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学习路线
2025-10-20 13:51:56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在探索人工智能学习路线时,掌握其核心内容至关重要。首先,理解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是基础,需要熟悉算法如线性回归、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等。其次,深入学习数据预处理和特征工程技巧,这涉及数据清洗、转换和提取,对于提高模型性能至关重要。进一步,掌握至少一种深度学习框架,例如TensorFlow或PyTorch,会让你能够实现复杂模型并验证算法效果。此外,了解自然语言处理(NLP)和计算机视觉等专项领域是未来的亮点。由于AI技术快速演进,持续关注最新研究与技术趋势也必不可少。 此学习路线建议采用交互式学习方式,结合开源项目和动手实践,以加强对核心概念和方法的理解。为了确保学习效率和深度,推荐文件类型包括在线教程、技术文档和详尽的研究论文,而修饰语像“系统化”、“实践导向”和“前沿科技”则能准确反映这一复杂且多变的学习路径的特点。总字数:约280字。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一、前置知识体系
(一)编程语言基础
1. Python核心编程
基础语法体系
变量类型:数值、字符串、列表、字典、元组等核心类型操作
控制流:条件判断(if-elif-else)、循环(for/while)及嵌套逻辑
函数体系:定义、参数(位置/关键字/默认值)、返回值、匿名函数lambda
面向对象:类与对象、继承、多态、魔术方法(init/__str__等)
开发环境实战
Anaconda:环境管理(conda create/activate)、包管理(conda install)
Jupyter:Notebook单元格操作、魔法命令(%run/%timeit)、插件配置
PyCharm:断点调试、代码重构、虚拟环境配置、Git集成
工程化实践
PEP8规范:命名规则、缩进格式、注释风格
常用库入门:NumPy(数组运算)、Pandas(数据处理)、Matplotlib(可视化)
实战练习:数据清洗脚本、简单爬虫、文件批量处理工具
2. Java编程基础
语法核心
基础要素:变量声明、数据类型(基本类型/引用类型)、运算符优先级
流程控制:分支(switch)、循环(for-each)、异常处理(try-catch-finally)
面向对象深度
类结构:成员变量、方法、构造器、静态成员
三大特性:封装(访问修饰符)、继承(extends)、多态(接口实现/方法重写)
高级特性:内部类、枚举、注解
核心库应用
集合框架:List(ArrayList/LinkedList)、Map(HashMap/TreeMap)、Set
IO流:字节流/字符流、缓冲流、对象序列化
并发编程:线程创建(Thread/Runnable)、线程池、 synchronized锁
3. 其他辅助语言
Go语言:并发模型(goroutine)、接口设计、在AI工程化部署中的应用
C#:.NET框架下的AI工具集成、Windows环境AI应用开发
JavaScript:前端AI可视化(TensorFlow.js)、浏览器端模型部署
(二)数学基础体系
1. 高等数学核心
微积分基础
导数:定义、求导法则、复合函数求导
偏导数:多元函数求导、梯度向量计算
积分:定积分/不定积分、反常积分在概率中的应用
应用场景
梯度下降算法中的导数应用
损失函数的极值求解
2. 线性代数基础
核心概念
标量与向量:向量运算(加减、点积、叉积)
矩阵操作:转置、逆矩阵、行列式、特征值/特征向量
张量:高维数组表示(图像数据的4维张量:batch/height/width/channel)
实际应用
神经网络中的矩阵乘法(权重与输入的运算)
数据降维(PCA的矩阵分解原理)
3. 概率与统计
概率基础
随机事件:概率公理、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
概率分布:正态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及其应用场景
统计核心
贝叶斯定理:先验概率、后验概率、似然函数的关系
常用统计量:均值、方差、协方差、相关系数
假设检验:t检验、卡方检验在模型评估中的应用
二、大模型应用基础
(一)核心认知体系
1. 发展历程
机器学习阶段
传统算法:决策树、SVM、随机森林的局限性
深度学习突破:CNN(图像)、RNN(序列)的诞生
大模型演进
预训练范式:从Word2Vec到BERT/GPT的跨越
