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的故事》读书笔记
2022-01-18 21:37:32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浮世绘的故事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作者:潘力
时间线
1633年2月到1639年7月,江户武家“闭关锁国”政策;和平繁荣
1657年大火,使江户从奈良、京都等地移植来的传统文化中解脱出来,摆脱贵族品味,创造平民艺术
十八世纪末是浮世绘最繁荣的时代
十九世纪初期来自欧洲的商船及炮火不断叩击幕府封建大门,十九世纪前半叶,幕府政权衰微
浮世绘派别
鸟居派
歌川派
浮世绘题材
美人画
役者画
风景画
江户名所会
诸国名所绘
街道绘
6位著名画家
1、铃木春信
1725-1770 45岁
多彩“锦绘”写青春
1725-1770 45岁
多彩“锦绘”写青春
多彩“锦绘”写青春
深厚的古典修养、独特的“见立绘”
柔弱纤细
2、鸟居清长
1752-1815 63岁
鸟居派第9代传人
优雅的现实美人像
1752-1815 63岁
鸟居派第9代传人
优雅的现实美人像
优雅的现实美人像
“鸟居派”创使人,培养后继者
圆润丰满、拉长身高
3、喜多川歌麿[mí][mǒ]
?-1806
最无与伦比的美人画巨匠
?-1806
最无与伦比的美人画巨匠
无与伦比的美人画巨匠
“大首绘”赋予美人灵魂
“云母摺”的奢华精美
4、东洲齐写乐
出生日不详
神秘的歌舞会画师
出生日不详
神秘的歌舞会画师
神秘的歌舞会画师
夸张的面部表现,关注演员本身个体
生平事迹不详
5、葛饰北齐
1760-1849 89岁
灵魂不老的“画狂人”
1760-1849 89岁
灵魂不老的“画狂人”
灵魂不老的“画狂人”
奋进,画了各种题材,包括漫画
6、歌川广重
1797-1858 61岁
静寂哀婉的“乡愁”
1797-1858 61岁
静寂哀婉的“乡愁”
静寂哀婉的“乡愁”
优雅哀愁
总结
个人绘画风格
可以从这方面去区别
可以从这方面去区别
题材
人物
山水
动物
人性
笔触
独特的作画工具、介质
构图
颜色
可以参考临摹某种风格
挖掘自身经历与感受,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
概述
浮世绘兴衰
歌舞伎:创始于1603年,京都出云神社的女巫阿国喜欢舞蹈,独创载歌载舞蹈并到街头为平民表演(中国京剧)
以演员的影响力为感召
1633年2月到1639年7月,江户武家“闭关锁国”政策;和平繁荣
浮世绘、相扑比赛、戏剧演出、参拜神社、博览会、书籍出版、园艺盆栽等平民娱乐与游戏活动空前丰富,构成了日本近世平民文化的华丽图景
幕府政权担心各地诸侯起异心,规定各诸侯必定期来江户居住
当时全国约260家诸侯,除江户附近外,还有170多家,每隔一年便要兴师动众旅行一次
由此完善了各地交通网络设施
当时全国约260家诸侯,除江户附近外,还有170多家,每隔一年便要兴师动众旅行一次
由此完善了各地交通网络设施
江户时代虽然由德幕府掌控日本的政治经济大权,
但架空供养在京都的天皇依然是日本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幕府将军每年都要到京都向天皇进贡,沿途作画记录(歌川广重)
