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彼此情感流淌的时光中
2025-01-18 15:19:02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生活,在彼此情感流淌的时光中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瓯之味”课程:烹饪童年好味道
课程背景
园本“生活课程”深化发展的需求,基于以前的厨艺课程研究方法和实践积累,深化“生活教育”开展“瓯之味”课程
幼儿了解温州本土饮食文化的需求,让幼儿走进厨房,以瓯越美食为抓手,感受和体验瓯菜的魅力,了解家乡的地域特色美食和饮食文化特点
课程理念
“寻”味:“瓯之味”课程是幼儿以厨“求知”的学园
幼儿可以通过寻、尝、做,全方位感受原汁原味的瓯越传统饮食魅力。因而,“瓯之味”课程是幼儿了解传统饮食文化的学园。
“趣”味:“瓯之味”课程是幼儿以厨“习艺”的乐园
在厨艺活动中,幼儿能使用真实的厨房用具。对于同一种材料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制作各种美食,能用常见的儿何形体有创意地拼搭和做出食物的造型.使美食作品更具美感,更具趣味
"妙”味:“瓯之味”课程是幼儿以厨“立德”的家园
幼儿可以快乐、积极地参加厨艺活动,可以与他人合作、分享、交流自己的厨艺作品和情感体验,能关注别人的需要,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乐意分享劳动成果,为大家提供服务。
课程目标
掌握四种瓯味冷盘的调味、摆盘方法,并在摆盘中感受与欣赏食物的色、香、味之美,
通过观看视频,乐意制作四种瓯味小吃,在过程中习得筛、揉、搓、剁、包的烹任技能
从学做、照做、会做、创做四个方面,小组合作做四道瓯味热菜,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会制作四种传统节日美食,通过传情行动分享劳动成果,传播童心之爱,传承传统美德
课程内容
让幼儿园的孩子们走进厨房,通过制作、品尝、分享温州特色美食,了解瓯越饮食文化的一项综合实践课程。
课程组将原有的厨艺教材进行筛选和创编,将大班段的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出“瓯之味”课程的内容。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瓯味冷盘、瓯味小吃、瓯味热菜、瓯味传情”四大板块,以小组操作、自主劳动以及社会活动为主要形式
课程组将原有的厨艺教材进行筛选和创编,将大班段的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出“瓯之味”课程的内容。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瓯味冷盘、瓯味小吃、瓯味热菜、瓯味传情”四大板块,以小组操作、自主劳动以及社会活动为主要形式
课程实施
单元递进教学,让课程更规范
识材玩做
动态学做
图示导做
自主创做
主动式教学方式,让课程更有效
在培养幼儿“好为人师”的同时,老师也积极培养幼“好为人徒”的精神,不耻下问。多向别人请教,帮助幼儿主动寻找和发现身边的“老师”
多维度统整,让课程更厚实
我的餐点我做主,自己做主解决问题
我们都是瓯菜迷,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
我的瓯菜有暖有爱,做公益活动
课程评价
幼儿评价
让幼儿针对每次活动自己的完成度、喜欢度进行自我评价,让幼儿大胆表达自我,促进起表达能力的发展
家长评价
让家长参与进来,通过各种互动方式为家长提供参与幼儿园课程评价的途径
教师评价
发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对幼儿的成长变化过程做富有个性的描述,通过有层次的观察记录,提高教师对幼儿评价的质量
课程成效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
促进孩子的独立能力发展
促进幼儿的各项能力发展
扩展教师能力结构
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自身的教育指导方法也日趋丰富和成熟。两年来,教师撰写市区级论文,案例获奖以及参加公开课、经验交流、专题讲座等达20余人次。提高了对于幼儿主体意识的认识、对活动难度的把握、对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丰富园本课程的内容
为幼儿量身定做了适合其年龄特点和需求的一套微课视频,编写了“瓯之味”课程幼儿用书,搜集并积累了50多个适合幼儿学习的网络厨艺素材;总结和梳理了“瓯之味”课程活动指导的三大策略,理清了小厨师园本课程建设思路;建构了“瓯之味”课程活动评价体系,为今后厨艺活动开展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
课程回望
“瓯之味”课程以瓯越美食为载体,将生成的零散性活动转变成有价值的系列课程,形成完整的“瓯之味”课程体系。本课程寓教于乐,不仅促进幼儿的独立能力、自学能力等各项能力的发展,还体现了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健全幼儿人格和传承瓯越饮食文化的教育
“悠然生活”课程:拥有自己的生活场
课程背景
家长更注重孩子在幼儿时期的生活习惯,生活能力的培养,如何从老师管控转向让孩子自我管理的方式,让孩子真正学会生活
课程理念
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生活场
课程目标
“爱玩耍、善表达、乐交往、喜探索、巧创意”
课程内容和实施
规划课程,分成基础课程(占比85%)个性化课程(占比15%)
基础课程:通过四个维度进行园本化审议,助力儿童成长
个性化课程
行为约定--优化生活学习
场馆游戏--追寻游戏精神
课程评价
观察性评价,在每次活动后,进行观察性评价,老师在表格下将幼儿在活动的表现做出正面表扬和建议
课程评价
前期进行“全面性”论证
过程实行“三把关”策略
效果采用“动态化”调整
后续开展“顾问团”监督
满意度评价,课程领导小组组织科研、教学、德育等部门,每学期根据上述标准将全园园本课程评价分为优秀、合格、改进三个等级。对园本课程进行评比奖励。
参与度评价,重视孩子探索的过程,实践能力的进步。
课程成效
四大改变,学会生活,从“高控”到“自由”的改变;从“规矩”到“自主”的改变;从“包办”到“独立”的改变;从“规范”到“自律”的改变。幼儿提高生活能力。
两大容易,儿童自主,实现管理更容易,教学更容易,幼儿自主有序的进行活动。
课程回望
课程让我们实现了从理念到行为的改变,后续更是要完成生活课程与园训、办园哲学融合的目标构建,同时培育一批课程开发意识强的教师,提高保育员的一日生活驾驭能力,它真正实现了“以儿童为中心”。我们基于儿童视角,和幼儿一起去发现,思考问题,拥有更多的儿童正见,让幼儿做生活的主人。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