耗: ≤45W
(11)工作温度: -40°~55℃(可选配低温套件)
(12)防护等级: ≥IP65
(13)雷达主机内置4G无线(可选配)与有线通信功能
(14)雷达主机采用边缘计算,在机内完成形变运算,无需工作站
(2)形变精度: ≤0.1mm(所有方位角上)
(3)单次扫描覆盖角度:≥360°×35°
(4)★支持电控俯仰角调节:±45°(可选配电控功能)
(5)距离分辨率: ≤0.3m
(6)方位分辨率: ≤8mrad
(7)★雷达内置定位定向功能(可选配)
(8)采集周期: 0.5~4min可调
(9)雷达重量: ≤10公斤,支持三脚架架设
(10)雷达功耗: ≤45W
(11)工作温度: -40°~55℃(可选配低温套件)
(12)防护等级: ≥IP65
(13)雷达主机内置4G无线(可选配)与有线通信功能
(14)雷达主机采用边缘计算,在机内完成形变运算,无需工作站
工作原理
(1)雷达波发射与接收
雷达向边坡表面发射连续调频微波(FMCW)或脉冲信号。
信号遇到边坡表面后反射,被雷达接收,记录回波的幅度和相位信息。
雷达向边坡表面发射连续调频微波(FMCW)或脉冲信号。
信号遇到边坡表面后反射,被雷达接收,记录回波的幅度和相位信息。
(2)合成孔径成像(SAR)
通过雷达天线的移动(或机械扫描),模拟一个虚拟的大孔径天线,提高方位向分辨率。
对边坡进行二维成像,获取高分辨率雷达图像(类似光学照片,但基于微波)。
通过雷达天线的移动(或机械扫描),模拟一个虚拟的大孔径天线,提高方位向分辨率。
对边坡进行二维成像,获取高分辨率雷达图像(类似光学照片,但基于微波)。
(4)位移解算
通过相位解缠(Phase Unwrapping)技术,将相位差转换为实际位移量。
结合多视角观测(如不同雷达角度),计算边坡的三维形变(水平+垂直)。
技术特点
高精度:亚毫米级位移监测(优于GNSS)
全天候:不受雨、雾、黑夜影响(微波穿透云层)
广覆盖:单台设备可监测数公里范围边坡
非接触式:无需在边坡上安装传感器,适用于高危区域
实时性:可设置分钟级数据更新,支持自动预警
误差来源及应对措施
与其他监测技术对比
无人机
露天无人机
无人机型
子主题
无人机巢
负载
DJI Zenmuse L2
DJI Zenmuse H30T
DJI Zenmuse P1
集成全画幅图像传感器与三轴云台(倾斜摄影)
DJI Zenmuse V1
无人机喊话器
扬声器阻抗:4 欧姆
标称功率:25 瓦
有效传播距离:500 米
最大声压级:127 分贝 @1 米
有效频宽:800 Hz 至 8 kHz
标称功率:25 瓦
有效传播距离:500 米
最大声压级:127 分贝 @1 米
有效频宽:800 Hz 至 8 kHz
Sniffer4D V2(大疆合作款)
无人机气体检测系统
实时检测PM2.5、VOCs等30+种气体。
Zenmuse X7
专业航拍云台相机
Super 35画幅/6K RAW视频、14档动态范围+DL卡口镜头群 。
井下无人机
子主题
数据采集器(网关)
温度传感器
气体传感器
氧气
一氧化碳
二氧化氮
二氧化碳
烟雾
硫化氢
二氧化硫
双向风
风压传感器
粉尘浓度传感器
声光报警器
裂缝针
压力传感器
视频监控设备
算法服务器
视频接入网关
视频接入分析交换机
AI摄像机
红外成像摄像机
视频储存器
人员定位设备
定位分站
读卡器
标识卡
闸门
摄像头
通讯设备
IP通信网关
编码器
IPPBX交换机
广播控制台
矿用音响
矿用手机
网络设备
交换机
光纤
物联网关
接口传输器
矿用基站
KT158(A)非煤矿山无线通信系统
工业以太环网
储存设备
云平台
服务器
运维设备
采机自控系统
选煤等离线控制系统
矿井空气调控系统
生产设备(自动化)
矿山系统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