但架空供养在京都的天皇依然是日本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幕府将军每年都要到京都向天皇进贡,沿途作画记录(歌川广重)
1657年大火,使江户从奈良、京都等地移植来的传统文化中解脱出来,摆脱贵族品味,创造平民艺术
1603-1867年(258年间,距今154年)为江户地区的民间木刻版画(小说绘本),借鉴的中国版画技术
19世纪(1801-1900年)
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的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
相机的发明让巴黎的年轻画家们感到危机,寻求新的绘画灵感
莫奈、梵高和他的同伴们
19世纪中后期,美国的东印度洋舰队打开了日本封闭250余年的国门
1867年江户幕府第十五代将军“德川庆喜”被迫交权(1837-1913年),共统治了265年
1868年9月3日“天皇”将江户改名为东京,年号为“明治”
“明治维新”三大政策: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19世纪后半叶,浮世绘的低效因资本主义工业而衰落
对欧洲艺术的影响
衰落之际,在遥远的欧洲却被捧为宝座上宾,并成为印象派画家变革西方传统绘画的帮手
进口陶瓷的包装纸;
186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的日本工艺品和浮世绘,在欧洲掀起“日本热”
大批欧洲外交官、商人、游客涌向日本,“廉价”购买走了所有浮世绘
浮世绘
“浮世”是日本佛教中的概念:相较于净土,浮世是充满忧虑的“现世”的意思,指生死轮回和人世的虚无飘渺,是表现市民趣味的绘画
色情:“恶所”花街柳巷的描写和表现
吉原:三千多妓女,分三六九等,“花魁”为最高级别,才色兼备
山樱木
大版尺寸:39x26cm,小版尺寸:19.5x26cm
续绘:两幅续、三幅续
严密的系统工程:画稿出色、雕工细腻、拓印精致综合运用严格的工艺技法,才能制作出精品
三大主题:美人画、役者画(歌舞妓演员)、风景画
大篇幅描绘服饰,细致全面地反映了流行时尚
江户时代:图案与纹样的时代
"浮世绘"是江户时代的百科全书
价格低廉
吉原非一般的“花街柳巷”,更是社交场所
画家
1、铃木春信
1725-1770 45岁
多彩“锦绘”写青春
1725-1770 45岁
多彩“锦绘”写青春
风格
笔下美人体态轻盈、清纯无暇、青春
浮世绘从“黑白”向“丹红版画”进步时期
铃木春信创造了多色套印的五彩缤纷的浮世绘版画
发明了独特的绘画形式“见立绘”:
在前人的画意或图式基础上进行形象新创造,观者需用智慧看出其隐喻的奥妙,平添趣味
在前人的画意或图式基础上进行形象新创造,观者需用智慧看出其隐喻的奥妙,平添趣味
铃木春信凭借深厚的古典修养,参照众多典籍,将美人画融于和汉千年的历史风月中
“坐铺八景”引申北宋画家牧溪的“潚湘八景”,形意皆备
是“锦绘”延生初期,也是铃木春信确立个人风格的代表作,堪称经典
受“奥村政信”(画师兼出版商)与“西川佑信”两位影响
有可能受中国明代画家“仇英”影响(1502-1552),仇英作过版画,随着明清时期中日间的通商贸易大量流入日本
受中国明清版画拱花法的启迪,采用“空摺法”
富商“大久保甚四郎忠舒是发起“绘曆交换会”的其中一人,并对有才华的画师多有资助,包括铃木春信,并向其定制绘曆
将表示大月的数字融入精心广场的图案中,称为“绘曆”,作为新年礼物馈赠亲朋
作品:卖花女、风流七小町
