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剂工艺流程
2023-06-15 16:32:46   26  举报             
     
         
 AI智能生成
  制剂工艺流程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1.项目接受后外部文件确认&文件起草    
     1.1.项目接受后外部文件确认    
     制剂工艺生产转移文件  
     药物分析制剂取样计划确认  
     1.2.委托方工艺描述确认    
     PD部门起草项目的工艺规程或委托方提供的外部文件清单提取1.1部分    
     MFG部门起草或审核,确认其可行性    
     能够满足委托方工艺方案部分  
     需要与委托方调整工艺方案部分  
     1.3.MFG工艺描述起草
    
     受托方质量流程审批    
     委托方质量流程审批    
     工艺描述生效  
     生产前统筹    
     2.1物料&耗材    
     根据项目需要及生产批量,受托方全部或部分统计准备生产所需的物料及耗材的使用数量。  
     根据项目需要及生产批量,委托方提供全部的关键耗材与原辅料
  
     2.2生产计划    
     根据项目安排,MFG提前制定生产计划,确定每天完成的工艺生产内容与相应的生产人员配备。  
     2.3设备    
     根据项目需求及公共设施情况提交URS,采购需求的设备。  
     已有设备,生产前对设备的状态检查和确认。  
     2.4涉及文件    
     URS管理SOP  
     批记录、物料领取&新设备引进    
     3.1取样计划    
     取样计划的确认,确定样品名称、样品编号、取样量、保存温度等,提前与委托方、分析部门和研发部分对接    
     中间产品取样计划  
     清洁确认取样计划  
     其他临时性取样计划  
     3.2批生产记录和其他文件的修订    
     灌装批记录起草或修订    
     填写文件变更申请表,根据工艺描述确认设备、物料和耗材等信息,确认关键工艺参数设置并将操作和填写流程确认。  
     灯检包装批记录起草或修订    
     填写文件变更申请表,根据工艺描述确认设备、物料和耗材等信息,确认关键工艺参数设置并将操作和填写流程确认。  
     其他必要的操作规程的起草或修订  
     3.3物料耗材的领取    
     发起批生产指令,根据批生产指令填写物料申请单领取生产所需的物料和耗材,领取时确认物料耗材的信息与包装完整。物料传递填写物品进出生产车间的记录,传递窗使用记录和生产物料台账。  
     3.4新设备引进    
     如涉及新设备,提前发起变更,对设备及系统进行影响评估,FAT\SAT\IQ\OQ\PQ验证,SOP的撰写。如果时计算机化系统,需与IT部门联系进行计算机化系统权限请。  
     3.5涉及文件——SOP-0065 《工艺描述与主生产记录管理规程》SOP-0050 《一般物料的验收、储存、发放SOP》SOP-0029《 生产指令管理规程》SOP-0066《多产品共线风险评估管理规程》SOP-WH-0093 《生产车间传递窗使用SOP》SOP-WH-0112 SOP-MM1-004 《 物料接收、入库和贮存SOP》SOP-0066 《多产品共线风险评估管理规程》SOP-0063《 计算机化系统权限管理规程》  
     生产    
     4.1生产前检查    
     生产前填写    
     生产状态标识牌  
     设备状态标识牌  
     4.2灌装生产前准备    
     设备确认    
     确认灌装岗位所使用的设备是否在计量有效期内和验证有效期内。  
     生产准备时物料及耗材确认    
     确认物料及耗材信息与本批次生产要求物料一致,包装完整且在有效期内。  
     生产前检查    
     检查项目:检查位置(A506清洗灭菌间、A507缓冲液准备间、A508除菌过滤间、A509分装间)    
     生产环境是否在清洁周期内  
     检查温湿度、压差是否符合要求  
     设备和仪器是否具有验证合格标识且处在验证效期内  
     设备仪表、计量器具是否有校验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  
     各功能间是否没有与本批次产品无关的物料、标签、产品或样品  
     核对物料或中间产品的名称、代码、批号和标识,是否正确且符合生产指令要求  
     生产用容器具是否有“已清洁”或“已灭菌”状态标识并在清洁/灭菌有效期内  
     生产所使用文件和记录是否放置现场且为最新生效版本  
     各功能间是否没有与本批次无关的文件和记录  
     仪器/仪表计量信息确认    
     将计量的元器件信息确认在有效期内。  
     工器具清洗    
     按岗位操作规程中的要求执行工器具的清洗和包装,使用前确认在清洗有效期内。  
     工器具灭菌    
     按岗位操作规程中的要求执行灭菌装载和灭菌流程后转移至待使用区域,使用前确认在灭菌有效期内。  
     隔离器生产前物品检查    
     按《GBSHA隔离系统SOP》文件对生产前的物品检查并放置在验证的位置。  
     隔离器手套完整检测    
     按照《GBSHA隔离系统SOP》SOP-WH-0024进行手套检漏,手套检漏批次报表作为批记录附件。  
     隔离器VHP灭菌    
     按照《GBSHA隔离系统SOP》SOP-WH-0024进行隔离器VHP灭菌,记录VHP灭菌开始时间(程序启动时间)和结束时间(通风结束时间)  
     4.3除菌过滤    
     检查除菌滤器型号是否与工艺描述一致,记录滤器批号和序列号。  
     分别称量一次性过滤管组、一次性灌装管组皮重,记录并打印称量数值。记录LNP原液毛重和LNP原液接收净重。
  
