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
2015-11-06 15:40:46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隐喻”的核心并不在于内容层面,而是更加【专注于模式和原则】。这样一来,故事在内容层面就获得了极大的开放性,而“隐喻”的价值也就体现在这种开放性模式下,可以轻松的【绕过意识阻抗】,直接在“潜意识”或“非意识”层次工作。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隐喻的二大重要元素
1、象征性
花花草草象征生命成长、美丽、好心情
2、同型性
虽然做的事不同,但内在的模式一样
“同型性”简单点说就是你的人生模式
比如一个孩子在接受家庭教育的时候总是被打骂。他长大后,在意识层面一直不断的反复强调,对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温和,慈爱。而当他自己的孩子做了一些很让他恼火的事情(比如违反学习纪律,学习成绩很糟糕等等)他就开始下意识的采用打骂的行为来应对。
核心
“隐喻”的核心并不在于内容层面,而是更加【专注于模式和原则】。这样一来,故事在内容层面就获得了极大的开放性,而“隐喻”的价值也就体现在这种开放性模式下,可以轻松的【绕过意识阻抗】,直接在“潜意识”或“非意识”层次工作。
艾氏催眠时意识是很清醒的
隐喻是隐藏的,所以我们并未意识到它们的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通常都是【潜意识】的。
隐喻可以吸引人、诱惑人、并【带有催眠效果】。
优秀隐喻”的四要点
1、把人们的关注点从个体转移到故事里的角色
2、跟随故事里的角色和人们所处的情境,创造象征性连结,从而跟随到对方的问题。
3、为对方在故事情境中找到资源。
4、完结这个故事,在故事里的角色解决了冲突,达成了他想要的效果。
概念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
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
【目的】
NLP的隐喻,【目的】是为了绕过意识的防卫,而直接对潜意识输入,一般不会出现本体。
【区别】
【明喻】本体和喻体都会出现;一般是为了把抽象的具体化,把深奥的浅显化,一般都出现本体;
例如:棉花像雪一样白,棉花就是本体,雪就是喻体
NLP中隐喻要取得的效果,与文学中的不太一样,文学中的隐喻的目的同明喻;
NLP中的隐喻和文学中常用的明喻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不要误以为隐喻就是明喻,若是说差不多的话,NLP中的隐喻倒是最像文学中的“借喻”
初体验
例子:外面天气真好啊,风儿轻轻地吹,蝴蝶在飞舞,小鸟在唱歌……
这是一个让你心情变好的隐喻,但这句话里是不会提到你(本体)的。
如果用明喻则是:你的心情像外面的天气一样,像小鸟一样高兴……,
再如:在哄孩子睡觉的时候,你说:睡吧,睡吧,宝贝……
可以用缓慢柔和的语调和他讲:
天黑了,小猪睡着了,小猫睡着了,小鸟也睡着了……
故事就是最好的隐喻
隐喻有时会直接称为隐喻故事
应用案例
1、耶稣在圣经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个撒种的人出去撒种,有些种子撒在路旁,就被行人践踏,飞鸟吃了,没有成长机会;有些撒在盘石上,虽然得以发芽,但是,太阳出来一晒就枯萎了;有些撒在荆棘里,荆棘长得既快又密,把它给挤住了;有些种子撒在好土里,生长起来,结实百倍。
2、亲子应用的小例子
儿子特犟,什么事都和大人对着干。有一天下午,一放学他就溜到街上去玩电子游戏。回来后,我说了他几句,他就不吃晚饭,大闹大叫,还把碗摔得粉碎。晚上,我编了个故事《爱生气的癞蛤蟆》讲给他听:“有个小蝌蚪,每当妈妈批评他时他就大喊大叫,闹得脸红脖子粗,时间一长,就长了满身疙瘩,变成了癞蛤蟆,难看死了。”儿子听了,就表示说:“我不要学癞蛤蟆!”以后他的犟劲发作时,我就提醒他,别学癞蛤蟆,他便逐渐平静下来了。
有一次,儿子得了感冒,医生嘱咐要打三天吊针。因为怕痛,儿子打了两天后,第三天说什么也不肯去医院了,并且得意地对我说:“我已经打了三天吊针了,第一天打了,第二天也打了,第一天加第二天等于第三天嘛!”我当时没有回答。
