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书刊整体设计
2015-09-18 14:16:25 34 举报
AI智能生成
书刊整体设计是指对一本书或一份刊物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和设计。它包括了封面设计、版面设计、插图设计、字体选择等方面。封面设计是书刊整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传达出书刊的主题和风格。版面设计则需要考虑文字与图片的布局,以及行距、字距等细节,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舒适地获取信息。插图设计可以为书刊增添趣味性和视觉效果,同时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字体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字体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总之,书刊整体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才能打造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要求
★ 1.掌握书刊的形态设计。(2002~2010年、2012~2014年,2009年、2014年有版权页综合题,68-A。包括开本、结构部件和装订样式的设计,涵盖初级知识较多)
★ 3.掌握书刊美术设计的内容。(2003、2011~2014年综合题68-B,)
★ 8.掌握书刊表面整饰加工方案的设计。(2008~2012年,2014年)
★ 10.掌握版面字数的设计。(前几年几乎每年都考,且有综合题,2009~2012年)
★ 11.掌握书刊中文字、图片和表格的版式设计。 (2004~2008年、2010~2014年,2014年有5道选择题,综合题70-B涉及第6节)
☆ 4.熟悉书刊美术设计的要求。 2~4,第二节
☆ 5.熟悉书心用纸的选择。(2015年升级为熟悉,2013~2014年,2道选)
☆ 9.熟悉版心大小和位置的设计。( 2015年升级为熟悉。 2010~2012年)
△ 2.了解书刊美术设计的特点和手段。(2008、2010~2012年)
△ 6.了解装帧工艺材料的种类及其选择。(2015年降级为了解。2005~2007年、2009、2011~2012年)
△ 7.了解书刊表面整饰加工的工艺。(2013年)
书刊整体设计概要
概念
是一种艺术性设计
又是一种工艺性设计
主要目的:使书刊具有合适的物质表现形式,从而呈现最佳视觉效果,方便读者阅读理解书刊内容
内容
外部装帧设计
形态设计:开本、书刊结构、装订样式的确定
美术设计:对封面、护封、环衬、衬页、扉页、插页、函套等进行设计和加工
表面整饰设计:纸张、装帧工艺材料的选用、相应整饰工艺方案的选择
内文版式设计
版心规格的确定
文字规格的选择
内文版式设计
文字排式设计
图片和表格在版面上的编排
第一节 书刊形态设计
整体设计
开本
开本的类型
按开切法分类
常规开本(采用几何级开切法开切的开本,如8、16、32……)
特殊开本(采用直线开切法、纵横混合开切法开切的开本---畸形开本)
按开数分类
大型 大于16开的开本(8~12)
中型 16开~32开(开本的主流)
小型 小于32开的开本(36~64, 128)
按边长比例
竖开本
横开本
书刊常用纸张规格及32开本的成品尺寸
