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特非全复习提纲
2025-07-09 13:40:21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本次复习提纲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为主题,旨在深度理解和准确掌握新中特理论体系的核心观点和实践意义。提纲采用详细的文件架构,每一部分都有明确的标题和子标题,确保复习内容的条理性和系统性。这些标题和子标题被精心设计为问题的形式,引导学习者积极思考并联系实际,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效果。 同时,本复习提纲在内容表达上使用了丰富多样的修饰语。这些修饰语不仅使得理论知识更具有可读性和趣味性,还帮助学习者在复习时记忆关键概念。提纲的语言风格生动活泼,旨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增强对新中特理论的理解和吸收。 便于学习者编辑、打印和随身携带,随时都能够进行学习和复习。借助这一提纲,学习者将能迅速理清新中特非全的脉络,加强对理论的认识和应用,为考前冲刺和平时自学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
1.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领导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命运、成败
确保目标行稳致远、激发强劲动力、凝聚磅礴力量
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是别的现代化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完善制度、发展文化
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
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4.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扩大开放
5.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敢于斗争是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基因
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1.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14 亿多人口整体迈入,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
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最大的现代化
2.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
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3.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
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4.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
1. 关于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强大动力
2. 关于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坚持两手抓、两手硬
3. 关于 "两个结合" 的根本要求
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4. 关于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5. 关于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
6.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7. 关于掌握舆论主导权、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8. 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激发人民群众创造活力
9. 关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
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10. 关于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掌握了话语的主导权,就掌握了中国道路的定义权
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11. 关于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四、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深厚基础
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
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文化滋养
2.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根本所在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不竭源泉
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舞台和重大历史机遇
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 新时代之新,在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
2. 新时代之新,在于党的理论创新实现新飞跃
3. 新时代之新,在于党和国家事业确立新目标
4. 新时代之新,在于中国和世界关系开创新局面
5. 新时代之新,在于中国共产党展现新面貌
六、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内涵
1. 坚持党的领导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4.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必须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
5.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6.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7. 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8.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七、如何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1.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
2. 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
3. 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
4. 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
5. 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
6. 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八、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关系
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3.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九、新发展阶段如何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构建新发展格局
1. 创新发展增强动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提升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
2. 协调发展促进均衡
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促进生产要素在国内市场的顺畅流动
3. 绿色发展奠定底色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4. 开放发展实现联动
加快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通过 "一带一路" 建设等加强国际合作
5. 共享发展巩固主体地位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内需潜力
增强人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十、生态文明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1. 生态文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资源保障
2. 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要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3. 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十一、为什么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
1. 是对马克思主义物质变换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2. 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运用与拓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3. 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运用与拓展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十二、创新、人才、科技之间的关系
1.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2. 创新驱动发展依赖科技和人才支撑
3. 科技发展为人才培养和创新提供平台
4. 人才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
十三、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
1. 核心内涵: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治理体系
实现社会治理从 "单一管理" 向 "多元共治" 转变
2. 主要目标:构建高水平社会治理共同体
维护社会稳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保障和改善民生,激发社会活力
提升治理效能
3. 实践路径:多维度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治理体制
夯实基层基础,激活治理 "神经末梢"
强化法治保障与德治引领
科技赋能,提升治理智能化水平
统筹安全与发展,防范重大风险
十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三个层面的内涵解析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重要意义
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社会进步
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话语权
3. 培育和践行的路径
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贯穿社会生活各方面
强化文化产品和舆论引导
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
十五、"一带一路"
1. 提出背景与理念
灵感源于古代丝绸之路
核心理念:共商、共建、共享
2. 主要内容与合作领域
五大合作重点: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3. 合作机制与国际合作
主要合作机制:高层论坛、双边与多边合作
典型合作项目: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中欧班列、瓜达尔港
4. 意义与影响
对中国:拓展对外开放空间、促进产业升级与产能合作、保障能源与经济安全
对世界: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十六、两个维护、两个确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
1. 四个意识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2. 四个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 两个确立
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4. 两个维护
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十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奠基与探索阶段(1949-1978 年)
新时代发展阶段(2012 年党的十八大以来)
开创与推进阶段(1978 年改革开放后 - 2012 年)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理论体系、道路、制度、文化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特征
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实事求是与与时俱进、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
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新选择、拓展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