中午吃饭时,特地买回两只儿子最爱吃的烧鸡腿,对他说:“我吃第一只,你妈吃第二只,你就吃第三只吧!”儿子疑惑不解地说:“总共只有两只,哪来的第三只呢?”我胸有成竹地说:“这还不简单,喏,这是第一只,这是第二只,第一只加第二只等于第三只嘛!”儿子脸红了,下午乖乖地去了医院。
3、艾瑞克森有一次到美国中南部的一个小城讲学,一位同僚要求他去探望自己无亲无故患有极度忧郁症,又不肯改变生活方式的姑母,看有没有办法让姑母改变。
艾瑞克森到同僚姑母家去探访。发现这位女士总是把自己关在暗沉沉的老屋内,周围找不到一丝生气。艾瑞克森很有礼貌地对老人提出要参观一下她的房子。终于在一间房间的窗台上,艾瑞克森找到了几盆小小的非洲紫罗兰,那是屋内唯一看起来有生命力的植物。
老人告诉艾瑞克森她无事可做,除了打理这几盆花。“好极了!你的花这般美丽,一定会给很多人带来快乐。”艾瑞克森说,“你能否打听一下,城内什么人家有喜庆的事,给他们送一盆花去,他们一定会高兴的不得了。”
老人听取艾瑞克森所言,种植了大量非洲紫罗兰送给城里的人,可想而知,本来阴沉腐朽的老屋被阳光照耀,美丽的小紫花开遍房间的角落。一度孤僻的姑母,变成小城中最受欢迎的人。在她逝世时,政府公告全市痛失“非洲紫罗兰皇后”,以肯定她生前的慷慨
4、有一次艾瑞克森,接诊了一对在夫妻性生活上遇到困扰的夫妇。艾瑞克森不断的和这对夫妻谈论他们的饮食习惯,他发现他们的饮食习惯与他们存在困扰的性行为,是平行的。
丈夫是一个“青椒土豆丝”和“盒饭”型(只要基本需求)的人,喜欢直奔主题,速战速决。而妻子却是“满汉全席”型,很迷恋精美的食物,也非常关注整个进餐的过程。
对他们的治疗,艾瑞克森, 安排他们一起制作晚餐,从前菜到甜品,从头到尾整个过程。当然,这对夫妻对这件事的重要性,一无所知。而在整个制作晚餐的过程完成后,他们愉快、惊讶的发现他们的性生活在这之后得到了戏剧性的改变!
例子
关于【生活】的隐喻
生活本身就像一位大师,他会用各种方式来指导我们,让我们更成长,让我们更迈向幸福、圆满。
有时,他借用别人来告诉我们;
有时,他让我们自己觉察。
有时,他利用顺境提醒我们所拥有的资源,应该善加发挥、善加珍惜;
有时,他利用逆境,不如意的经验,让我们学习成长。
他不断地指导我们,目的都是让我们更成长、更幸福,让我们传播关爱。
能不能从他身上获取宝藏,就看我们是否能解读他的讯息。
顺境,是福份;逆境,也可能隐藏着让我们成长的机会;
获得,是一份喜悦;付出,也可能是一个成熟的承担;
快乐,是个福报;辛苦,也可能是更上一层楼的动力;
成功,是人生的珠宝;挫折,也可能是显露宝石光彩的琢磨。
只要我们不辜负这位大师的良苦用心,我们必有收获。
关于【灵活】的隐喻
有一条小河从遥远的高山上流下来,经过了很多个村庄与森林,最后它来到了一个沙漠。
它想:“我已经越过了重重的障碍,这次应该也可以越过这个沙漠吧!”
当它决定越过这个沙漠的时候,它发现它的河水渐渐消失在泥沙当中,它试了一次又一次,总是徒劳无功,于是它灰心了,“也许这就是我的命运了,我永远也到不了传说中那个浩瀚的大海。”它沮丧地自言自语。
这时候,四周响起了一阵低沉的声音:“如果微风可以跨越沙漠,那么你小河流也可以。”
原来这是沙漠发出的声音。小河流很不服气地回答说:“那是因为微风可以飞过沙漠,可是我却不行。”“因为你坚持你原来的样子,所以你永远无法跨越这个沙漠。你必须让微风带著你飞过这个沙漠,到达的目的地。只要你愿意放弃你现在的样子,让自己蒸发到微风中。”沙漠用它低沉的声音说。
小河流从来不知道有这样的事情,“放弃我现在的样子,然后消失在微风中?不!不!”
小河流无法接受这样的概念。毕竟它从未有这样的经验,叫它放弃自己现在的样子,那么不等于是自我毁灭了吗?“我怎么知道这是真的?”小河流这么问。
“微风可以把水气包含在它之中,然后飘过沙漠,到了适当的地点,它就会把这些水气释放出来,于是就变成了雨水。然后这些雨水又会形成河流,继续向前进。”沙漠很有耐心地回答。
“那我还是原来的河流吗?”小河流问。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沙漠回答,“不管你是一条河流或是看不见的水蒸气,你内在的本质从来没有改变。你会坚持你是一条河流,是因为你从来不知道自己内在的本质。”
此时在小河流的心中,隐隐约约地想起了自己在变成河流之前,似乎也是由微风带著自己,飞到内陆某座高山的半山腰,然后变成雨水落下,才形成今日的河流。
于是小河流终于鼓起勇气,投入微风张开的双臂,消失在微风之中,让微风带著它,奔向它生命中的又一次旅程。
0 条评论
下一页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