关键节点:GPT-3(1750亿参数)、LLaMA系列、GPT-4的技术突破
2. 大模型与AGI
大模型的能力边界:强在模式匹配,弱在逻辑推理
AGI路径:从专用智能到通用智能的演进方向
发展趋势:多模态融合、自主进化、安全可控
(二)核心应用场景
1. 自然语言处理(NLP)
基础任务
文本预处理:分词( Jieba/WordPiece)、词性标注、命名实体识别(NER)
核心任务:文本分类(情感分析)、文本生成(续写)、问答系统(检索式/生成式)
高级应用
机器翻译:神经机器翻译(NMT)原理
信息摘要:抽取式与生成式摘要的区别
2. 计算机视觉(CV)
基础任务
图像分类:ResNet等模型的应用
目标检测:YOLO/Faster R-CNN的原理与区别
语义分割:像素级分类的实现
典型应用
人脸识别:特征提取与匹配流程
视频分析:行为识别、运动追踪
3. 语音技术
语音识别:从语音信号到文本的转换(ASR)
语音合成:文本到语音(TTS)的技术路线
语音交互:实时对话系统中的端点检测、降噪处理
(三)主流大模型解析
1. 国际头部模型
Meta系列
LLaMA 2:开源特性、不同参数规模(7B/13B/70B)的适用场景
训练数据:多语言 corpus 特点
OpenAI系列
GPT-3.5/GPT-4:API能力、上下文窗口差异
GPT-4o:多模态能力(文本/图像/语音)
Google Gemini
模型架构:混合专家(MoE)设计
多模态融合能力:文本与图像的深度交互
Anthropic Claude
长上下文优势(100k tokens)
安全机制: Constitutional AI 原理
2. 国产主流模型
深度求索DeepSeek
代码模型(DeepSeek-Coder)特点
数学推理能力优化
阿里QWen
QWen2:多语言支持、部署轻量化
长文本处理能力(128k tokens)
百度文心
ERNIE模型:知识增强预训练特色
产业级应用:金融/医疗领域定制方案
智谱GLM
GLM-4:多模态支持、工具调用优化
开源版本(GLM-4-9B)的本地化部署
(四)架构原理深度解析
1. Transformer核心架构
整体结构
编码器(Encoder):多层自注意力+前馈网络
解码器(Decoder):掩蔽自注意力+编码器-解码器注意力
自注意力机制
计算步骤:Q/K/V矩阵生成、注意力分数计算、Softmax归一化
多头注意力:并行注意力头的作用(捕捉不同特征)
单词表示
Tokenization:子词分割(BPE算法)
位置编码:绝对位置编码与相对位置编码的区别
预测逻辑
自回归生成:从左到右的token预测流程
上下文理解:双向注意力的信息融合
2. Transformer变体
BERT架构
预训练任务:Masked LM(掩码语言模型)、Next Sentence Prediction
双向编码优势:适合理解类任务(问答/分类)
GPT架构
仅解码器结构:自回归生成的效率
预训练任务:因果语言模型(CLM)
MoE模型
工作原理:路由机制(Router)选择专家层(Expert)
优势:参数量扩展但计算量可控
应用场景:大参数量模型(如GPT-4、Gemini)
(五)提示词工程
1. 硬件基础支撑
GPU加速原理
计算核心差异:CPU(少量核心,高主频)vs GPU(千级核心,并行计算)
CUDA架构:线程块(Block)、线程(Thread)的并行调度
显存管理
显存占用来源:模型参数、优化器状态、中间激活值
节省策略:梯度检查点(Checkpointing)、模型分片
混合精度训练
FP32(单精度):精度高但显存占用大
FP16(半精度):显存减半,需处理数值溢出(动态损失缩放)
BF16(脑半精度):适合AI场景的数值范围
2. 提示词设计基础
核心要素
角色设定:明确AI的身份(如"你是资深数据分析师")
目标定义:清晰任务边界(如"分析用户流失原因")
执行方案:步骤指引(如"先统计流失用户特征,再对比留存用户")
输出格式:指定结构(如"分点列出,包含数据支撑")
设计原则
简洁性:避免冗余信息干扰
上下文设计:提供必要背景(如"基于电商平台数据")
问题明确性:避免模糊表述(如用"计算复购率"代替"看看购买情况")
3. 高级提示技巧
核心策略
零样本提示:直接下达任务(适合简单场景)
少样本提示:提供1-3个示例(如"例1:输入A→输出B;请处理输入C")
思维链(CoT):引导分步推理("先分析原因1,再推导结果2")
自洽性(Self-Consistency):多次生成取共识
思维树(ToT):复杂问题分支探索(如数学证明的多路径尝试)
优化技巧
指令优先级:关键要求前置(如"首先确保准确性,再追求简洁")
负面约束:明确禁止内容(如"不使用Markdown格式")
迭代优化:基于输出调整提示(如"上次输出漏了XX,补充分析")
4. 实战案例
内容生成
短视频脚本:"角色:美食博主;目标:生成30秒汉堡制作脚本;输出:分镜头+台词"