开本规格 宽mm 长mm 所用全张纸
长32开 113 184 787×960
32开 130 184 787×1092
特长32开 130 203 850×1092
大32开 140 203 850×1168
特大32开 148 210 890×1240
开本设计考虑因素
1.书刊的性质和门类、用途
2.图表、公式的繁简和大小
3.文字的结构和编排体裁
4.版面字数的多少及篇幅的大小
5.材料的合理使用
6.丛书、套书及期刊的形态应统一
7.读者对象的特点。
图书开本的选择
大型图书,以采用16开为宜
政治、学术理论类图书,多采用小16开或大32开,以示其厚重
普及型图书、青少年辅助读物,以用32开为宜
大32开多用于科技类和文学类图书,既大方又无笨拙之感
长32开适宜用于诗词类文艺图书
篇幅短或需携带方便的图书,例如字典、词典、手册等类图书,多采用大、小64开等正规开本
期刊开本的选择
期刊的常用开本为A4、大16开以及16开等正规开本。
有的画刊因有巨幅图片刊登,也有用8开的。
以文字为主的普及性期刊,也可用32开和大32开。
一些文化生活类的期刊,为区别于其他期刊和体现艺术性,采用12开、18开和24开等特殊开本
书刊部件结构的选择
附件11 书刊外表的主要部位
必备部件:封面、主书名页、正文书页
可选结构部件:目录、衬页、环衬、 附书名页(注意位置及著录项目)、插页、辑封与篇章页、
护封、腰封、书函、书套
面封:须有书名(副书名、丛书名)及汉语拼音、作者名(包括译者,引进版原作者的国籍) ,出版者名。
底封:右下角须有中国标准书号、条码、定价。可加编辑、校对、装帧设计责任人员名单
书脊:宽度>=5mm时,应该印上主书名和出版者名(或出版者logo)。若空间允许加上作者名,并列书名
<5mm时,可以底封上部紧挨书脊边缘不大于15毫米外印刷边缘名称
主书名页:包括扉页(图书书名、作者、出版者信息)和版本记录页(版权说明、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版本记录) 附件12
①版权说明 ©后列著作权人名称和首次出版年份,也可再标注本版的出版年份
②CIP数据 标题+著录数据+检索数据+其他注记
③版本记录 出版责任人记录(责任编辑、装帧设计、责任技术编辑、责任校对和其他有关责任人)
出版发行者说明(出版者、排版印刷者、装订者和发行者,其名称均应用全称)
载体形态记录(开本及其幅面尺寸、印张数、字数、附件的类型与数量)
印刷发行记录(定价,第1版、本版的出版时间和版次,本次印刷的时间、印次和印数)
期刊的结构部件:
必备(封面、目次页(版本记录)、正文书页)
可选(插页、腰封)
书刊装订样式
图书装订样式设计考虑图书性质类别、篇幅、用途、读者对象及可提供的材料、工艺等
精装:较大篇幅的经典著作、学术性著作、中高档画册等,多采用考究程度不等的精装样式;精装有的书脊有平脊和圆脊之分。
平装:一般的通俗读物、少儿读物、教科书、生活用书等;
骑马订装:页面不多的图书。
线装:考究的古籍图书;
散页装:教育类挂图和美术小品集
期刊装订样式设计
期刊的装订样式通常采用骑马订装和平装两种,供长期珍藏的合订本则大多采用精装
骑马订装的期刊,其内文若用胶版纸印刷,书页数量不得超过48页(96面);若用铜版纸印刷,书页数量不得超过32页(64面)
第二节 书刊美术设计
特点
1.从属性与独立性相统一
2.文化性与商品性相统一
3.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4.时代特色与民族特色相结合
手段:艺术的手段、技术的手段、材料与印刷工艺的手段
内容及要求
图书美术设计内容
封面和护封的设计(主体工程)
面封设计