"从清水寺高台上跃下的美人"
衣服贝壳图案中蕴含“大二三五六八十”的字样设计,表示当年的大月
衣服贝壳图案中蕴含“大二三五六八十”的字样设计,表示当年的大月
“雨夜宫诣”:见立绘代表
源自日本古典谣曲“蟻通”
源自日本古典谣曲“蟻通”
“绘本青楼美人合”:描绘了吉原166位有名有姓游女的四季见人,画面上有她们自己题写的俳句
2、鸟居清长
1752-1815 63岁
鸟居派第9代传人
优雅的现实美人像
1752-1815 63岁
鸟居派第9代传人
优雅的现实美人像
风格
优雅女子极尽婀娜身段和衣裳花色之美
浮世绘画派:
1、鸟居派
2、歌川派
1、鸟居派
2、歌川派
鸟居派
风格:歌舞伎演员、演出单的宣传品制作
创始人:鸟居清信(1664-1729 65岁)
他的父亲鸟居清元就是歌舞伎演员。
他的父亲鸟居清元就是歌舞伎演员。
鸟居清信在歌舞伎插画和节目单描绘人气演员肖像的基础上,首创以单幅版画形式表现歌舞伎的画面
产生了浮世绘的新题材
产生了浮世绘的新题材
独创了“瓢簟足”“蚯蚓描”的个性画法
关注演员的个人形象魅力
鸟居清信作品
瀑井半之助
圆润丰满线条取代了柔弱纤细
圆润丰满线条取代了柔弱纤细
上村吉三郎之女三宫
立美人图
富有弹性的弧线塑造丰满的体态,颇有中国唐代的审美风韵
富有弹性的弧线塑造丰满的体态,颇有中国唐代的审美风韵
鸟居清倍
鸟居清广
鸟居清满
鸟居派歌舞会画师渐入低潮,
面目一新铃木春信的美人画席卷江户
面目一新铃木春信的美人画席卷江户
鸟居清满在继续绘制一些招贴节目单维持家业外,将精力投入培养后继者
培养了鸟居派历史上最辉煌的美人画大师———鸟居清长(鸟居清满的养子)
鸟居清长
画师生涯五十余年
画师生涯五十余年
十八世纪八十年代的江户,相对开放,市民生活水平提高,艺术品位有所追求
武生阶层中的有学之士+具有较高修养的市民,新的江户文化逐渐形成。。
武生阶层中的有学之士+具有较高修养的市民,新的江户文化逐渐形成。。
绘本读物:开始成熟,反映出江户知识分子的活跃和出版业的兴旺
狂歌:以古典和歌为范本变异而来,以诙谐、滑稽的语调编写带鄙俗气息的短歌
作品《风流物之附》发行于1775年
到1782年,鸟居清长围绕文学绘制了120余册文学绘本
呈现的大多是江户市民的生活和娱乐景象
是浮世绘画师也是书籍设计家,他将两幅浮世绘连接起来
以塑造人物群像见长,表现出不凡的画面构造能力
作品:四条河原夕凉体
可考的“柱绘”130余幅,克服了竖长画幅的制约,无论单人还是双人像,都使人物在有限画幅空间内相得益彰
代表作:藤下美人
作品:《当世游里美人合》《美南见十二候》《风俗东之锦》,以写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形形色色的妇女形象,
这三大系列充分体现了鸟居清长的个人风格,奠定了他作为浮世绘六大画师之一地位的代表作。
这三大系列充分体现了鸟居清长的个人风格,奠定了他作为浮世绘六大画师之一地位的代表作。
写实背景+八头写意人物相互映衬,理想化与装饰手法兼施并用,创立新的美人画形式,
塑造的健康颀长的女性形象,舒畅的线条和明丽的色彩浸润出水灵灵的气色而名重一时
塑造的健康颀长的女性形象,舒畅的线条和明丽的色彩浸润出水灵灵的气色而名重一时
作品:《七月夜送》被视为最经典的代表作
江户时代禁止文学、绘画作品直接表现高级武士将领的题材
窪俊满[wā]
多才多艺,有很好的文学修养、也是狂歌师和戏作者
诗配画,狂歌“摺物”[zhé],是免费派送的非卖品,
特征是画面空灵、技法丰富,较之商品版画更追求豪华,采用金摺、空摺等细密手法
