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读书笔记
2023-02-02 16:42:13   9  举报             
     
         
 AI智能生成
  《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一百回分两个部分。前五十回写武则天时徐敬业、骆宾王等起兵,企图恢复唐帝国政权,但全部失败。后五十回,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百名,与唐闺臣在小蓬莱泣红亭所见的榜完全相同。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作品简介    
     《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  
     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  
     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 也在一定程度上讨论了妇女问题。  
     作者介绍    
     李汝珍(1763—1830年)清代小说家,字松石,江苏海州(今属连云港市)人。  
     他学问渊博,并精通音韵,青少年时代就有著作《李氏音鉴》问世。他一生生性耿直,不阿权贵,不善钻营,始终没有谋到像样的官职。中年以后,他感到谋官无望,潜心钻研学问。自1795年起到1815年,用二十年时间写成《镜花缘》一书。  
     作品鉴赏    
     艺术特色    
     《镜花缘》继承了《山海经》中的《海外西经》、《大荒西经》的一些材料,经过作者的再创造,凭借他丰富的想象、幽默的笔调,运用夸张、隐喻、反衬等手法,创造出了结构独特、思想新颖的长篇小说。  
     在《镜花缘》文本的表层展示的是虚幻浪漫静谧的万般世相,而其深处却一度奔突、冲撞着由生命的热爱、执着与死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张力支撑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识,这种对人类生存根本性问题的追问才是小说具有魅力的部分。  
     通过对于《镜花缘》中几十个国家的叙述,包括了正面的议论和侧面的讽刺,不难看出,它所主张的和反对的,主要有这样一些:第一,它主张男女平等。  
     艺术特色    
     夸张手法:在大部分讽刺性作品中,夸张——这种讽刺手法被大多数作家所钟爱,李汝珍在表现特定的讽刺内容时,也使用了这种手法。  
     漫画手法:《镜花缘》这部作品描绘了奇幻的世界,带有很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然而作者对书中海外异国的人情物态的描写并非随心所欲的胡乱勾描,而是根据其所要表达的寓意,运用漫画的手法细致勾勒。  
     对比手法:李汝珍通过运用对比手法对科举制度予以了讽刺,通过不同人物的对比和同一人物的前后对比,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精神上的毒害,在对比中进一步讽刺那些装腔作势、胸无点墨的冒牌文人,暴露其丑陋的内心精神世界。  
     文学批判    
     李汝珍虽然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但仍未能彻底摆脱旧意识的羁绊。  
     因时代的局限,或因保留陈腐的封建意识,李汝珍的国仍存在一定落后思想,他在提出主张和批评时,就有许多拘迂而不彻底的地方,甚至有企图用复古来代替改革的地方。  
     作品评价    
     胡适:李汝珍所见的是几千年来忽略了的妇女问题。他是中国最早提出这个妇女问题的人,他的《镜花缘》是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他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男女应该受平等的待遇,平等的教育,平等的选举制度。  
     鲁迅: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已矣。  
     衍生作品    
     小说    
     华琴珊:《续镜花缘》,共四卷四十回。  
     李讲求:《镜花缘》续集。  
     戏曲    
     1923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将《镜花缘》中的第十三回“美人入海遭罗网,儒士登山失路途”改编为京剧,并定名为《廉锦枫》,自此京剧《廉锦枫》成为梅派的代表剧目之一。  
     评书    
     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将《镜花缘》改编为评书,共三十回。  
    
 
 
 
 
  0 条评论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