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021-09-10 14:46:18   2  举报             
     
         
 AI智能生成
  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梳理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提出:初步形成—《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确立—《战争和战略问题》  
     必要性    
     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武装夺取政权  
     农业大国—农村包围城市  
     可能性    
     众多帝国主义间接统治,土地广袤—中国条件  
     群众基础好—群众条件  
     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客观原因  
     相当力量的红军—坚强后盾  
     党的领导—主观原因  
     内容    
     土地革命—中心内容/主要内容  
     武装斗争—主要形式  
     根据地建设—战略阵地和依托  
     基本经验(三大法宝)    
     提出:《《共产党人》发刊词》    
     统一战线    
     必要性    
     由中国半殖半封的阶级状况所决定(两头小,中间大)  
     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不平衡性所决定  
     可能性    
     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  
     内容    
     工农联盟-基础  
     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经验    
     根本经验:处理好和资产阶级的关系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对顽固势力斗争政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  
     同顽固派斗争原则:有理有利有节  
     表现  
     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军队唯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  
     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  
     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党的建设    
     思想建设—始终放到首位  
     组织建设  
     作风建设(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自我批评的作风  
     三大法宝关系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两个基本提点/两个基本武器  
     党的组织形式是英勇战士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认清中国国情-基本前提)    
     国情(半殖半封)    
     矛盾(帝VS中-主要;封VS人)    
     根本任务(推翻帝官封的统治,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时代特征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提出: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内容;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封、官资的革命(正式把反官资纳入革命对象)
    
     对象    
     帝国主义-首要对象  
     封建主义-社会基础  
     官僚资本主义-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不同时期中国革命对象  
     动力    
     无产阶级    
     基本动力  
     三优势  
     农民阶级    
     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实质-党领导的农民战争  
     城市小资产阶级    
     可靠同盟军  
     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动力之一    
     革命性  
     妥协性  
     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    
     条件    
     率领被领导者与共同的敌人做斗争,并取得胜利  
     给予被领导者物质福利,至少不能损害其利益  
     关键    
     统一战线(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支柱    
     革命武装  
     根本保证    
     党的建设  
     性质和前途    
     两步走: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错误观点    
     二次革命论:放弃领导权-只看到“新”“社”的区别,而没有看到联系  
     一次革命论:毕其功于一役-只看到“新”“社”的联系,而没有看到区别  
     不间断革命论:中间不经任何停留-没有看到资产阶级分成两个部分  
     “旧”VS“新”;“新”VS“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提出:1945年,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    
     政治纲领:即推翻帝和封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国体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并非人民民主专政)  
     各革命阶级:工人、农民、小资、民资  
     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非国家)所有—主要内容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国家所有—题中应有之义、双重性质  
     保护民资工商业—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原因    
     与帝、封联系较少  
     与先进生产力相联系  
     文化纲领    
     民族的  
     科学的  
     大众的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基本前提/基本依据-国情问题    
     首要问题-分清敌友    
     基本问题-农民问题    
     中心/核心问题-领导权    
     实质问题-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0 条评论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