作品《群蝶画谱》《伊势物语》是浮世绘花鸟画的先锋
3、喜多川歌麿[mí][mǒ]
?-1806
最无与伦比的美人画巨匠
?-1806
最无与伦比的美人画巨匠
1781年开始绘制书籍插画,遇见影响他的的人物:
出版商x屋重三郎(48岁),他是在唯一获得政府许可的色情区出版经销介绍吉原的期刊《吉原细见》为生,
与出版商合力出版了14种豪华的狂歌绘本,包含著名的《画本虫x》《潮汐的礼物》《百千鸟》
出版商x屋重三郎(48岁),他是在唯一获得政府许可的色情区出版经销介绍吉原的期刊《吉原细见》为生,
与出版商合力出版了14种豪华的狂歌绘本,包含著名的《画本虫x》《潮汐的礼物》《百千鸟》
代表作《吉原之花约》:2m见方,五十余位人物
子主题
大首绘:“首”即“头”
《妇人相学十体》《妇女人相十品》《恋之部》《物思恋》《青楼十二时》《当时全盛美人》《当时三美人》《更衣美人图》
即相学、面学,通过对面部表情与手势的细微差别的描绘,表现出不同女性的心理和感觉。
并不单纯表现形态的均衡与轮廓美,而是进一步追求人性的真实和内在的心灵表现,将视线投向她们的心灵深处
即相学、面学,通过对面部表情与手势的细微差别的描绘,表现出不同女性的心理和感觉。
并不单纯表现形态的均衡与轮廓美,而是进一步追求人性的真实和内在的心灵表现,将视线投向她们的心灵深处
当时三美人
青楼十二时
《北国五色墨》,五种阶层的女人
《发结》《高岛久》女性梳妆打扮的姿态
“云母摺”即指用白、红、黑贝壳粉作为颜料绘画,有独特的光泽豪华感,具有开创意义
“没线式”手法取代脸部墨线轮廓,优雅的线条、柔和的色彩和妩媚的姿态营造强烈的心理感受和视觉趣味
因《真柴久吉》和《太阁五妻洛东游观园》等表现了武士首领丰臣秀吉和众多女性在一起的画面,因有毁谤幕府将军之嫌而被查处,入狱后以枷手五十天的刑法,造此打击后身心蒙受重大创伤后,除大首绘外,又重新开始全身美像的制作,但题材多流于脱离现实的古典美人像,以往的潇洒气度不再,后依然作精品《更衣美人图》,仍令其它画师望尘莫及
同时期
颓废的艳俗美
颓废的艳俗美
鸟文齐荣之(1756-1829)受鸟居清长风格影响著《青楼美x合》《青楼艺者x》
菊川英山(1787-1867)受喜多川歌麿和鸟文齐荣之影响,其典雅造型受大众欢迎,“猫背猪首”造型更是成为江户末期浮世绘特有造型的起点
溪齐英泉
十九世纪后半叶:歌川派
歌川国贞(1786-1864)78岁
《星之霜当世风俗》
按照吉原的规矩,任何身份的客人都必须在六点前离开花魁房间
上午十点花魁出浴,在吉原,花魁的屋里都有泡澡设施
4、东洲齐写乐
出生日不详
神秘的歌舞会画师
出生日不详
神秘的歌舞会画师
一般来说,浮世绘画师总是先从制作绘本插图开始练手、逐步过度到单幅版画的创作,从技术和艺术上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东洲齐写乐的生平事迹不详,成学界不解之谜
横空出世,在1794年5月至次年2月期间,共发表了140余幅版画
作画速度快,仅十个月间的作画风格几乎判若两人
作画速度快,仅十个月间的作画风格几乎判若两人
5月发行28幅(最精彩的系列)
7月发行38幅
11月发行58幅
次年1月发行24幅
他的写实所谓写实风格不是表面的写实,
而是努力探寻人物内在性格的真实,
其它画师想模仿,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而是努力探寻人物内在性格的真实,
