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l Good Productivity -Ali Abdaal》读书笔记
2025-09-23 12:45:49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Feel Good Productivity》是阿里·阿卜达尔(Ali Abdaal)所著的一本激发读者探索高效与幸福感相结合的工作和生活管理指南。本文档详细归纳了书中核心要义,旨在帮助读者构建一种既有助于提升效率,又能增强生活幸福感的生产模式。阿里·阿卜达尔通过自身经验及科学的研究,阐述了情绪对生产力的深远影响,并提出了适用的方法和策略,如何在规划个人目标、任务管理中兼顾心理健康。文档中精华内容涵盖自我激励的重要性、避免拖延症的技巧,以及制定可持续的习惯形成系统等主题,配以具体的行动指南和实用工具,以帮助读者实现情绪与效率的平衡。这些独到见解旨在提升读者的生产力,同时让工作效率之旅变得更加愉快。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作者简介
Ali Abdaal 是英国知名医生、YouTuber和生产力专家,拥有剑桥大学医学背景,后转型为内容创作者和企业家。他结合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个人经验,提出了一种颠覆传统生产力观念的方法——“感觉良好的生产力”(Feel-good Productivity)。
全书核心方法论
1. 生产力公式
Feel-good Productivity = 能量增强器(玩+力量+人) − 障碍(模糊+恐惧+惯性) + 维持者(保护+充电+对齐)
2. 与传统方法的区别
3. 实践步骤
1)诊断障碍:当前拖延是因恐惧、模糊还是惯性?
2)选择工具:
能量不足?用“玩乐”或“人际关系”充电。
害怕失败?用“10/10/10法则”或“蝙蝠侠效应”。
3)设计系统:
保护精力(如每日专注3小时)。
定期校准价值观(如季度悼词练习)。
核心观点总结
1. 生产力的本质:快乐驱动,而非纪律驱动
传统生产力理论强调“自律”“坚持”“吃苦”,但Ali提出:
“快乐是生产力的燃料”:当工作让人感到愉悦时,效率会自然提升。
科学依据:
正向情绪(如快乐、兴奋)能提升创造力、专注力和持久力(基于“拓展-建构理论”)。
大脑释放的“快乐激素”(多巴胺、血清素、内啡肽)直接增强动力。
案例:
Ali在医学院备考时,通过听《指环王》原声带让枯燥的记忆变得有趣,学习效率翻倍。
谷歌允许员工用20%时间做兴趣项目(如Gmail诞生于此),激发创新。
2. 三大能量增强器(Energizers)
(1)玩乐(Play)——让工作像游戏一样有趣
核心方法:
冒险心态:尝试新路线、新咖啡店,打破常规(纽约大学实验:爱冒险的人更快乐)。
角色扮演:想象自己是“故事讲述者”“创造者”等角色,赋予任务故事性。
音乐与趣味:用背景音乐或挑战(如“5分钟专注赛”)提升乐趣。
案例:
麦当劳员工通过“说服顾客尝试BBQ酱”的小游戏,让重复工作变得有趣。
(2)力量(Power)——掌控感带来动力
核心方法:
自信开关:假装自信(“Fake it till you make it”),行为影响心态。
选择权重构:将“我必须”改为“我选择”(实验:强调选择的人更有活力)。
小胜利积累:完成微小任务(如整理桌面)快速获得成就感。
案例:
程序员通过自动化重复工作,将枯燥任务转化为创造性项目。
(3)人际关系(People)——协作与善意激发能量
核心方法:
战友心态:将同事视为团队伙伴而非竞争对手。
随机善举:帮同事泡茶、写感谢卡,触发“帮助者高潮”(Helper’s High)。
同步工作:线上共同工作(如Zoom自习室)提升专注力。
案例:
Ali在写作本书时加入“伦敦作家沙龙”,与他人同步写作效率提升48%。
3. 三大障碍消除器(Blockers)
(1)不确定性(Uncertainty)——模糊是拖延的温床
解决方法:
指挥官意图:明确终极目标(如诺曼底登陆中,士兵在计划失效时仍能自主决策)。
NICE目标:
短期(Near-term)
输入导向(Input-based,如“每天写30分钟”而非“写完书”)
可控(Controllable)
激励性(Energizing)
案例:
Ali用“如果明天没开始任务,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提前规避拖延。
(2)恐惧(Fear)——对失败的焦虑
解决方法:
情绪标签:写下恐惧(如“我怕申请被拒”),削弱其力量。
10/10/10法则:问自己“10分钟/10个月/10年后,这事还重要吗?”
蝙蝠侠效应:以偶像角色(如“我是蝙蝠侠”)面对挑战。
案例:
学生用“我是科学家”心态完成枯燥实验,错误率降低。
(3)惯性(Inertia)——难以启动或持续
解决方法:
5分钟法则:承诺只做5分钟,通常会发现继续的动力。
下一步行动:拆解任务至最小步骤(如“打开电脑”而非“写报告”)。
进度追踪:可视化进展(如打卡表)维持动力。
案例:
Ali用“5分钟写作”完成本书初稿,80%情况下会超时工作。
4. 三大持续维持者(Sustainers)
(1)保护(Protection)——避免过度消耗
关键策略:
能量投资组合:像管理财务一样分配精力(如70%核心项目,20%学习,10%探索)。
拒绝艺术:对低价值需求说“不”(如Warren Buffett的“25-5法则”)。
案例:
Ali暂停医学事业专注创作,因“同时做两件事等于都做不好”。
(2)充电(Recharge)——科学休息法
核心方法:
CALM活动:选择让自己感到胜任(Competent)、自主(Autonomous)、自由(Liberated)、平和(Mellow)的休息方式(如绘画、散步)。
自然疗法:接触绿色环境(实验:看40秒绿植提升专注力20%)。
Reitoff原则:偶尔彻底放纵(如“今天只打游戏”),消除负罪感。
案例:
高效工作者遵循“52分钟工作+17分钟休息”节奏(Draugiem集团研究)。
(3)对齐(Alignment)——价值观驱动
核心工具:
悼词练习:想象自己的葬礼上他人如何评价你,反推当下重点。
12个月庆祝:规划一年后想庆祝的成就,拆解为每日3件小事。
对齐实验:小范围测试新方向(如兼职尝试兴趣领域)。
案例:
一位律师通过调整为兼职工作,找到教学热情,最终转型为教授。
金句摘录
1. 快乐与生产力
“快乐不是生产力的奖励,而是它的燃料。”
"Happiness isn’t the reward of productivity—it’s the fuel."
