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
2016-03-24 23:22:36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学会提问》的思维导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认知差》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1、学会提出好问题
一切从批判性思维开始
通往合理结论的道路往往从问题开始,并且一路都有问题相伴
激发你的批判性思维
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
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
积极主动的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
两种思维方式
海绵式思维
强调单纯的知识获取结果
淘金式思维
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知识展开积极的互动
两种批判性思维
弱势批判性思维
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的立场和看法
强势批判性思维
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有的断言和看法,尤其是自己的
价值观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价值观指的是人们认为有价值而没有明确说出来的观点。他们树立了一定的行为准则,据此我们来衡量人类行为的品质高下
人们常见的做法是只愿听那些价值观取向和我们相似的人的观点。
批判性思考的人拥有的主要价值观
自主性
积极主动的形成自己的理论
寻找聆听那些根本不属于我们自己的观点
好奇心
兼听博观
对自己遇到的一切不断提问
谦恭有礼
我唯一所知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苏格拉底
以理服人者逢之必敬
理智思考和感情用事
接受还是拒绝一个立场,感情上的依恋绝不应该成为最重要的基础
宁可在理由充分、证据确凿时反复无常,也不要在缺乏论据、强词夺理的结论上执迷不悟
营造交流会话的友好氛围
2、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论题: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抑或争议。它是后续所有讨论的驱动力
两种论题
描述性论题: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的问题
规定性论题: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提出的问题。
如何找到结论
问问论题是什么
结论总是对论题的一个回应
寻找指示词
因此、表明、由此可知、由此得出、因此可以断定、我要说的重点是、显示出、表明……
在可能的位置查看一下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记住不可能作为结论的东西
例句、数据、定义、背景资料、证据
问一问“所以呢?” 因为结论可能是含蓄的,所以我们要自己得出结论本身。
3、理由是什么
理由:即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某个杰伦的解释说明或逻辑依据。
如何找到理由
提示词:由于、因为这个原因、因为这个事实、鉴于、因为证据是、研究显示、第一,第二,第三……
4、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让人捉摸不透的多义词
找出关键词
以表述出来的论题为线索来确定可能的关键词
找出那些词或短语在决定作者的理由能否支撑其结论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
一个词或短语越抽象,人们越有可能对其作出多重解读
检查有没有歧义
判定歧义
检查论题中有没有需要作者进一步解释清楚的词语
小心那些饱含感情色彩的词语,它会让你的思维短路
5、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价值观假设
在特定情形下没有明说出来的喜欢一种价值观超过另一种价值观的偏向。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观假设
对方的背景
可能发生的结果
注意他用来证实结论的理由,然后判断哪些价值取向会导致作者认为这些理由比其他理由更可取
反串:如果争论的人采取相反的立场,他们会关心什么
描述性假设
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想法
如何找出描述性假设
不断思考结论和理由之间的鸿沟
把自己放到对立的反对立场
寻找支持理由的那些想法
意识到还有其他潜在的方法可以获得理由中得到的种种好处
对论题进一步学习理解
6、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推理过程中的诡计
提供的理由需要明显的错误或让人不能接受的假设才能成立,因此显得推理和结果 毫无关系
把那些明明和结论无关的信息弄得好像和结论有关,以此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看似为结论找证据,而证据有效的前提则取决于结论本身已经成立
推理中的谬误
人身攻击谬误
针对个人的人身攻击或侮辱,而不是直接反驳其提供的理由
滑坡谬误