字号:主书名字号>副书名字号>作者姓名>=出版者名称
多个作者的之间用空格隔开;翻译图书应在原作者姓名前的括号内注明国籍
出版者名称一般采用出版单位专用的标准体,图案标志一般加在名称之前或之上
面封文字横排时,一般是主书名、副书名、作者姓名由上至下依次排在上半部,出版者名称排在下方靠近书根处
面封文字竖排时,一般是主书名、副书名、作者姓名由右至左依次排在右半部上方,出版者名称排在书脊旁靠近书根处
底封设计
到封面的整体效果,与面封呼应
右下角应印中国标准书号及其条码和定价
可在底封左上角或适当位置印责任编辑、装帧设计、责任校对、责任技术编辑等
可利用底封刊登丛书目录、新书预告、内容提要、作者简介等
书脊
书脊宽度≈0.0006毫米×纸张定量×总页面数
轻质纸书脊宽度≈面数÷2)×纸张定量×(纸张系数÷1000)
主书名和出版者名称,或其图案标志,作者姓名
封二封三
平装图书封面勒口设计
可以设置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或其他宣传性文字,也可以放置责任编辑、装帧设计、
责任校对、责任技术编辑等的姓名,也可以不设任何文字
护封设计
精装图书多有护封,护封多设有勒口
护封的面封、脊封、底封都应该与封面一样印有规范著录项目
图书环衬、衬页、扉页和插页设计
①应体现这些部件自身的结构性特点。
②应该发挥它们围绕封面、护封所起的补充、映衬、联系作用,要做到与封面、护封主次有别。
③它们应该能同封面和护封一起与图书的整体形象保持和谐、一致的审美效果
图书函套设计
图书腰封设计 腰封主要起宣传、介绍图书的作用
期刊美术设计内容
面封设计
刊名和顺序编号(出版年份、卷号、期号等)是期刊的重要识别标志,字体、字号、位置必须在面封上显得最为突出和醒目
当期的要目可以放在面封上,也可刊登宣传文字及定价,以吸引读者。但不能比刊名醒目
期刊面封的信息要比图书多,要考虑协调性
底封设计
不一定要与面封相呼应
也常常登载广告或刊物本身的宣传文字
封二、封三设计:通常用来刊登广告或放置图片,也可以放置目次表。在设计中的重要性仅次于面封
广告插页设计
书刊美术设计的要求
社科类书刊的要求:着意在具体内容与抽象概括的对立统一中体现独特的风格
文学类书刊的要求:多姿多彩,多以文本特定的艺术趣味为参照系
科技类书刊的要求:体现出科技读物的理性色彩,力求严谨、大方、简练,从而取得生动而明晰的视觉效果
艺术类书刊的要求:体现艺术类书刊的审美个性,做到形与质的高度和谐
少儿类书刊的要求:按照他们的视觉审美需要,结合书刊内容来进行设计,力求生动活泼
古籍类书刊的要求:不仅给人以源远流长的历史感,而且给人以文化底蕴的丰厚感。古朴、典雅
辞书类图书的要求:突出其深博、厚重的风格,简约往往是它们的共性
第三节 书刊表面整饰设计
书心用纸选择
胶版印刷纸、胶印书刊纸、:大部分图书的书心采用。
字典纸:薄而不透明,质地洁白,强韧耐折,不易断裂,多用于工具书
轻质印刷纸:纸厚而轻,纸面挺括、手感柔和不刺激眼睛,可以保存多年不变质。中、高档图书,特别是文艺类图书,书心多采用。
涂布美术印刷纸(铜版纸)、轻量涂布纸:表面平整度高,彩色图像的再现效果好。以图片为主或图文并茂的精美画册和期刊的书心多采用
装帧工艺材料的类别及选择
织物材料:精装本封面常用的材料,一般有棉织物、麻织物、丝织物及化纤织物
特种纸张:丝光铜版纸、幻彩纸系列、花纹纸、其他品种
塑料: 有软塑料、硬塑料、泡沫塑料等品种。常用的主要是可做图书封面的软塑料
其他:用于函套、锦盒的骨插签,用于挂图的圆轴,用作活页的挂圈,用作书签带的丝带,等等
宣纸、民间家织布、手工染纸、绣品等
书刊表面整饰加工工艺
上光: 分热固化上光(称“过油”、“印光”)和紫外线固化上光(又称“UV上光”)
