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待售资产的确认与计量规则
2025-04-24 11:19:44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持有待售资产的确认与计量规则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持有待售资产的定义
指企业已经决定出售的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企业必须有明确的出售意图
预计将在一年内完成出售
出售时间的判断依据市场条件和资产性质
一年的期限是估计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持有待售资产的确认条件
资产必须可立即出售
资产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出售
不存在法律或合同上的限制
出售是高度可能的
已找到潜在买家或已签订出售协议
资产的售价与公允价值相近
持有待售资产的计量规则
初始计量
按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减去出售成本的较低者计量
账面价值是资产的历史成本减去累计折旧或摊销
公允价值是资产在公平交易中可获得的价格
出售成本包括直接与出售相关的费用
若公允价值减去出售成本低于账面价值,则需计提减值准备
减值准备反映资产价值的下降
减值准备的计提基于专业评估或市场数据
后续计量
持有待售资产不进行折旧或摊销
保持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变
避免因折旧或摊销影响资产的出售价值
若市场条件变化导致资产价值下降
需要重新评估资产的公允价值
根据新的评估结果调整资产的账面价值
持有待售资产的披露要求
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示
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流动资产的一部分披露
在利润表中说明持有待售资产的减值损失或收益
提供相关注释信息
说明持有待售资产的性质和数量
披露持有待售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方法
描述出售资产的计划和时间表
持有待售资产的减值测试
定期进行减值测试
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或在有迹象表明资产可能减值时进行
减值测试的目的是确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
减值测试的方法
比较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回收金额
可回收金额是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出售成本与使用价值中的较高者
使用价值是资产在正常经营过程中预期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若账面价值超过可回收金额,则需计提减值损失
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减值损失的计提应反映资产价值的永久性下降
持有待售资产的出售
出售完成后的处理
将持有待售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移除
资产的账面价值转为出售收入
出售收入与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调整相关的税务处理
根据税法规定计算出售资产的税务影响
可能涉及资本利得税或损失的税务抵扣
出售未完成时的处理
继续按照持有待售资产的规则进行计量
保持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变
继续披露持有待售资产的相关信息
若出售计划取消或不再可能
资产不再符合持有待售的条件
需重新评估资产的使用价值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持有待售资产的会计政策和程序
制定明确的持有待售资产政策
明确持有待售资产的识别标准和计量方法
确保政策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建立持有待售资产的内部控制程序
监控资产的出售进度和市场条件变化
确保及时进行减值测试和相关披露
培训相关人员
确保财务人员和管理层理解持有待售资产的会计处理
提高对持有待售资产相关规则的执行效率和准确性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