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笔记
2021-10-20 23:38:19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
马克思原理笔记(持续更新)
举报
猜你喜欢
大纲/内容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
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
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核心,纲领)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
马克思主义
1848《共产党宣言》,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社会两极分化,工人极端困苦
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背景(产业革命)
创立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发展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直接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科学探索性
马克思主义之在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和理论优势,是其科学性的重要体现
科学性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导论部分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特点:自发、直观、猜测性,用某一种或几种物质作为世界本原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物质=原子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
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世界是人意识的产物
主观唯心主义
物质世界是由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客观精神派生的
客观唯心主义
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精神第一性
物质和精神谁是第一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
重点背诵
认为物质与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哲学观点
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没有同一性,主张世界不可以认识或不可以完全认识的哲学观点
不可知论
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世界的本原问题:世界是什么
主张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
形而上学
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辩证法
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世界怎么样
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物质=构成实物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物质=实物的微观结构单元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客观实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能被人的意识反映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各种实物的抽象反映
物质观的历史发展
哲学的物质范畴(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块基石)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时间
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空间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以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物质存在形态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上。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起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客观的,在形式上主观的,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本质)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动和生理活动作用
表现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本质上也是物质的
人的意识统一于物质
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 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事物的普遍联系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膀想的。要求我们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去认识事物
客观性
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
普遍性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多样性
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
条件性(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联系的特点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适应新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新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
新事物:符合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物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的“钥匙”
对抗性斗争非对抗性斗争
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双方互以彼此的发展为发展条件
使矛盾双方互补,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对立属性→斗争性矛盾统一属性→同一性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通过斗争性体现出来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斗争与同一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事物的变化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马克思基本原理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