覆膜又称“贴膜”、“过胶”、“贴塑”,可采用“光膜”和“亚光膜”
压痕工艺: 凹凸压痕、浮雕压痕
特种印刷工艺:烫印、立体印刷、磁性印刷、浮凸印刷
表面整饰加工方案设计
对书刊内容与市场需要的考虑
1.高贵化、精品化的珍藏类书刊、富有价值的学术书刊、成套大型工具书:可采用凹凸压痕、浮雕压痕等
2.普及型礼品书:可使用烫印、凹凸压痕的工艺,能使书刊显得更具艺术效果
3.儿童书刊:材料和工艺要耐磨耐污,又能显示鲜艳的色彩。
4.面向大众的书刊:装帧不宜多用高档材料和特殊印制工艺,以控制成本及定价,适应大部分读者的购买力
对材料与表面整饰加工工艺属性的考虑
1.材料的匹配:如应考虑到特种纸与设计方案中艺术要素的精细程度是否适配
2.网点过于细密的图像,就不宜采用肌理触觉效果较强的艺术纸
3.准备使用织物材料的设计方案,要求美术设计方案采用简洁的表现形式,并采用凹凸压痕和烫印工艺
对生产成本的考虑
第四节 书刊版心规格设计
版面结构
版心
文字、符号、线条、底纹
图表
间空(字空、行空、段空、栏空、标题、图片、表格四周的边缘空)
周空
天头、地脚、订口、翻口
书眉、页码、中缝
版心大小的设计
要根据书刊的性质、种类和既定开本来选择确定
大版心:实用型、通俗型书刊和经济型小开本书刊。
小版心:休闲类、美术类、随笔类、诗歌类等中型开本的书刊
版心位置的设计
第一,版心居正常位置,即版心左右居中,天头和地脚高度之比为1.4∶1。适用于常规的以文字为主的图书
第二,版心偏上,即“天小地大”。适用于摄影集、画册等艺术观赏类图书
第三,版心偏下,即“天大地小”。中国传统图书多用,适用于天头有眉批的图书
第四,版心向订线靠拢,即订口空白缩小,翻口空白增大。
第五,版心向翻口靠拢,即翻口空白缩小,订口空白增大
第六,版心均靠左侧,右侧留出较大的空白。
第七,版心均靠右侧,左侧留出较大的空白。传记类、文艺类图书使用较多。
前五种是对称的结构;后两种是均衡的安排,一般只用于横排书。
版面字数的设计
版心宽度=0.35×文字磅数×每行字数
版心高度=字高×每面行数+行距×(每面行数-1)
宽行行距:字高的2/3~7/8,多用于经典著作或者休闲类、艺术类、少儿类图书
标准行距:其为字高的1/2,多用于普通读物
密行行距:小于或等于字高的1/3,常用于篇幅较大、文字量较多的图书,尤其适用于经济型小开本书和工具书
第五节 图书文字版式设计
本节“文字”指在版面上基本呈线性排列的各种文字。包括正文文字、书眉文字、页码和辅文文字
正文版式设计
主体文字版式设计
1.版面可以分成通栏、双栏、多栏(三栏及以上)等版面。栏宽(即每栏字数)必须相等,
栏之间留1~2字宽的空白或再加上栏线。计算版心宽度需要加上栏间空白的尺寸。
除小型开本的图书外,通栏版面所用字的字号一般不能小于五号
工具书多选用双栏版面
多栏版面多为大型开本的工具书、资料书和这类图书的缩印本设计版式
2.字体
宋体:是大多数图书正文主体文字采用的基本字体
楷体:柔和悦目,适用于儿童读物和小学教科书
3.字号的选用,依据书刊的性质、类别、开本而定
一般图书采用五号(15级,10.5磅)字。
开本较大的图书、儿童读物和小学教科书可采用小四号(17级,12磅)字。
双栏排的工具书等多采用小五号(13级,9磅)字。
多栏排的工具书可用六号(11级,8磅)字
标题版式设计
除选择字体、字号外,还包括对标题的序号、位置、字空、占行、转行等的设计
依据图书的类别、开本和相应标题的等级来确定。遵循“由大到小、由重到轻;变化有序,区别有秩”的原则择定。
以黑体、标宋体、宋体、楷体、仿宋体为主。
规则:汉字数字在前,阿拉伯数字在后,字母更后;不带括号的在前,带括号的在后;大写字母在前,小写字母在后。
“一、”、“(一)”、“1.”、“(1)”、“①”、“A.”、“a.”