其它画师想模仿,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在眼晴和嘴的刻画上,史无前例使用多套版印技法以强调人物神态
《三世大谷鬼次之奴江户兵卫》
争议
歌舞伎中的女角都是由男演员扮演的,以往画师会将他们画成真正的女性,
而东洲齐写乐则让人物隐约透露出男演员的形象,
作品的最大争议之处在于他不是美化这些受到大众喜爱的歌舞会演员,
而是以近乎漫画的手法产生某种夸张丑化的趣味来,
这也是他作品的魅力所在,这也引起很大争议,
后面屈从于商业不再丑化,转而描绘全身像,但依然是佳作
而东洲齐写乐则让人物隐约透露出男演员的形象,
作品的最大争议之处在于他不是美化这些受到大众喜爱的歌舞会演员,
而是以近乎漫画的手法产生某种夸张丑化的趣味来,
这也是他作品的魅力所在,这也引起很大争议,
后面屈从于商业不再丑化,转而描绘全身像,但依然是佳作
《三世佐野川市松之白人》
他作品的最大魅力正是对人生本质上寂瘳的与哀愁的表现,
这也对应了在浮华世风之下感叹人生苦短的心理潜流
这也对应了在浮华世风之下感叹人生苦短的心理潜流
屈从于商业全身像与舞台背景刻画的绘画后,却已然失去韵味,如同彗星划过江户上空般的东洲齐写乐就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美人画与歌舞伎画,是浮世绘的2个最主要题材,
喜多川歌麿是美人画的顶峰,东洲齐写乐则是歌舞伎画的顶峰,俩人所面临的人生浮华苦痛却是相同的,
而这两位大师都由鸟屋重三郎推出
喜多川歌麿是美人画的顶峰,东洲齐写乐则是歌舞伎画的顶峰,俩人所面临的人生浮华苦痛却是相同的,
而这两位大师都由鸟屋重三郎推出
到二十世纪初,日本人自己依然视浮世绘为低俗的街头杂耍,完全不登艺术的大雅之堂。
最早发现东洲齐写乐作品价值的,是德国学者“尤里乌斯.科特,于1919年出版著作《写乐》中指出
大首绘是浮世绘最辉煌的作品也不为过
最早发现东洲齐写乐作品价值的,是德国学者“尤里乌斯.科特,于1919年出版著作《写乐》中指出
大首绘是浮世绘最辉煌的作品也不为过
“虚无主义”
歌川派:
创始人:歌川丰春
歌川丰国(1769-1825 83岁)拥有众子弟子门生,将歌川派发扬光大,涉及浮世绘所有题材
歌川国政(1773-1810 37岁)
区别于东洲齐写乐哀感,歌川国政表现的是某种英雄气概,
戏迷们将其称为是痛快淋漓地表现了江户仔的豪情
戏迷们将其称为是痛快淋漓地表现了江户仔的豪情
歌川国芳(1797-1861 64岁)
作品涉及所有题材,
并在武者绘领域大展身手,
富有装饰性,画品高雅,
受民众喜爱
并在武者绘领域大展身手,
富有装饰性,画品高雅,
受民众喜爱
代表作《为朝营救团》喻为为充满颓败的晚期浮世绘注入一线生机
<通俗水浒传>
浮世绘由武士阶层和富裕阶层转向大众化,与歌舞剧一起紧跟大众趣味,对较高艺术水准的追求开始让位于通俗易懂的形式
5、葛饰北齐
1760-1849 89岁
灵魂不老的“画狂人”
1760-1849 89岁
灵魂不老的“画狂人”
江户时代后期,美人画与歌舞会画日渐没落。十八世纪中叶开始,西方的美术出版物随欧洲的通商贸易开始进入江户,
随着国门渐开,西方绘画令日本画家们振奋,新的时代开启
随着国门渐开,西方绘画令日本画家们振奋,新的时代开启
葛饰北齐,出身望族后裔之家,绘画取各家之所长,向西洋学空间格局与明暗对比、向中国习文人诗意和山水情怀,并将它们融成个人风格,自称“画狂人”,在后半生,没有停留在浮世绘范畴,而是开创了独自的境界,是时常挑战新领域的画师
