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市场前景思考
2025-08-29 15:52:56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面向灵活就业方向的市场分析思维导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低端劳动力市场规模(背景说明)
低端劳务市场
农民工(重要组成部分)
2.9亿人口占国内人口比重20%
月均收入3962元
日薪族
学生党
全国所有大学生加起来2700万人
没工作经验的年轻人 、长期失业者 、老年失业者 、进城务工的农民和残疾人员组成
从年龄分布和行业分布上看
35岁~49岁是低端劳动力最为集中的年龄段(44.2%)
22岁~24岁占15.8%
40~44岁占15.14%
其中建筑业年龄40~49
商贸业35~44
住宿餐饮业20~24岁
灵活用工市场行业分布
商贸业
居民服务业
建筑业
住宿餐饮业
工业
劳务派遣中介需求派遣(数据来源天凤证券)
服务业36%
制造业34%
公共事业20%
建筑业8%
农业3%
灵活用工和劳务派遣的差异
1.支付对价的对象不同:劳务派遣是用工单位通过派遣企业向员工支付工资,本质是针对劳动力的使用支付对价;灵活用工则是承包合同关系,企业针对完成的工作结果支付对价
2.业务的独立性不同:劳务派遣下用工单位控制业务进展,而派遣机构不参与管理;灵活用工下,服务机构需要主导业务进程。3)给付员工的薪酬标准不同以及费用结算周期不同。
低端劳动力市场特点
1.外地化程度高
从第六次人口普查看在低端劳动力比重达到62.1%
2.低端劳动力行业集中度较高
3.低端劳动力年龄结构不均衡
社会问题
这种用工方式,企业一般不会跟工人签订劳动合同,也不会给工人缴纳社会保险金。这有违反我国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嫌疑,也容易引发劳资纠纷。同时,这种不充分就业极易滋生社会问题,游荡在社会上的工人变成闲散人员引发不稳
没有合理制订全年用工计划,依赖劳务派遣服务。一些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为节约成本,肆意打压劳务派遣公司底线,生产淡季大量裁员、退员,损害企业形象与口碑,导致生产旺季根本招不到工
新形式下的灵活就业市场(项目开发市场标的)
灵活就业的特点:
灵活就业是我国市场主体自发选择的结果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而逐渐壮大的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双向互动 关系灵活就业属于“制度边缘 ”就业 ,对其概念界定 、劳动标准及统计指标尚无定论 ,而且其从业者未取得与传统正规就业平等的待遇;灵活就业者多是弱势群体 ,主要由缺乏工作经验的年轻人 、长期失业者 、老年失业者 、进城务工的农民和残疾人员组成 ;灵活就业被看成是介于正 规就业与失业之间的缓冲状态 ,属于特殊的就业形式 。
是常规就业者在正规就业之前的权宜之计
我国现阶段灵活就业以“低质量”被动就业为主,大体由三部分组成
非正规部门就业者
包括小型,微型企业工资劳动者,家庭作坊就业者,还有临时工,季节工,劳务工,承包工,小时工,派遣工
一些中大型企业
包括临时工,季节性雇佣,网络就业,兼职就业以及产品直销员和保险推销员
另有一些属于自雇型就业和独立服务业就业
包括家庭小时工,街头商贩和其他类型的打零工者
“主动型”灵活就业是指那些为寻求更好发展而自我选择的具有灵活性特点的自主就业
律师,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等自由职业
从经济学角度看企业对灵活就业劳动力的需求之所以日益增长,正是由于它不需要像雇佣正规就业者那样具有较强的支付能力,包括与正规就业者的相同的工资,社会保障,福利待遇和权益等
我国还没有建立标准的灵活就业统计体系,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对其需求主体进行简单分类
私营企业
个体工商户
国有单位
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中灵活就业的需求最大,其从业人数呈现出逐年上扬的态势,据统计1995~2011年增长率228%
而国有企业等传统正规部门对灵活就业者的需求也正在伴随者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逐渐增加
企业的主要目的
降低劳动力成本
提高企业竞争力
灵活就业市场行业构成(三方关系)
用工方
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国有企业,为降低成本
中介
灵活就业的劳务派遣中介管理公司
灵活从业方
灵活就业从业人员:没工作经验的年轻人 、长期失业者 、老年失业者 、进城务工的农民和残疾人员组成
劳务派遣公司市场规模
劳务中介公司的开设条件
劳务中介公司的业务流程
劳务中介公司的经营范围
2019中国劳务中介公司市场规模
行业问题
1.中介及企业与零时工的工资问题(零时工费用的碎片化导致企业在支付时特别繁琐)
2.用人单位的人力管理问题(如考勤,业绩等)
3.中介对灵活就业者的资源再利用管理问题(灵活就业者流动性极大,如何将资源再利用高效管理)
当前互联网企业类似项目
青团社
最新内部数据日活超过1000万
平台化运作:自运营解决三方关系中当前存在的问题
新建项目切入点
鉴于中介公司起到的链接需求方和供给方沟通的重要关系,以帮助这些中介企业为目标提供通用化模块化的SaaS平台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