对于字数较少的左右居中标题,必须再适当增加间空;左齐排的标题,字间一般可以不加空
2字标题字间空2字距离; 3字标题字间空1字;
4字标题字间空半个字; 5字及以上的或者占版心宽度1/2及以上的标题,字间则不用加空
字号大于主体文字的标题,行距一般为标题字高的1/2,且在版心中可以占更多的上下空间:
一级标题除可在篇章页上占整个页面外,最多宜占一面的1/3左右。
二级标题可占3~4行
三级标题可占2~3行,
四级及以下标题可占1行,或不占行
标题的转行
♪ 转行齐左(又称“顶格”,即所转文字的第一字与标题序号平齐)
♪ 转行齐肩(即所转文字的第一字与标题序号后的第一字平齐)
♪ 转行居中
标题转行不能割裂复音词,助词(如:所、者、之)、叹词不能转为下一行的第一字
介词(如:以、为、于)、连词(如:而、则、与)不能单独留在上行末尾
引文版式设计
1.短句引文:一般选用与主体文字相同的版式。
2.大段引文:选择与主体文字不同的字体(多用仿宋体或楷体);一般另段起排
注释版式设计
注释一般由注文、注码、注线构成
许多注释基本上与正文在同一版心上,所以应考虑到与正文、标题、书眉、页码之间的协调关系
1.夹注只有注文,没有注码和注线。在形式上应与主体文字有所区别
2.段后注没有注线,注文用字比主体文字稍小或稍轻。另行起排,多用于需注之处较多的古籍类图书
3.脚注必须用一条注线将其与正文主体文字隔开,注码的序号以一个页面为单元编制,书刊用得多。
分转行齐肩排、转行顶格排(齐头排)
4.篇后注的注文集中排一篇文章的末尾,注码序号以篇为单元编制。与正文或以注线相隔,用字格式、
转行格式等可与脚注相同,而行距一般与正文主体文字部分相同,也可稍小。
5.书后注排在全书正文之后,通常另面起排,也可接正文后排。注释上方不加注线,但应有“注释”
“附注”等标题
6.眉批多见于竖排本古籍图书,是将前人的批语、注释排在眉头(版心上方)。一般比正文主体文字的
字号小1~2号
7.篇、章之后的参考文献表,可以不设置标题而仅以注线与正文主体文字相隔;也可设置标题,标题用字
应小于正文主体文字而字体可稍重,参考文献条目的用字应小于或轻于标题,行距一般也小于正文主体文字
8.集中列在全书正文后面的参考文献表,应另面起排,并设置标题。排式与图书中其他辅文的标题保持一致,
而参考文献条目的用字要小于或轻于正文主体文字,行距则或比正文主体文字稍小,或相同
注码的排式,注码一般采用数字
首选采用的注码形式是数字与方括号组合而成的拼合码(如[1]、[2]等)
也可变通采用数字与六角括号组合的形式(如〔1〕、〔2〕等)。
此外,也经常采用阳圈码(如①、②等)或阴圈码(如、等),
偶尔也有采用汉文(如“注一”、“注二”等)的,
竖排书中多采用用上下加“︹”和“︺”的对开扁型汉字数字
注释中的注码应与后续的注文间隔1/2字空
在注文很少的情况下,注码也可不用数字而用“〔注〕”、星花“*”或剑号“†”等形式
注文多于两条时,要采用数字形式的注码
注线是把注文与正文主体文字隔开的线条,其长度一般为版心宽度的1/4
注线以用正线居多,偶尔也用反线或曲线
脚注必须加注线,篇后注、章后注可用注线
书眉版式设计
书眉包括文字和书眉线,有时也包括页码。
一般双码面的书眉为上一级标题,单码面的书眉为下一级标题
辞书及各种工具书将本页面上作为检索标志的字符列为书眉,通常是列出本页面上的全部部首、字头,或者是起讫字头(单词)
书眉用字的字号必须小于正文字号,而字体可酌选
横排本的书眉文字位置,通常有居中或靠近翻口两种。页码如果设为书眉内容,其位置一般靠近翻口,辞书中可居中或靠近订口
竖排版面的书眉内容一般排在翻口上,称为“中缝”
页码版式设计
横排图书的页码一般用阿拉伯数字,竖排书页码一般用汉字数字
