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BOK学习笔记
2016-09-28 15:47:07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PMBOK(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是一本关于项目管理的权威教材,它详细阐述了项目管理的五个过程组(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以及十个知识领域(整合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和相关方管理)。通过学习PMBOK,我们可以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成功率。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PMBOK的知识,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项目管理能力。总之,PMBOK是项目管理领域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产品全成本
原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
变动制造费用
水电费、机物料消耗等
固定制造费用
折旧费、保险费、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等
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区别
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成本叠加过程
公式:期初的+本期进来的=本期出去的+期末的
三大库:原材料库、在产品库、产成品库
原材料库成本=期初原材料成本+当期采购原材料成本+当期原材料运输成本+原材料整理成本-投入生产原材料成本=期末原材料成本
在制品库成本=期初在制品成本+本期投入生产的原材料+本期投入的人工+本期投入的变动及固定制造费用-产成品制造成本=期末在制品成本
成品库成本=期初成品成本+产成品制造成本-销货成本=期末成品成本
成本行为与成本对象
相关范围(业务量范围)
固定成本在相关范围内保持不变,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变动
单位变动成本在相关范围内保持不变,变动成本变动
固定成本
酌定成本
取决于管理者决定,如广告费、培训费
既定成本
短期内不可省去,如折旧、税金、保险费、租赁成本
变动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间接费用
单位总成本
给定产出水平情况下=单位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
相关范围内,产出增加,单位固定成本摊薄,单位总成本下降
阶梯成本
短期内是固定成本,长期内转化为变动成本
产能分析
分类
理论产能
理想情况下的产能上限
实际产能
考虑营运条件、障碍、节假日、干扰因素等现实因素的产能
企业资源不受约束而增加成本所能达到的最高产出水平
产出>实际产能,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准确揭示产品真实的成本情况,更适合作为成本分摊的基础
产能利用
正常产能利用
满足某期间的平均客户需求,长期工具
总预算产能利用
用于当前预算期,短期工具
产能大小关系
理论产能》实际产能》正常产能》总预算产能
合理设计产能
设计过高
固定成本投入过大
机会成本过高
生产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摊销过大
设计过低
人工成本过高(加班)
损失订单(无法满足需求)
机器损耗过大(生产过于密集)
成本动因
数量成本动因
关注产出
产品数量、机器工时、人工工时
作业成本动因
关注营运
把企业营运流程分解为各个步骤,如机器安装、机器使用或包装
优势
明确哪些作业增加价值
作业成本高出预期时,突出此差异
结构性成本动因
关注企业战略
规模、经验水平、技术、复杂性
执行性成本动因
关注短期营运
员工参与、生产流程设计、供应商关系
成本分配方法
实际成本法
按实际发生数记录,直到会计期末才能确定
优势
最准确
缺陷
信息滞后
单位阶段产出不同,固定成本一致导致不同阶段生产的单位成本不同
正常成本法
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采用实际成本,间接成本按预定分摊率分摊
优势
消除了间接成本在各期之间的波动,各期数据易于比较
缺陷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仍滞后
计算分摊率=间接预算成本/成本动因总量
分摊不足与过度分摊的处理
差异重大
根据存货和销货成本的相对规模按比例分配净差异
差异不重大
直接调整销货成本
标准成本法
采用预定的成本分配率分配成本(时目标成本,揭示差异)
组成
成本动因的标准数量*成本动因的标准分配率
优势
剔除过去无效因素,进行差异分析
缺陷
设立不合理标准,差异分析失去意义
强调利润的标准引导管理者关注短期利益,忽视长远利益
完全成本法
产品成本包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
损益表
销售收入-销货成本=毛利;毛利-变动销管费-固定销管费用=营业利润
变动成本法
产品成本包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
损益表
销售收入-产品成本-变动销管费用=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销管费用=营业利润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利润对比
销量=产量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利润一致
销量<产量
完全成本法利润高
销量>产量
变动成本法利润高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完全成本法
适用
外部报表
优点
符合美国GAAP和税法的要求
损益表,全面定义产品成本的结构,准确定义会计利润
资产负债表,存货估值准确,保证企业资产评估的准确性
缺陷
操纵存货,操纵利润
选择固定制造费用高的产品来生产,不考虑企业利益
变动成本法
适用
内部报表、绩效评估
优点
避免企业追求利润操纵存货
关注可控成本和领域
企业内部决策
缺陷
不符合美国GAAP和税法
联产品/副产品成本法
相关概念
联产品:共享一部分工序且拥有相对相同的销售价值的产品
副产品:与一种产品或联产品共享相同工序,但与主要产品相比拥有相对较小价值的产品
分离点:产品分离且分别确认的时点,但不一定是产品完工的时点
产品成本包括
分离点之前的制造成本
从联合成本分摊
分离点之后的制造成本
可单独确认
分配方法
市场基础法
分离点销售价值法
计算
根据分离点上各联合产品的销售价值比例进行分配
优点
为联产品提供了相同的毛利率
局限
不适用在分离点之后但在价值形成前需要额外加工的产品
不适用市场价值频繁变动的产品
毛利法
计算
优点
额外加工成本存在时也适用
缺点
为平衡毛利,分配给每种产品的联合成本不总是正数,导致产品成本分配的扭曲
净变现值法
计算
销售价值-额外加工成本=NRV,根据NRV占总NRV的比例分配
优点
适用各联产品的市场价格在分离点前不确定或额外加工成本存在时
形成可预知的边际利润
物理指标法
计算
采用重量、数量、体积等将联合成本进行分配(可基于投入的计量也可以基于产出的计量)
优点
客观标准计量、容易使用
缺点
扭曲实际利润结果,不符合US GAAP
加工过程不可能总使用同样计量单位
副产品
若无说明,则销售价值可以抵减前期联合成本
核算方法
资产确认法
收入法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