早年十九岁时师承勝川春章的画坊为徒,作风景画,并被师傅赐画号为“勝川春朗”
师傅去世后,频繁更换画号30余回,移迁居所93回,甚者一日三所
在1804年前后的几年间创作了1400余幅插图磨练笔力
作品
西方透视与明暗对比《浅草金龙山观世音境内之图》
风景版画《东都名所一览》《绘本狂歌山满多》《隅田川一览》
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北齐漫画》于1812年开始创作至离世,为教授门徒,他以图画集的形式出版专题范本以供弟子参考。
半世光阴、一生风霜都记录在此册。3910幅手稿,超越绘本概念,是世间万象的微缩:包含社会人情、风物民俗、川泽大地、飞禽走兽、草木花卉等。
精湛的白描手绘后来也为有志于推进绘画变革的法国印象派画家们所倾倒,成为席卷欧洲和的"日本主义"的导火线之一
半世光阴、一生风霜都记录在此册。3910幅手稿,超越绘本概念,是世间万象的微缩:包含社会人情、风物民俗、川泽大地、飞禽走兽、草木花卉等。
精湛的白描手绘后来也为有志于推进绘画变革的法国印象派画家们所倾倒,成为席卷欧洲和的"日本主义"的导火线之一
子主题
巅峰之作《富嶽三十六景》以不同位置、角度、时间、季节全方位地表现同一主题,开创了浮世绘风景画的新形式
富士山海拔3760m,位于静岗县,是一座休眠火山,是全日本250余座火山中形态最简洁、最雄伟的一座,
日本自古以来对富士山有着近乎宗教的崇拜 (因太受欢迎,后追加十幅,实际共46幅)
富士山海拔3760m,位于静岗县,是一座休眠火山,是全日本250余座火山中形态最简洁、最雄伟的一座,
日本自古以来对富士山有着近乎宗教的崇拜 (因太受欢迎,后追加十幅,实际共46幅)
静与动、明与暗、风雨如晦与万里晴空、水的波涛激荡与山的如如不动、种种对比,是它的亮点,也是绘者笔力所在
2幅传世经典,一静一动
《神奈川冲浪》
《凱风快晴》[kǎi]
浮世绘风景题材:江户名所会、诸国名所绘、街道绘
《琉球八景》
据说未曾到过琉球,只是根据著作描绘所画
据说未曾到过琉球,只是根据著作描绘所画
《荀崖夕照》《龙洞松涛》
颇有中国山水画的意趣
颇有中国山水画的意趣
《诸国瀑布览》《富嶽百景》
《著名红叶景区龙田川之风景》《西瓜图》
为幕府在浅草的传统书院表演的画作
为幕府在浅草的传统书院表演的画作
《群鸡图》
扇面画
扇面画
《花鸟系列》《牡丹与蝶》《灰雀垂樱》
《富士越龙图》
最后的绝笔之作
最后的绝笔之作
6、歌川广重
1797-1858 61岁
静寂哀婉的“乡愁”
1797-1858 61岁
静寂哀婉的“乡愁”
家传为幕府消防组织的成员,属于低级武士阶层
15岁师承歌川派“歌川丰广”,与师傅沉稳的性格、细腻的画风,品性相通
15岁师承歌川派“歌川丰广”,与师傅沉稳的性格、细腻的画风,品性相通
歌川广重所处的十九世纪前半叶,幕府政权衰微,武术贫困,十九世纪初期来自欧洲的商船及炮火不断叩击幕府封建大门
出生低级武士家族的歌川广重在动荡的时局之下,其境遇亦入不敷出,因此他的风景画中折射出一丝绵长的哀愁
出生低级武士家族的歌川广重在动荡的时局之下,其境遇亦入不敷出,因此他的风景画中折射出一丝绵长的哀愁
日本原始神道的基本理念是“泛灵论”即与大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将每一自然物都视为有灵之物,
日本民族崇尚并爱戴自然的深层文化心理正是以此为基础的。
日本民族崇尚并爱戴自然的深层文化心理正是以此为基础的。
