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轴
2025-10-13 10:08:47 1 举报
1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1972
TCL 推出国产手机,开启国产移动通信设备设计的探索之路。
1997
共享单车(ofo、摩拜等)设计出现,色彩鲜明的车身、便捷的锁具设计,解决城市短途出行痛点。
小米发布首款小米手机,简洁的外观、高性价比的设计理念,推动国产智能手机设计普及。
2011
中国自主研发的 C919 大型客机设计取得关键进展,机体、内饰等设计体现航空工业设计能力。
2014
1964
“东方红一号” 卫星发射成功,卫星的造型、结构等设计为中国航天设计奠定基础。
2010
2015
“红旗” 轿车成为国家礼宾用车,其外观大气庄重,内饰精致,代表当时国产轿车设计的最高水平。
健力宝推出 “中国魔水” 相关包装设计,在当时体育营销与包装设计领域颇具影响力。
2017
2016
1980
1992
1984
“复兴号” 高铁投入运营,外观更具科技感,内饰人性化设计(如宽敞座椅、充电接口)提升乘坐体验。
2020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相关核工业设计(如实验设备、防护装置等)体现当时科研与工业设计水平。
解放牌 CA10 型汽车诞生,是中国第一辆自主生产的汽车,造型简洁实用,开启国产汽车设计篇章。
1956
“中国天眼”(FAST 射电望远镜)建成,其巨大球面射电板与馈源舱的设计,是天文工程设计的杰作。
百度推出 “百度知道” 等产品界面设计,推动中文互联网知识分享平台的设计发展。
2013
1950
2021 - 2023
1990
中国高铁设计起步,“和谐号” 动车组外观流线型设计,降低空气阻力,体现速度与科技感。
2003
2008
元宇宙概念升温,虚拟数字人(如洛天依)形象设计、虚拟场景搭建等成为设计新领域;新能源汽车(比亚迪汉、蔚来 ET7 等)在外观(轿跑造型、渐变色车漆)、智能座舱设计上持续创新。
1969
李宁牌运动服装创立,将运动与时尚结合,品牌标识和产品设计开始走向专业化。
新冠疫情期间,防疫物资(如口罩、防护服)设计优化,注重防护性与舒适性;健康码等数字界面设计广泛应用,便利疫情防控与日常出行。
2018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觉设计震撼世界,卷轴、活字印刷等场景通过现代科技呈现,展现中国文化底蕴。
故宫文创设计兴起,“朕的心意” 等系列文创将故宫元素与现代生活产品结合,如文具、饰品等。
方正推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相关设计,推动中国出版印刷行业的现代化。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东方之冠” 设计,以斗拱为原型,融合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技术。
国产电视机(如 “北京” 牌电视机)逐渐普及,外观设计从笨重向简洁过渡,开启家庭视听设计时代。
北京地铁 1 号线建成通车,地铁车站、列车外观等设计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注重功能性。
华为推出 Mate 系列手机,在外观(金属机身、曲面屏)、摄影模组等设计上不断创新,迈向高端。
北京亚运会吉祥物 “盼盼” 设计,以熊猫为原型,活泼可爱,传递亚运精神。
国潮设计爆发,李宁、花西子等品牌将中国传统元素(如刺绣、东方彩妆理念)融入现代产品设计。
海尔集团成立,后续推出的 “海尔兄弟” 品牌形象设计,成为经典的企业卡通 IP。
2001
北京申办 2008 年奥运会标志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发布,融合印章与书法艺术,极具中国特色。
1995
2012
2005
1970
1987
国徽设计完成,梁思成、林徽因等参与,融合天安门、齿轮、麦稻等元素,体现国家性质与文化内涵。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