     在超净台内将装有溶液的储液袋与一次性过滤管组连接,再将一次性过滤管组与一次性灌装管组连接。进行除菌过滤,记录过滤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记录两级除菌过滤器前、中、后端过滤压力。  
     滤器使用后完整性检测,对第二级除菌过滤器进行完整性检测,如第二级除菌过滤器完整性不合格,则对第一级除菌过滤器进行完整性检测。除菌过滤滤器采用前进流法进行测试,打印检测记录。
  
     4.4灌装和轧盖    
     生产前检查房间(A509分装间)温湿度、压差,并记录。温度应在18-26℃,湿度应在45-65%,压差应≥5pa。
  
     隔离器环境检查    
     生产前检查隔离器温湿度、压差、风速,并记录。IS01、IS02和IS013温度应在18-26℃,湿度应在45-65%,压差应在15-35pa,风速应在0.36-0.54m/s。
  
     生产前检查灌装机压缩空气压力,并记录。压缩空气压力应在0.4-0.6MPa。
  
     进行环境监测。    
     记录浮游菌碟前、中、后段更换次数及时间。  
     记录沉降菌碟更换次数及时间。(≤4h更换一次)  
     进行在线粒子监测。  
     开始灌装时间  
     检查灌装机参数:分装装量设定范围为0.588-0.612g,分装装速度25瓶/min;分装产量清零。  
     生产过程物料管理    
     加料,添加胶塞、铝盖,待西林瓶进入灌装机进瓶口,开启胶塞、铝盖振荡器,灌装管道排空,开启排空生产模式分装。生产过程中添加铝盖和胶塞。  
     轧盖过程检查
    
     每20分钟抽检一次轧盖情况,抽检量为20瓶。  
     分装过程报警处理    
     将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报警内容详细描述,记录报警的处理过程。  
     4.5灌装生产结束后清场    
     灌装结束,称量一次性过滤管组、一次性灌装管组、LNP原液剩余总重,记录并打印,计算溶液损耗。  
     生产结束,并对灌装产品进行统计。  
     灌装结束,对手套进行检漏。手套检漏批次报表作为批记录附件。
  