“如果你需要靠意志力坚持做一件事,说明你还没找到让它变快乐的方法。”
"If you need willpower to do something, you haven’t yet figured out how to make it enjoyable."
“成功不会让你感到快乐,但快乐会让你更容易成功。”
"Success doesn’t lead to happiness. Happiness leads to success."
“当你把‘必须做’变成‘想做’,效率的齿轮就开始转动。”
"When you turn ‘have to’ into ‘want to,’ the gears of productivity start turning."
2. 工作与玩乐
“最高效的人不是最严肃的人,而是最会玩的人。”
"The most productive people aren’t the most serious—they’re the best at play."
‘What would this look like if it were fun?’(如果这件事很有趣,它会是什么样子?)
“成年后我们忘了如何玩耍,却抱怨生活枯燥——这难道不奇怪吗?”
"As adults, we forget how to play and then complain that life is boring—isn’t that strange?"
“玛丽·波平斯是对的:每件必做的事里都藏着一点乐趣,找到它就能改变一切。”
"Mary Poppins was right: In every job that must be done, there is an element of fun. Find it, and everything changes."
3. 恐惧与拖延
“拖延不是懒惰,而是恐惧的伪装。”
"Procrastination isn’t laziness—it’s fear in disguise."
‘10/10/10法则’:
“10分钟后,这件事还会让我焦虑吗?
"Will this matter in 10 minutes?"
10个月后,我会怎么看待今天的犹豫?
"Will this matter in 10 months?"
10年后,它还会重要吗?”
"Will this matter in 10 years?"
“失败不是成功的反面,而是它的原料。”
"Failure isn’t the opposite of success—it’s the raw material."
"Failure isn’t the opposite of success—it’s the raw material."
“你不需要等到自信才开始——开始行动才会带来自信。”
"You don’t need confidence to start—starting builds confidence."
4. 人际关系与能量
“孤独是效率的隐形杀手,而连接感是最被低估的生产力工具。”
"Loneliness is the silent killer of productivity, and connection is the most underrated tool."
“帮助别人时,你其实是在帮助未来的自己。”
"When you help others, you’re helping your future self."
“问‘我需要什么帮助?’不是软弱,而是智慧的捷径。”
"Asking ‘What help do I need?’ isn’t weakness—it’s the shortcut to wisdom."
“竞争让你跑得更快,合作让你跑得更远。”
"Competition makes you run faster, but collaboration helps you run farther."
5. 目标与意义
“如果你在攀爬的梯子靠错了墙,登顶只会让你更绝望。”
"If the ladder isn’t leaning against the right wall, reaching the top only makes you more lost."
“悼词练习:你希望墓碑上写什么?今天就活成那个版本。”
"The eulogy exercise: What do you want your tombstone to say? Start living that version today."
“对齐不是关于‘做什么’,而是关于‘成为谁’。”
"Alignment isn’t about ‘what to do’—it’s about ‘who to be.’"
“用12个月后的庆祝倒推今天的行动——未来是现在的最好指南针。”
"Work backward from a 12-month celebration—the future is the best compass for the present."
6. 休息与可持续性
“休息不是奖励,而是高效工作的许可证。”
"Rest isn’t a reward—it’s a permit for high performance."
“如果你觉得没时间休息,恰恰说明你最需要休息。”
"If you think you don’t have time to rest, that’s exactly when you need it most."
‘Reitoff原则’: “有时候,彻底放弃一天反而能赢回一周。”
"The Reitoff Principle: Sometimes, giving up a day wins back a week."
"The Reitoff Principle: Sometimes, giving up a day wins back a week."
“自然从不会‘忙到没时间落叶’——为什么你要忙到没时间呼吸?”
"Nature never gets ‘too busy to shed its leaves’—why are you too busy to breathe?"
7. 幽默与洞见
“自律爱好者像在说:‘看我能多狠心虐待自己!’——这有什么好骄傲的?”
"Discipline enthusiasts are like, ‘Look how brutally I can treat myself!’—what’s there to be proud of?"
“如果牛顿研究过拖延症,他可能会发现:静止的屁股倾向于保持静止。”
"If Newton studied procrastination, he might’ve discovered: ‘A body at rest tends to stay at rest.’"
“社交媒体让我们同时羡慕别人的生活,又忽略自己的生活——多么荒谬的双重浪费。”
"Social media makes us envy others’ lives while ignoring our own—what a ridiculous double waste."
‘Batman效应’: “当你不想行动时,问问自己:蝙蝠侠会怎么做?”
"The Batman Effect: When you don’t feel like acting, ask, ‘What would Batman do?’"
适合人群:拖延症患者、创意工作者、追求工作生活平衡者。
生产力哲学的变革——教人从“忍受工作”到“享受成长”。

收藏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