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是如何看“我”的
2016-11-03 09:33:53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在别人眼中,我是一个充满热情和活力的人。我的笑容总是挂在脸上,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愿意用我的热情去感染周围的人。我喜欢挑战,不怕困难,总是勇往直前。我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朋友真诚热情。我有一颗善良的心,总是愿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是一个有梦想的人,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我就能实现我的梦想。我是一个坚韧不拔的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我是一个乐观的人,我相信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每一次失败都是成功的垫脚石。我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我知道我的行为会影响到周围的人,所以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做一个好榜样。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三节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完善
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一)青少年自我认识发展特点
(一)青少年自我认识发展特点
1、独立性的发展
第一阶段,即少年期阶段(初中阶段),个体的自我评价开始摆脱对成人、权威的依赖,但往往会受到同龄群体观点的影响和制约
第二阶段,即青年初期阶段(高中阶段),个体的自我评价既摆脱了对成人的依赖,又逐渐克服了同龄青少年团体的强烈影响,表现出高度的独立性,形成了个体独特而鲜明的自我评价
2、概括性的发展
儿童自我评价的概括性较差
进入青少年期,青少年自我认识的内容比儿童广泛多了,并且形成了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发展轨迹。
青少年自我评价的抽象概括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广泛性的发展
儿童期,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主要集中在自身以外的世界
少年开始对“自我”表现出了认识的兴趣。
青年虽然仍会关心自己的体态容貌,但他们更加渴望了解自己,更多地关心自己的个性与成长
4、稳定性的发展
儿童自我评价的稳定性很差
少年对自己或对别人的评价也是不稳定的
青年的自我评价才趋于稳定
5、全面性的发展
少年评价别人和自己的品质时,常常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青年初期,逐渐学会全面,辩证地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二)青少年自我体验日益丰富、敏感性强
1、自我体验日益丰富
(1)少年期的成人感
少年期的成人感形成的原因
对于少年的成人感,家长和教师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2)青年初期的自尊感
有强烈的自尊心(自尊感)是青少年期形成的显著个性特征之一
影响自尊心形成的因素
自尊心是推动个体积极向上的一种动力,对个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2、自我体验敏感性强
青少年是“最善感”的一个群体
与他们自己有关联的事物
都容易引起他们的情绪、情感反应
二、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常见偏差 (二)过度自卑
(三)过度自信(自负)
(四)自我中心
(一)过分追求完美
1、过分追求完美的表现
追求完美表现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自己持过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则是对自己的苛求,不能容忍自己“不完美”的表现
追求完美产生的原因
一是自视太高
二是特别关注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反应,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
三是受他人期望的影响太大。
2、过分追求完美的调适方法
(1)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
(2)目标定位要恰当。
(3)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二)过度自卑
1、过度自卑的表现
过度自卑的表现
一是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感到自己什么都不如他人
二是缺乏进步和成功的决心与信心,惧怕失败,自暴自弃,不再努力
三是不能悦纳生理自我
过度自卑的原因
(1)自我认识不足
(2)挫折的经历
(3)消极的自我暗示
(4)自身不良的客观因素。
2、过度自卑的调适方法
(1)正确地评价自己
(2)正确地表现自己。
(3)正确地补偿自己。
一是“以勤补拙”
。二是“扬长避短”
(4)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
(5)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6)要多与人交往。
(三)过度自信(自负)
1. 过度自信的表现
过度自信的表现
第一,未能全面认识自己,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忽视自己的缺点
第二,未能正确地与别人比较,拿放大镜看别人的短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
第三,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唯我独尊
第四,自尊心和嫉妒心很强。
过度自信的危害
2.过度自信的调适方法
(1)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
(2)要选择合理的评价参照系。
(四)自我中心
1、自我为中心的表现
第一,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
第二,极度自私,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第三,固执己见,唯我独尊。
第三,有很强的嫉妒心。
2、自我中心的调适方法
(1)认清和摆正自己的位置。
(2)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想想他人的意见和感受。
三、自我意识健全标准
四、自我意识完善的途径 (一)正确认识自我
(一)正确认识自我
1、通过认识他人、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己
第一,比较的对象应该是与自己条件相类似的人。
第二,比较的内容不只是身体状况、学习状况,还包括个性特长、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情况。
第三,比较的标准应该是相对的、可变的标准,而不是绝对的、、不可变的标准。
第四,同他人比较的应该是行动后的结果,而不是行动前的条件。
2、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认识自己
一方面,人的心理都有一定的闭锁性
另一方面,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受其知识经验、情绪情感、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不免带有主观性。
所以,在分析他人的态度和评价时,不能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作为评价自己的唯一标准。
3、通过与自己比较来认识自己
4、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分析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来认识自己
5、通过自我反思来认识自己
6、通过各种心理测验来认识自己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结构和类型
(一)自我意识含义
(1)个体对自身生理状况(身高、体重、容貌、体态、健康等)的认识和态度;
(2)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情绪、情感、需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的认识和态度;
(3)个体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的认识和态度。
(二)自我意识结构
1.形式上看
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属于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状况的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属于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是个体对自己的情绪状态的体验。
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属于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是个体对自己行为和心理的自我作用的过程
2.从内容上看
生理自我
指个人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意识
社会自我
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
心理自我
就是个人对自己的心理属性的意识
3从社会化方面看
主观我
主观我是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表示我是什么,我能做什么,强调自身的主导地位
客观我
客观我是社会上其他人对“我”的认识和评价,表示别人怎样看待我,强调环境的制约作用。
4.从自我状态看
理想自我
是个体从自己的愿望、立场出发,对自我形象的认识或追求,它是理想化的自我形象
投射自我
投射自我,是个体想象的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想象他人心目中自己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等
现实自我
现实自我,是指个人当前实际的自我状态,即自我在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等方面的实际表现。
(三)自我意识的类型
自我肯定型
属于积极统一的自我
自我扩张型
属于消极统一的自我
自我矛盾型
属于难于统一的自我
自我否定型
属于消极统一的自我
自我萎缩型
属于消极统一的自我
二、自我意识的特点
1、个体性
2、社会性
3、能动性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机制
自我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但是,人的自我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社会化是人的自我意识形成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
二、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规律 (一)生理自我阶段——出生~3岁
(三)心理自我阶段——青春期~成年
(一)生理自我阶段——出生~3岁
这一时期的自我意识被视为社会自我时期,又称为“客观化时期”。
(三)心理自我阶段——青春期~成年
这个阶段是心理自我的表现和发展阶段,亦被称为“主观化时期”。这个阶段是个体的自我意识趋于成熟的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