爆款文案:"平台:小红书;产品:便携咖啡机;风格:生活化测评;包含:痛点+解决方案+福利"
任务处理
SQL生成:"数据库表:user(id,name,reg_date);需求:查询2023年注册的用户数;输出:可执行SQL"
情感分析:"文本:'产品不错但物流太慢';任务:分析情感极性并提取原因;输出:极性+原因列表"
三、大模型开发框架实战
(一)LangChain框架
1. 核心基础
整体流程
模型交互:API调用、本地模型加载
数据整合:文档加载、清洗、转换
应用部署:API服务、Web界面集成
环境配置
安装:pip install langchain
核心参数:base_url(模型接口地址)、api_key(认证密钥)、model_name(模型版本)
2. 核心组件详解
(1)模型IO
消息类型
HumanMessage(用户输入)、AIMessage(AI回复)、SystemMessage(系统指令)
调用方式
invoke:同步单次调用
stream:流式返回(实时展示)
batch:批量处理多个请求
提示模板(Prompt Template)
变量替换:"分析{product}的市场反馈"
模板加载:从文件/字符串创建
输出解析器(Output Parsers)
StructuredOutputParser:解析为JSON结构
RegexParser:正则提取关键信息
(2)链架构(Chains/LCEL)
设计理念:组件模块化拼接
基础链
LLMChain:提示模板+模型的简单组合
SequentialChain:多链顺序执行(前链输出作为后链输入)
高级链
RouterChain:根据输入动态选择子链(如分类问题路由到不同处理链)
LCEL(LangChain Expression Language):链式表达式简化调用
(3)记忆功能(Memory)
自定义实现:用列表存储对话历史
内置模块
ConversationBufferMemory:完整保存对话
ConversationSummaryMemory:摘要压缩历史(适合长对话)
VectorStoreRetrieverMemory:向量存储历史(相似对话检索)
集成工具:spacy用于文本分词与相似度计算
(4)智能体(Agents)
架构背景:动态决策+工具调用的自主能力
核心抽象:Agent(决策逻辑)+ Tools(执行工具)
ReAct范式实现
思考步骤:Thought: 需要查询天气;Action: 调用天气API
自定义工具:继承Tool类实现_run方法
(5)检索增强(Retrieval)
RAG架构:检索(Retrieval)+ 生成(Generation)
核心组件
DataLoaders:加载文档(PDF/Word/网页)
TextSplitters:分块策略(按字符数/语义)
EmbeddingModels:文本向量化(如OpenAI Embeddings)
VectorStore:向量存储(Chroma/FAISS)
3. 实战项目
智能问答系统
流程:加载知识库→向量化存储→用户问题检索→生成答案
关键:分块大小优化(如500字符/块)、相似度阈值设置
文档摘要生成
实现:多文档分块→逐块摘要→合并总摘要
工具:MapReduceDocumentsChain分阶段处理
(二)LangChain4J框架
1. 框架特性
定位:Java生态的大模型应用开发工具
核心优势
低代码API:简化模型调用流程
内存优化:对话历史压缩策略
本地模型支持:兼容LLaMA、QWen等开源模型
安装配置
Maven依赖:langchain4j-core、langchain4j-openai
Gradle配置:仓库地址+依赖声明
2. 核心组件
(1)模型接口
类型区分
LanguageModel:处理文本补全
ChatLanguageModel:处理对话交互
核心方法:generate(生成文本)、chat(对话交互)
多模型支持:统一接口适配OpenAI、DeepSeek等
(2)内存管理(ChatMemory)
功能:维护对话上下文、持久化存储
实现方式
内存存储:InMemoryChatMemory(适合测试)
持久化:RedisChatMemory(生产环境)
特殊处理:忽略系统消息、压缩历史对话
(3)AI Services
优势:注解驱动开发,简化调用
核心注解
@SystemMessage:定义系统指令
@UserMessage:定义用户输入模板
示例:@UserMessage("翻译{text}为{language}") String translate(String text, String language);
(三)Spring AI框架
1. 框架基础
定位:Spring生态的AI应用开发套件
核心优势:与Spring Boot无缝集成、企业级特性(安全/事务)
环境配置:spring-ai-openai-spring-boot-starter依赖
2. 核心功能