页码不占版心,所用数字的字号一般都小于正文,以白正体为主,少数也有排斜体、细黑体的
页码可以分成不带装饰的与带装饰的两种
不同位数的页码应呈阶梯形,不能呈塔形
图书的页码两边可加装饰点或装饰线,但两边装饰点或装饰线之间的距离要以位数最多的页码为准
明码是指在版面上明确标出的页码。这是最为多见的页码形式
暗码是指不在版面上印出的页码(适用范围通常是辑封、篇章页、另页编排时必须留的空白面。印有各种
图形、图像的插页,如果是单页型书页,采用暗码或明码均可;如果是集合型书页,则必须采用明码)
空码是指没有页码。譬如,对环衬、衬页、附书名页、主书名页和应该位于图书前部的口号页、呈献页、
题词页等插页、夹在书刊当中的单页型插页,不需要编列页码,这就形成空码。但切记在计算书刊的用纸量时,
应该将采用空码的书页也一并计入总面数
辅文版式设计
目录版式设计
目录页的版心大小可以等于或稍小于正文;
所列内容的用字、行距等,应该在目录本身范围内进行设计。
目录要另页起排,页码单独成序列
目录的标题居中排、字间加2字空,或居左排;为了醒目,字号应大于条目所用字号
最小一级条目的字号不能小于正文主体文字,其上各级条目的字号适当相应递增
相邻级别的条目,也可采用字号相同而字体轻重有别的方式
选用相同的字号时,一般一级条目用比较重的字体,其他各级按“由重到轻”的原则选用字体
条目中的著录项目,一般是正文的标题及其所处页面的页码,有时还有作者姓名
第一章 XXX................................................................................................................1
第一章 XXX/1
故都的秋(老舍).................................................................................................... 1
字数较少的二级或三级条目,可以接排,中间用“/”相隔
标题过长而需转行的,转行后的标题文字应作缩进1个字处理
前言、序言和后记等 字体、字号,可以与正文相同,也可以与正文不同,但不宜小于正文
附录版式设计
附录用字的字号一般应小于正文,但若附录中的文字性质与正文相同,字号可与正文相同
主题词索引、人名索引、地名索引、事件索引、专业名词索引等,因文字相对都比较少,可排成双栏或多栏
第六节 期刊文字版式设计的特点
正文版式设计特点
横排、竖排兼备
页面合用 (相应文章“块”边缘增加1~2字宽的空白)
分栏多样
字体、字号多样 【加了底纹的页面,就不能使用仿宋、细圆等笔画较细的字体; 印在深色图上的字可用阴字(反白字);
期刊正文用字一般不宜小于五号字。通常有基本字号,个别文章在其上下浮动1~2个级别】
线条与底纹多样
文字可转页【不宜转页的:①末尾仅留下不足5行的文字单独占了1面 ②内容非常重要、不宜删节任何文字的文章,
或者末尾剩余文字数量超过半个页面的文章】 注意要加专业引导语
标题版式设计特点
作者署名的位置,通常要与一级标题在一起,形成一个“标题块”
有时也可以把作者姓名用比正文主体文字稍大或稍重的字体排在文末
在标题块内部,作者署名位于标题之上或之下均可,既可左右居中排,也可左齐顶格排或右缩2字排
署名一般小于标题而大于或重于正文主体文字
译文要注明原著者姓名、译者姓名、翻译方式(如全译、节译、摘译、编译,等等)、中间译文的出处
标题版面位置设计形式
中心题、对角题、眉心题、偏插题、角式题、段首题
标题装饰的设计
期刊标题文字的字号可比正文主体文字大若干级,从而形成较强烈的对比
