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引导他人行动的四种方法》读书笔记
2023-05-30 21:40:30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有效引导他人行动的四种方法》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和美国很有影响力的法学家卡斯·桑斯坦共同提出了“助推”的概念,具体来说,就是在不用强制手段的情况下,巧妙地引导人们做出更理性的思考与选择。
那怎样有效助推呢?
“助推小组”负责人戴维·哈尔彭教授在《助推(实践版):小行动如何推动大变革》这本书里,介绍了一种“EAST框架”,具体来说就是,想要推广一种行为,必须有四个特质:简化(easy)、吸引力(attractive)、社会性(social)、及时性(timely)。
1.关于“简化”
“摩擦成本”
就好像桌子上有一个比较重的东西,你用力推一下这个东西,但是因为有摩擦力,这个东西很快就不动了。当人们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也会因为麻烦而失去动力。
想推广某个特定行为,就简化它;反之,就让它更复杂。
2.“吸引力”
一定要突出
事物一定要引人注目。
“刺激”也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3.“社会性”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经常会被其他人影响。所以,当人们知道“别人在干什么”或者“某个群体最需要什么”的时候,很可能会跟着一起做同样的事情。
渴望获得回报。
慈善机构请人们捐款的时候,会给人们提供一些小礼物。人们收了礼物,相当于提前获得了捐款的精神回报,这样人们就更愿意捐款了。
4.“及时性”
抓住最佳的干预时机。
如果某个品牌能提前了解这对夫妻的生活变化,在孩子出生前几个月,就给准妈妈提供母婴商品的信息,当小孩出生时,年轻妈妈就会更倾向于选择这个品牌的产品。
在选择干预时机的时候,尽早干预的效果通常比较好,就好像老话说的那样,“一针不缝,九针难补”。
在某些关键时刻加以干预,更容易影响行为变化。
在设计干预措施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时间不一致”的问题。
比如,一个正在健身减肥的人,在晚上突然饿了,而这时候恰好厨房里有块蛋糕,由于减肥是未来发生的事情,而填饱肚子是当下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这个人很可能会因为“时间不一致”,而忽略了未来的目标,掉进了当下欲望的陷阱。
因此,有效的干预措施通常会把上面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在行为习惯固化之前,有针对性地选择干预措施;在行为表现最突出的时候,或者是现有行为被打乱的时候,采取干预措施;干预措施的设计,要克服“时间不一致”,帮人们去做未来想做的事。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