(1)模型交互(Model I/O)
统一接口
AiClient:同步调用
AiStreamClient:流式响应
提示模板:PromptTemplate.create("分析{topic}", Map.of("topic", "市场趋势"))
输出解析:BeanOutputParser直接映射为Java对象
(2)检索功能(Retrieval)
向量存储集成
RedisVectorStore:基于Redis的向量存储
PgVector:PostgreSQL的向量扩展
RAG实现:RetrievalAugmentor(检索增强生成器)
(3)实战案例:智能客服
架构:用户输入→检索知识库→生成回复→返回结果
关键组件:ChatMemory(对话历史)+ VectorStore(产品知识库)
四、RAG开发实战
(一)嵌入模型(Embedding Models)
1. 核心概念
嵌入表示:将文本/图像等转换为低维稠密向量
核心原理:语义相似的内容向量距离近
2. 主流技术
词嵌入
Word2Vec:CBOW与Skip-gram模型
GloVe:基于全局词共现矩阵
文本嵌入
BERT:句向量生成([CLS] token)
Sentence-BERT:优化的句子级嵌入
多模态嵌入
CLIP:文本与图像的跨模态嵌入
BLIP:图像描述生成的嵌入模型
(二)向量存储(VectorStore)
1. 数据库对比
数据库
Milvus
Chroma
Pinecone
FAISS
特点
分布式、高可用
轻量、开箱即用
托管服务、无需运维
轻量库、可嵌入
适用场景
大规模企业级应用
本地开发、小体量应用
快速上线的云应用
单机部署、性能要求高
2. 核心操作
添加数据:add_texts(texts, metadatas)
检索数据:similarity_search(query, k=5)(返回top k相似结果)
管理操作:update_document(更新)、delete(删除)
(三)RAG工程化实现
1. 技术原理
LLM痛点解决
幻觉问题:基于检索的事实性增强
知识滞后:实时更新外部知识库
核心流程
索引阶段:文档加载→分块→嵌入→向量库存储
检索阶段:问题嵌入→相似检索→生成答案
2. 关键优化
分块策略
固定长度:按字符数(如1000字符)
语义分块:基于段落/句子边界
检索增强
混合检索:关键词检索+向量检索
重排序:用CrossEncoder优化检索结果
3. 评估体系
质量指标
上下文相关性:检索内容与问题的匹配度
答案忠诚度:答案与上下文的一致性
工具支持
RAGS:自动化评估框架
TruLens:端到端性能分析
4. 实战案例:企业私有知识库
技术栈:QAnything(检索引擎)+ Chroma(向量库)+ LLM
步骤
导入企业文档(PDF/Word)
分块(按章节+500字符)
嵌入(使用BERT-base)
部署API:FastAPI提供问答接口
五、Agent开发实战
(一)智能体核心架构
1. 核心模块
规划(Planning):任务分解(如"写报告"→"收集数据→分析→撰写")
记忆(Memory)
短期记忆:当前对话上下文
长期记忆:向量库存储的历史知识
工具使用(Tools):API调用、数据库查询、搜索引擎等
执行(Action):根据规划调用工具并处理结果
2. Function Calling技术
基本概念:大模型生成函数调用格式,外部系统执行并返回结果
实现流程
定义工具描述(名称、参数、功能)
模型生成调用指令(如{"name":"get_weather","parameters":{"city":"北京"}})
解析指令并执行工具
返回结果给模型继续处理
优化策略
参数校验:确保必填参数完整
错误重试:工具调用失败时重新生成指令
(二)工作流(Workflow)搭建
1. 核心要素
节点(Node):单个任务单元(如"数据采集")
边(Edge):节点间的依赖关系
条件分支:根据结果选择后续节点
2. 实战案例:学术论文生成
工作流设计
主题分析→确定关键词
文献检索→获取相关论文
内容综述→整合文献观点
结构生成→论文框架
细节撰写→填充各章节
(三)LangGraph框架
1. 核心概念
与LangChain区别:更强调状态管理与流程控制
核心对象
图(Graph):节点与边的集合
状态(State):流转的数据(如对话历史、中间结果)
检查点(Checkpoint):保存状态用于断点续跑
2. 实战案例:多代理应用
架构:用户代理→分析代理→执行代理
流程
用户代理接收需求并初步解析
分析代理制定执行计划
执行代理调用工具完成任务
结果汇总返回用户
六、大模型微调实战
(一)微调基础
1. 核心概念
定义:在预训练模型基础上,用特定数据集继续训练
与RAG对比:微调适合知识内化,RAG适合外部知识调用
场景选择:专业领域(如医疗)、特定风格(如法律文书)
2. 数据工程
数据采集:爬虫、公开数据集、企业内部数据
清洗处理
去重:去除重复样本
