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编码标准化流程
2025-07-02 22:03:56 0 举报
病案编码标准化流程是一套规范化的步骤,确保病案信息通过权威、统一的编码系统准确转换成结构化数据。该流程通常包含以下核心内容:数据收集、预处理、编码分配、审核校对和质量控制。在此过程中,专业编码人员会根据疾病分类标准(如ICD编码系统)对手术、诊断和其他医疗事件进行编码。最终编码结果需要确保精准性、可比性和互操作性,满足医疗管理、统计和研究等多方面需求。文件类型通常涉及电子病历和相关的医疗记录文档。修饰语一般强调编码流程的标准化程度,如“严格遵循国际规范”或“高度自动化和优化”。整体来说,病案编码标准化流程是医疗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明确规则减少编码错误,提升医疗质量与效率。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在第一卷类目表中核对编码
选择扩展编码
分析病案材料
按假定分类处理
是
能否补充资料?
确定主导词
核查必核信息
关注注释(括号、见、另见等)肿瘤需同时查部位和形态学编码
专项处理
有特殊情况
基于诊断选择 “主题词”注意肿瘤等特殊疾病的主导词规则
否
在第三卷索引中查找编码
按 GB/T14396-2016 扩展至 6 位数满足院内统计、医保结算需求
加查复杂情况材料
识别 NOS、NEC、.9 编码查阅病案补充信息必要时与医生沟通补充细节
资料是否完整?
病程记录检验检查报告入院记录医嘱单
能
病案编码标准化流程
确认正确性确认有无遗漏
是否复杂?
核查诊断、手术
病案首页出院记录手术记录病理报告
确认编码与病案信息匹配处理 NEC 等特殊标识
完成
星剑号编码:同时用剑号(病因)星号(临床表现)慢性病急性发作:多数按急性编码(例外按规则)怀疑诊断:单一按假定编码,多怀疑时编码症状后遗症:当前表现为主编码,原疾病为附加编码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