雕版和拓印技术的高度成熟、加之海外输入的化学颜料的使用,鲜亮的色彩和奇趣的构图使他晚年的作品愈加洋溢着感人的力量
较之葛饰北齐的激情表现,歌川广重更注重画面情趣的渲染及与观者的情感共鸣,这种情趣的基础来自俳谐的季节感。
一如他斯文优雅的性格,寄予花鸟画面的也满是抒情气氛,俳句和中国古典诗词与画面内容相映成趣,作品因此更具文学性。
一如他斯文优雅的性格,寄予花鸟画面的也满是抒情气氛,俳句和中国古典诗词与画面内容相映成趣,作品因此更具文学性。
擅长用诗化的意境渲染平凡的生活,唤起人们浓郁的乡愁和对传统的怀念
是第一位强调季节感的浮世绘画师
1、北齐的画中人物永远在孜孜不倦地劳作,而广重的画中马背上戴着斗笠的人总是疲惫地打着瞌睡,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完全相反的性情,
2、北齐自幼家贫,颠沛流离的生活造就了他放浪不羁的性格;广重尽管少年父母双亡,但一直兼任江户城消防员一职,为幕府职员
3、北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流露对画业的不满足和对生存的渴望;广重则在60岁那年削发为僧、皈依佛门,听天由命
2、北齐自幼家贫,颠沛流离的生活造就了他放浪不羁的性格;广重尽管少年父母双亡,但一直兼任江户城消防员一职,为幕府职员
3、北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流露对画业的不满足和对生存的渴望;广重则在60岁那年削发为僧、皈依佛门,听天由命
作品
1831年发行《东都名所》是他所作风景画的开端,在画面上构成“感伤”的审美情趣
图为其中的《高轮之明月》
图为其中的《高轮之明月》
《东海道53次系列)东海道是连接江户和京都的古道
53即沿途的53个驿站,生动表现了沿途景致和季节、天气变化
销量创记录1W套以上
53即沿途的53个驿站,生动表现了沿途景致和季节、天气变化
销量创记录1W套以上
《蒲原夜之雪》
《荘野白雨》
《荘野》
《近江八景》
《京东名所》
《龟山》
《木曾海道六十九次》系列
重在传达旅途的空寂与人生的哀感
重在传达旅途的空寂与人生的哀感
《洗马》是这个系列中的代表作
《大桥暴雨》动静相宜,纵横交错的线条、冷暖相间的色彩
令人心静神清,如入禅境
后被梵高的临摹而广为人知
令人心静神清,如入禅境
后被梵高的临摹而广为人知
《龟户梅屋铺》用远近法构图,将卧龙梅大手笔地安排
在前景,穿过梅树,可以看到远景。浮世绘的空间切割
方法,给人不完整的形象,有很强的视觉张力
后被梵高的临摹而广为人知
在前景,穿过梅树,可以看到远景。浮世绘的空间切割
方法,给人不完整的形象,有很强的视觉张力
后被梵高的临摹而广为人知
晚期合景式三幅续作品
《雪月花》
《木曾路之山川》
《武阳金泽八勝夜景》
《阿波鸣门之风景》
《名所江户百景》
是他最后的杰作,共121幅
描绘的是江户周边的真实地名和旅游胜地
是他最后的杰作,共121幅
描绘的是江户周边的真实地名和旅游胜地
广重三代
小林清亲
1847-1915 68岁
最后的浮世绘画师
1847-1915 68岁
最后的浮世绘画师
东京附近出现西方文明景观
小林清亲出于武术之家,据说学过油画
他的“光线画”风靡一时
《东京新大桥雨中图》
《藏武百景》系列
模仿歌川广重的《名所江户百景》而作
被称“明治的广重”
模仿歌川广重的《名所江户百景》而作
被称“明治的广重”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