     灌装过程中的时限控制    
     记录除菌过滤结束到灌装结束时长(不超过7小时);记录隔离器灭菌结束到灌装结束时长(不超过14小时);
记录器具湿热灭菌结束到灌装结束时长(不超过27小时);隔离器、灌装机批次报表作为批记录附件。
    记录器具湿热灭菌结束到灌装结束时长(不超过27小时);隔离器、灌装机批次报表作为批记录附件。
 产品接收统计    
     将进瓶总数、分装合格品总数、不合格品数及其分类。  
     药液的物料平衡和内包材的物料平衡    
     药液的物料平衡  
     无菌中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的物料平衡  
     抗生素瓶和输液瓶用铝塑组合盖的物料平衡  
     无菌注射液用涂膜溴化丁基橡胶塞的物料平衡  
     偏差记录  
     4.6灯检、贴标和包装生产前准备    
     设备确认    
     确认灌装岗位设备是否在计量有效期内和验证有效期内。  
     物料及耗材确认    
     确认物料及耗材信息与本批次生产要求物料一致,包装完整且在有效期内  
     标签准备    
     在QA的监督下,打开标签打印机,输入产品标签的信息(标签样稿见下方)。试印一张标签,检查标签的信息是否正确无误、清晰可辨认。标签打印操作人将正确的首张标签交由复核人、QA复核无误后,粘贴在记录中。根据批生产指令单批量打印标签。打印过程中,QA随机抽查,检查打印信息是否正确无误、清晰可辨。标签打印结束后,记录打印的合格标签数量、不合格标签数量、标签总数量(含粘贴样张、试印张数)、不合格标签销毁数量。清理打印现场,合格标签传递至生产现场;不合格标签在QA的监督下销毁。  
     生产前检查    
     与灌装岗位生产前检查一致  
     4.7灯检    
     记录灯检起止时间,房间温湿度。记录设备编号、计量有效期、照度计编号和对应的计量有效期。  
     合格率标准:(关键缺陷占率<6.0%;主要缺陷率<5.0%;一般缺陷率<10.0%;整体不合格品率<10.0%)
  
     AQL    
     AQL取样量根据灯检合格品数量来制定,例如灯检合格品数为501至1200区间,其取样量为200瓶。样品由QA从灯检合格品盘中随机均匀取样至新托盘中。    
     如AQL抽样灯检不合格,应重新灯检  
     功能间生产后清场按SOP-0086清场管理规程执行,并将SOP-0086 R01清场记录附于批生产记录中  
     4.8贴签    
     贴签前取样(其中无菌取样抽取灌装前、中、后的样品)。  
     生产开始的第一张瓶签及结束的最后一张瓶签将其贴在批记录上。产品正式贴签前,标签复核人根据已批准的“产品标签设计审批表”对首张标签信息内容进行确认,并需要QA复核签字,确认无误后才能进行贴签操作。  
     灯检完成后,逐一对每瓶分装的成品进行贴签,在贴签过程中注意检查标签的打印情况,所贴签的位置在瓶身中间,瓶签整体允许±3mm的误差,瓶签头尾高度相差不得超过2mm。贴签完成后统计合格品、不合格品,标签使用数量,记录贴签起止时间。  
     贴签完成后QA进行抽检,记录数量。  
     对贴签不合格瓶重新贴签并确认贴签合格。  
     在QA监督下销毁不合格标签及剩余标签。  
     标签物料平衡的统计和贴签产品物料平衡  
     功能间生产后清场按SOP-0086清场管理规程执行,并将SOP-0086 R01清场记录附于批生产记录中。  
     4.9包装    
     贴签完成后进行装入不锈钢盘或其他的委托方要求的包装形式执行  
     记录包装开始结束时间,房间温湿度。  
     包装结束后待包装产品物料平衡统计和计算  
     功能间生产后清场按SOP-0086清场管理规程执行,并将SOP-0086 R01清场记录附于批生产记录中。  
     记录审核    
     5.1批记录    
     完善批记录:粘贴附件、审核数据、凭条等  
     5.2辅助记录    
     审核辅助记录:检查辅助记录填写是否有漏写、时间冲突、异常情况备注等  
     物料退库    
     6.1填写物料退库单,清点物料、核对生产物料台账,确认物料无差错。  
     6.2涉及文件:SOP-MM1-004 《 物料接收、入库和贮存SOP》  
     自由主题  
    
 
 
 
 
  0 条评论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