过滤:删除低质量内容(如乱码、不相关)
标注增强
人工标注:关键任务(如医疗问答)
自动增强:同义词替换、句式转换
(二)主流技术
1. 轻量化微调
LoRA(Low-Rank Adaptation)
原理:冻结预训练模型,仅训练低秩矩阵
优势:显存需求低(7B模型可在单卡训练)
QLoRA
优化:量化预训练模型(4bit/8bit),进一步降低显存
适用场景:消费级GPU训练(如RTX 3090)
2. 训练框架
HuggingFace Transformers
模型加载:AutoModelForCausalLM.from_pretrained
训练器:TrainingArguments配置超参数
unsloth
特点:优化的LoRA实现,训练速度提升2-5倍
LLaMA-Factory
优势:支持多模型(LLaMA/GPT2等)、多任务(SFT/Reward Model)
(三)实战案例:医疗问诊助手
数据准备:医疗问答数据集(症状→诊断建议)
微调步骤
加载基础模型:Qwen2-7B
配置LoRA:r=8, lora_alpha=32
训练参数:batch_size=4, epochs=3, learning_rate=2e-4
合并权重:LoRA权重与基础模型合并
评估指标:回答准确率(医疗专家评分)、相关性
七、大模型实战工具
(一)本地化部署工具
1. Ollama
核心功能:简化本地大模型部署
操作流程
安装:curl https://ollama.com/install.sh | sh
运行模型:ollama run llama3
API调用:curl http://localhost:11434/api/chat -d '{"model":"llama3","messages":[{"role":"user","content":"你好"}]}'
2. Dify AI
特性:可视化搭建AI应用
部署方式
本地部署:Docker Compose一键启动
功能使用:工作流设计、知识库导入、插件集成
实战:智能客服
导入产品手册作为知识库
设计对话流程(问候→意图识别→检索回答)
部署为Web应用
(二)多模态工具
1. Stable Diffusion
功能:文生图、图生图
本地部署:Automatic1111 WebUI
实战:根据文本描述生成产品图片
2. BLIP
功能:图像描述生成、视觉问答
应用:医疗影像报告自动生成(输入X光片→输出诊断描述)
八、综合项目实战
(一)智能翻译助手
技术栈:GPT-4o + LangChain + Gradio
核心模块
文件处理:支持PDF/Word解析
翻译引擎:调用大模型进行多语言翻译
界面:Gradio实现拖拽上传、实时预览
特色功能:保留原格式(表格/公式)的翻译
(二)TEXT2SQL系统
技术栈:Qwen3 + LangChain + MySQL
流程
用户输入自然语言查询(如"查询2023年销售额")
生成SQL:大模型根据表结构生成SQL
执行验证:运行SQL并处理错误(如语法错误重试)
返回结果:格式化展示数据
(三)多模态短视频生成
技术栈:GPT-4o(脚本) + Stable Diffusion(图像) + ElevenLabs(语音)
步骤
脚本生成:输入主题→生成分镜头脚本
素材制作:根据脚本生成图像、合成语音
视频拼接:自动组合图像、语音、字幕
九、进阶:AI算法基础
(一)机器学习核心
1. 监督学习
回归算法
线性回归:房价预测案例
逻辑回归:二分类(垃圾邮件识别)
分类算法
KNN:基于距离的分类
决策树:可解释性强的分类模型
集成学习:随机森林、XGBoost(提升准确率)
2. 无监督学习
聚类算法
K-means:用户分群案例
密度聚类:异常检测(欺诈交易识别)
降维技术
PCA:数据可视化(高维数据降为2D/3D)
(二)深度学习基础
1. 神经网络
基础结构:输入层→隐藏层→输出层
核心概念
激活函数:ReLU(解决梯度消失)、Sigmoid(二分类输出)
损失函数:MSE(回归)、交叉熵(分类)
优化器:SGD、Adam(加速收敛)
2. 经典模型
CNN(卷积神经网络)
核心层:卷积层(特征提取)、池化层(降维)
应用:图像分类(MNIST手写数字识别)
RNN(循环神经网络)
特点:处理序列数据(文本/时间序列)
变体:LSTM(解决长依赖问题)、GRU(简化版LSTM)
(三)大模型训练技术
1. 预训练流程
数据准备:大规模文本 corpus(清洗、去重)
训练目标:因果语言模型(CLM)、掩码语言模型(MLM)
分布式训练:数据并行(多卡拆分数据)、模型并行(多卡拆分模型)
2. 强化学习微调(RLHF)
步骤
SFT(有监督微调):用高质量数据微调
奖励模型(RM)训练:标注回答质量作为奖励
RL微调:用PPO算法最大化奖励
作用:提升模型对齐性(符合人类偏好)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