对于复合型标题,引题、副题的字号应该小于主题,其中主题最大,副题最小
居中的期刊标题,一般应在其长度超过版心宽度的4/5时才转行
尽量避免出现“对题”和“叠题”的现象,可采用错开标题位置的方式
书眉版式设计特点
期刊的书眉多列出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和栏目的名称。期刊书眉的设计特点有:
1.不同栏目可用不同的书眉格式。
2.期刊的书眉文字多加装饰,其位置多在天头靠近翻口处。另外还可以排在地脚靠近翻口处。或者天头地脚都设置。
3.书眉多设置书眉线。
4.与各个栏目对应的书眉格式一经设定,便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
页码版式设计特点
字号可以小于、等于或大于正文,字体可用白体、黑体、正体、斜体等
目次页版式设计特点
位置比较自由,既可以置于书心的第一页,也可以置于封二、封三,甚至是面封或底封
可独占或合用版面。最为常见的,是与版本记录共用版面。还可与期刊的卷首语合用版面
“目次”2字,它一般在所有条目的上方左右居中排,字间加2字空。字号应大于目次条目
目次条目的等级有两级——栏目名称和作品条目
作品条目:一般由作品的一级标题、作者名和所在页的起始页码(或起止页码)组成
在期刊目次表内,页码部分不一定完全从小到大排列的
第七节 书刊图片和表格的版式设计
图片版面设计
串文图又称“卧文图”、“伴文图”
① 在普通式版面中,当图片的宽度小于版心宽度的2/3时,应采用串文图。一般书刊的版面即为普通式版面。
② 在紧密式版面中,图片旁要尽量串文。如辞典等工具书,为了节约篇幅,一般图片旁只要能排下4~5字都应串文。
③ 在松散式版面中,仅当图片规格非常小时,才在图片旁串文。如少儿读物及低年级教科书
-------------------------------------------------------------
♪ 图与正文文字之间应留不小于1个字宽度的空白。
♪ 所串文字中如果包含较长的公式,应调整图片位置,尽量把公式排成通栏。
♪ 如果1个版面上只有1幅图,原则上应按“先外后内”的顺序确定其位置(即靠翻口排),因靠翻口的位置比靠订口的位置相对醒目。
♪ 如果1个版面上有2幅图,应对角交叉排。若上图靠翻口排,下图就应靠订口排。上下两图之间必须排有2行以上的文字。
♪ 如果1个版面上有3幅图,应三角交叉排。如上图、下图靠翻口排,中图靠订口排;或者上图、中图并列通栏排,下图靠翻口排。
♪ 辞书为了方便读者查阅,常常将全书图片设在相对统一的版面位置
♪若处于同一视觉范围的双码、单码两个页面均有串文图考虑串文图布局的匀称、协调、艺术感等整体效果。
♪应尽量避免把串文图排在版心的四角。
通栏图
一般书刊中,当图片宽度超过版心宽度的2/3时,可以采用通栏图形式。有些书刊要求版面有较大的空间也可使用
图片要排在呼应文字之后,尽量不要插在一段文字中间。最好是排在版面居中偏上一些
分栏版面的通栏图,文字部分应该按栏接续,即第一栏中在图片之上的文字,下接图片之下的本栏文字
图片应避免排在版首或版末,其上下应该至少各有2行文字
跨栏图 (若图片比一栏宽而又不够通栏,就可以排成跨栏图。若有栏线,应该在图片处中断)
超版心图 图片边沿距离切口的尺寸应不小于5毫米。
有意设计的超版心图,应排在版心靠近切口的上角或下角处。
如果超版心图占掉了书眉或页码的位置, 该面可不排书眉或页码
超版面图习称“出血图” 图片超出切口的边缘一般以3毫米为宜。
图片排式
基本排式是竖排图和卧排图;对在一个页面上排不下的图片,可采用和合图排式
竖排图普遍适用于一般书刊的插图和插页图,以及画册和图集