假设采取提议的行动会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事实上却有现成的程序来防止这类连锁事件发生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
假设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案就不应该采用
偷换概念谬误
指关键词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在论证中各个含义之间相互转换
诉诸公众谬误
通过引用大部分人都持有这一观点的说法来证明某个论断有道理,错误的假设大部分人喜欢的一切就是有道理的可以接受的
诉诸可疑权威谬误
引用某一权威的话来证明结论,但该权威对这一论题并没有特别的专门认识
诉诸感情谬误
使用带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忽视相关的理由或证据。
稻草人谬误
歪曲对方的观点,使它容易受到攻击,这样我们攻击的观点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
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
当现实中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时却假设只有两种选择方案
乱扣帽子谬误
错误的假设因为你为特定事件或行为提供了一个名称,你也就合情合理的解释了这一事件
光环效应谬误
使用模糊、引发人们强烈感情认同的美德词汇,使我们倾向于同意某件事而不是去细致检查其理由
转移话题谬误
指一个不相干的话题被插进来,将注意力从原来的话题上转走,通过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话题上来帮助赢得一场论战。
循环论证谬误
在推理过程中已然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的论证
以偏概全谬误
指一个人根据群体中极小部分人的经历就得出有关整个群体的结论
强求确定性谬误
指认为一个研究结论如果不是百分百确定的话就应该抛弃
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
指依赖并不足以解释整个事件的具有因果关系的因素来解释一个事件,或者过分强调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作用
因果混淆谬误
指将事件的起因和因果相混淆或是认不出两件事之间可能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警惕分散注意力的干扰
通过分散注意力的策略来防止别人太过详细的审视他的相关理由
7、证据的效力如何
我为什么要相信它?
事实断言可靠吗
一个断言的证据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我们可以信赖他的程度就越高,我们那也就越可以称这样的断言为事实。
证据从哪来
直觉作为证据可靠吗
个人经历作为证据可靠吗
典型案例作为证据可靠吗
当事人证词作为证据可靠吗
选择性
个人兴趣
省略信息
人为因素
专家意见作为证据可靠吗
8、证据的效力如何
个人观察作为证据可靠吗
最可信的是最近的观察,而且是几个人处在最佳环境里同时得来的观察,他们没有和观察的事件有关的明显而又强烈的期望值,同时也不带有任何的偏见。
研究报告作为证据可靠吗
研究结果能采用吗
样本能够代表整体吗
调查和问卷的回答真实吗
语境对问题的答案会产生影响
类比
一个论证用两件事物之间熟知的相似点作为基础,推导出关于其中一件事物的一个相对未知特征的结论
评价类比
两个做比较的事物相同和相异的方式
相似点和不同点之间的关联
构造类比
识别你正在研究的情况的一谢主要特征
尽量找出与上述情况有相同特征的其他你所熟悉的情况,开动脑筋,尽量想象出多种不同的情况
尽量判断熟悉的情况是否能为你提供关于不熟悉的情况的一些洞见
9、有没有替代原因
替代原因
指一个言之有理的替代解释,可以说明为什么特定的结果会发生
可能的原因不止一个
找到更多的替代原因
唯一的原因还是原因之一
组织间差异的替代原因
基本归因错误
在解释他人行为时普遍高估了个人倾向的重要性而低估了环境因素的重要性
10、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不知来历的和带有偏见性的数据
令人困惑的平均值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把一个结论改头换面包装成另一个结论
省略数据也是一种欺骗
表达方式不同效果不同
11、有什么重要的信息被省略了
接受说服之前,先打个问号
不完整的推理在所难免
时空的限制
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有限
要找出欺骗性的数据,第一个策略就是尽量找到足够多的关于这些数据是如何采集的
论证的人拥有的知识不完全
直截了当的想欺骗你
识别省略信息的线索
常见的反驳类型
遗漏掉的定义
遗漏的价值观偏向或视角
论证中所指的“事实”的来源
用来获得事实的程序细节
收集或组织证据的其他技巧
遗漏掉的或不完整的数字、图表、表格或数据
省略的结果,不管是正面或反面结果,短期长期结果,还是提倡和反对的结果
当为特殊的预测技巧进行辩护时省略掉预测的失败,或者预测的失误
12、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各种假设和多个结论
二分式思维方法:妨碍我们考虑多种可能性
将一个可能存在多种答案的问题假设成只有两个可能的答案
寻找多个结论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可能结论
自由主题

收藏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