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脉管系统
2025-11-19 21:58:14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脉管系统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一、心血管系统
(一)心
位置与形态
位置:胸腔中纵隔内,约2/3位于正中线左侧,1/3位于右侧
形态:一尖(心尖)、一底(心底)、两面(胸肋面、膈面)、三缘(左缘、右缘、下缘)、四条沟(冠状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房间沟)
心腔
右心房:界沟、界嵴,固有心房、腔静脉窦;入口(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出口(右房室口)
右心室:流入道(窦部)、流出道(漏斗部);入口(右房室口,附有三尖瓣),出口(肺动脉口,附有肺动脉瓣)
左心房:前部(左心耳)、后部(固有心房);入口(左、右肺静脉口各2个),出口(左房室口)
左心室:流入道(窦部)、流出道(主动脉前庭);入口(左房室口,附有二尖瓣),出口(主动脉口,附有主动脉瓣)
心传导系统
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心外膜下,为正常起搏点
结间束:连接窦房结与房室结
房室结:位于冠状窦口前上方的心内膜下
房室束(希氏束):从房室结发出,分为左、右束支
左、右束支:分别走行于左、右心室的心内膜下
浦肯野纤维网:左、右束支的终末分支,分布于心室肌
心的血管
动脉(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左窦,分为前室间支、旋支
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右窦,分为后室间支、右旋支
静脉(心静脉系)
冠状窦:位于冠状沟后部,收集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
心大静脉:与前室间支伴行
心中静脉:与后室间支伴行
心小静脉:与右冠状动脉伴行
(二)动脉
1. 肺循环的动脉
肺动脉干:粗而短,起自右心室,向左上斜行于升主动脉前方,至主动脉弓下方分左、右肺动脉
左、右肺动脉
动脉韧带:肺动脉干分支处稍左侧,肺动脉与主动脉弓下缘间的短纤维束,为动脉导管闭锁遗迹
2. 体循环的动脉
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
头臂干 → 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颈总动脉
颈外动脉:甲状腺上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
颈内动脉
锁骨下动脉: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
腋动脉 → 肱动脉 → 肱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
降主动脉
胸主动脉
壁支: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膈上动脉
脏支:支气管支、食管支
腹主动脉
壁支:膈下动脉、腰动脉
脏支
腹腔干: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左结肠动脉(横结肠末端、降结肠)、乙状结肠动脉(乙状结肠)、直肠上动脉(直肠上部)
肾动脉
睾丸动脉/卵巢动脉
髂总动脉
髂内动脉
脏支:直肠下动脉、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
壁支:闭孔动脉、臀上动脉、臀下动脉
髂外动脉 → 下肢的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
(三)静脉
1. 肺循环的静脉:左、右肺静脉各2条,共4条
2. 体循环的静脉
上腔静脉系
头颈部的静脉:面静脉、下颌后静脉、颈外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上肢的静脉
上肢浅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上肢深静脉
胸部的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
下腔静脉系
下肢的静脉
下肢浅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
下肢深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腘静脉、股静脉
盆部的静脉:髂外静脉、髂内静脉、髂总静脉
腹部的静脉
下腔静脉及其属支:腰静脉、睾丸静脉/卵巢静脉、肾静脉、肝静脉、肾上腺静脉
肝门静脉系
组成: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
位置:胰头下方,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收集范围:腹腔内不成对脏器(肝除外)的静脉血
七大属支
三大吻合网
心静脉系
二、淋巴系统
(一)淋巴管道
毛细淋巴管:以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通透性高,收集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
淋巴管:管壁薄,有瓣膜,分浅、深淋巴管,行程中连有淋巴结
淋巴干(9条)
左、右颈干:收集头颈部淋巴
左、右锁骨下干:收集上肢、胸壁浅层淋巴
左、右支气管纵隔干:收集胸部淋巴
左、右腰干:收集下肢、盆部、腹部成对脏器及腹壁淋巴
肠干:收集腹腔内不成对脏器(消化管、肝、胰等)的淋巴
淋巴导管
胸导管:起自乳糜池,经主动脉裂孔入胸腔,收集下半身及左上半身淋巴(约占全身3/4)
右淋巴导管:收集右上半身淋巴(约占全身1/4),注入右静脉角
(二)淋巴器官
淋巴结:多沿血管分布,有过滤淋巴、产生淋巴细胞的功能;如颈淋巴结、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等
脾: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左季肋区,具有储血、造血、滤血、免疫等功能
胸腺:位于胸骨柄后方,分左、右叶,是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青春期后逐渐退化
扁桃体:包括腭扁桃体、咽扁桃体、舌扁桃体,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入口处的防御结构
(三)淋巴组织
分布:消化道、呼吸道黏膜内的淋巴小结(如肠集合淋巴小结、咽淋巴环)
功能:参与免疫应答,防御病原体入侵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