卧排形式:即把图片逆时针旋转90度排在版面上。卧排图在双码面上应靠翻口起排,在单码面上应靠订口起排
和合图排式多见于图文类书刊、大型画册和期刊中心插页
图文合成的样式
1.文主图辅
2.图文并重知识普及读物、休闲读物、幼儿读物、连环画等图文类书刊
3.图主文辅
图题、图注的位置和排式设计
(2015年版新增加内容)
1.整个插图(包括图题、图注)与上下文主体文字之间的空距,一般应
等于或小于主体文字的行高(即一个正文字高),但要大于其行距
2.图题与插图、图题与图注之间的空距,一般大致等于正文主体文字行距
3.如图题或图注过长而必须转行时,图题的行距为图题字高的1/2
图题和图注的排式
科技图书中图题和图注一般在图下居中排
如果图题只有图序而没有图名,在“图”字与序号之间加1字空。
图序和图名都有时,“图”字与序号之间加1/2字空,序号与图名之间加1字空
图题和图注的长度,一般不应超过图的宽度
必须转行的应从意义相对完整的停顿处转行,第2行的题文可采用齐头排或居中排,两行不宜相差太多
图注转行的数量如在2行以上,第2行起可齐头排,最后1行有齐头排和居中排两种形式
图注用的注码,应与插图中所用的注码相同。注码与注文间可加 “-”、“.”“:”,也可以加半字空
图注文字若少,可分栏排,每栏的序码或序码与文字间的符号须对齐,注文后可不加符号
图注分栏排和图注接排模式 附件13-1 附件13-2
表格版式设计
书刊中常用的表格,其结构一般包括表题、表头、表身、表注等部分 附件14
表题=表序+表名
表题一般排在表的上面,有时也可排在表的下面
只有表名的表题,一般以表格宽为基准左右居中排列。
只有表序的表题,距左墙线两个字排或左右居中排,“表”字与序号间加1个字空
正文主体文字>表题字(字号、字体)>表身文字>表注文字
表头一般由项目栏头(表首)、数据栏头和备注栏头三部分组成,并有单层和多层之分
一般情况是:单层表头的高度应大于或等于表身中行的高度
多层表头中每层的高度也应大于或等于表身中行的高度
表头中的文字应在单元格内排匀,字和线之间尽量留一定间空(一般不小于1/3个字)
表头中文字若需转行,而其总字数为奇数时,下行应少排1个字
表身
表身中最左边的项目栏中,若各行文字有多有少,尽量使各行两端对齐;
若字数太多而需要转行,排式与表头相同
表注
一般排在底线下面,也有的排在表格最后一行
应在首部有“附注:”或“注:”、“说明:”等字符作为标题
若多于一项,各项前一般宜加上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序号
对表中某项的注解、说明,一般用互相对应的圈码作为标志,排式与脚注相同
基本排式有竖排表、卧排表;对很宽而在一个页面上排不下的表格,可采用和合表排式
竖排法适用于竖开本的“栏少行多”的表格和横开本“栏多行少”的表格
卧排表在版面上的排列,必须顶线在左、底线在右
对于纵向表项较多的表格,若能用续表,尽量不用和合表
特殊表格的设计处理
跨栏表
续表(应该重复排表头,在表头上方标上“续表”或“表××(续)”)
折栏表(竖栏少,横行多。每一折必须加排表头,每两折栏之间排双线)
叠栏表
插页表(页码应编为空码)
补充行业用语
居中(左右居中、上下居中)、缩格(指字行与前版口或后版口之间需留出空白)、
缩进(指下一字行比上一字行在首部或尾部多留若干字宽的空白)、
转行齐肩(下一行的第一个字要与第一行表示次序的部分之后第一个字对齐)
左齐(也称“顶格排”)和右齐、接排、另行、另面和另页、占行、对行、
转页与下转、上接、缩行、缩面、伸字、伸行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