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中 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353年 按年份梳理的核心事件脉络
2025-06-06 15:56:21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是《资治通鉴》的开篇之年,司马光选择这一年,是因为发生了一件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事件:周天子正式册封晋国的三家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即韩景侯、赵烈侯、魏文侯),承认了“三家分晋”的事实。这标志着旧的礼乐秩序彻底崩塌,战国时代正式拉开序幕。 下面为你梳理 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353年(共50年) 间,《资治通鉴》记载的主要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发展脉络: 核心主题:魏国崛起(魏文侯霸业)与三晋(韩赵魏)的纵横捭阖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一、起点:礼崩乐坏(前403)
周封韩赵魏为诸侯
司马光评:“天子自坏礼法”
二、魏文侯霸业(前403-前396)
治国核心
尊贤:子夏/田子方/段干木
变法:李悝《法经》·尽地力·平籴法
强军:吴起练“魏武卒”
扩张
西征:夺秦“河西之地”
北灭:中山国(乐羊为将)
东治:西门豹破邺城陋习
三、三晋裂变(前395-前376)
联盟瓦解
前383:魏联齐伐赵(逼邯郸)
前380:三晋救燕反齐(短暂合作)
晋国消亡
前376:废晋静公,三分残晋
四、魏惠王困局(前375-前353)
内忧外患
前370:公子争位,韩赵围魏
迁都避秦:安邑→大梁(前361)
霸权衰落
齐崛起:田氏代齐(前386)·邹忌变法
秦觉醒:孝公求贤(前361),商鞅入秦
桂陵之败:齐孙膑“围魏救赵”(前353)
五、历史转折信号
制度革新: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
军事革命:职业化军队(魏武卒)
地理重心:魏东移(中原争霸),秦西固(蓄力东出)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