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2020-07-10 15:13:14   4  举报             
     
         
 AI智能生成
  《未来简史》,法国的雅克·阿塔利所著,梳理人类千万年的全部历史,并分析未来。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认知革命·7w    
     史前    
     135亿年前:宇宙形成物质、能量、时空和物理
    
     45亿年前地球形成;38亿年前分子结合为精细的机体,形成生物学
    
     250万年前,类人生物出现
  
     7万年前,“智人”结构复杂化,形成文化和历史学
  
     智人(100万年前)
    
     大脑庞大
    
     体积和消耗大;导致肌肉萎缩和花更多时间觅食
    
     直立行走
    
     进化周期更短,促使人类都是早产儿;突出的社交技巧;可塑性强
  
     使用工具
    
     食物链中层:100万年前仍在中层,靠采集为生;早期石器都用来敲捡剩的骨髓  
     食物链顶端:40万年前开始追捕大型猎物;10万年前跃居食物链顶端
  
     成就:语言与文化的多样性
    
     原因:基因突变——躲避猛兽——150人关系群体——虚构故事的部落
  
     农业革命·1w    
     采集社会    
     贪吃基因    
     远古人遇到高热量甜食,立即吃撑是最明智选择;导致现今肥胖
  
     一夫一妻制    
     演化心理学家:远古部落无一夫一妻制,无“父亲”概念,部落统一抚养;“远古公社”:一夫一妻制是工业社会后人际疏离、离婚率高的原因  
     生活    
     工作:每三天狩猎一次,每次3-6个小时足以养活部落;寿命:60-80岁;饮食:杂食,无营养不良    
     出现战争,关系密切也会杀害老弱
  
     农业社会    
     驯化    
     动物:BC9000山羊;BC4000马;BC3500骆驼    
     植物:BC9000小麦;B8000豌豆扁豆;BC5000橄榄;BC3500葡萄腰果;稻谷、玉米、马铃薯  
     成就    
     “家”和领地概念:导致后来严重的“仓鼠症”,乐于囤积食物    
     “未来”概念:智人学会看天吃饭和预测未来  
     文字    
     定义:用实体符号存储信息    
     原因:人脑容量有限;人固有一死;人脑习惯存储特定信息,对数字敏感度下降  
     种类    
     苏美尔文字:世界上第一种文字;只能部分表意,BC3500-2500引入符号后能完全表意,成为“楔形文字”;以6为单位的符号代表数字,刻录在石板上  
     安第斯山脉:在各色绳上打结记录数字,即“绳结语”    
     古埃及象形文字:BC3000-2500;完整表意    
     中国BC1200/中美BC1000-500:完整表意  
     后农业时代,人类靠文字和共同虚构故事迅猛发展,由此产生不同阶级和群体,如奴隶、穷人、种族等  
     科学革命·500    
     发现自己的无知    
     时间:过去500年人类力量前所未有增长,公元1500年人口5亿,现在70亿  
     现代科学体系与先前知识体系区别    
     1.此前无所不知,科学承认无知;2.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3.应用已有能力发展出新科技  
     “知识”的价值判断标准在于实用性,以能否让人类创造新物质,得到力量或权利考量    
     民族主义是唯一一个能让死亡仍然占据核心的现代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对科学的影响:科学研究发展的条件之一是和某些宗教或意识联手,继而可能影响甚至左右研究成果  
     科学与帝国联姻    
     共同心态和出发点:承认自己的无知    
     欧洲帝国远征改变了世界进程:民族文化由各自独立发展向逐渐融为一体转变  
     科学与帝国的关系:科学家为帝国提供实用知识,思想基础和科技工具;帝国为科学家提供物质资助、信息保护,并确保研究成果广泛传播  
     资本主义的教条    
     信用的作用:资本主义利用人类信用,实现小资本大运作的规则    
     资本主义兴起条件:“信任”是金钱交易的后盾  
     资本主义作用:推动现代科学兴起,影响了欧洲帝国主义的出现    
     政府与资本市场关系:减少干预,使市场自由发挥  
     工业巨轮    
     有限理论    
     能源和原料是否有限;阶段有限:能源快要耗尽时,总能找到新的替代;阶段改变,能源随之改变;乐观来说能源是取之不尽的  
     一场永远的革命    
     工业革命后,动物面临生存危机,智人成为全球霸主;智人隔绝大自然,创造一套新的生活标准;国家和市场正在取代过去家庭和社群的方式;核力量成为新世界的唯一制衡标准和手段  
     幸福快乐的日子    
     金钱并非万能,金钱带来的快乐有限度;快乐标准的确定:财富、健康、所处社群等客观条件与主观预期的吻合程度;“快乐”的生物学解释:产生足够多血清素,多巴胺和催产素  
     预计未来:智人末日    
     智人通过接入机械和其他生物创造来维持生命,智人的未来变成非智人的未来  
     危机意识:智能机器人产生独立意识,奋起反抗人类主人;两种可能:智人进化或被彻底抹杀,历史的发展仍未可知  
     融合统一    
     历史的方向    
     合久必分是一时,分久必合是大势    
     BC10000:采集者只认识自己的岛;19C抵达欧洲之前,有12000年没有人知道塔斯马尼亚人的存在;BC10000年,地球上有数千个文明;BC2000,人类文明只剩下两三千个  
     四个具有相当规模和复杂程度的世界    
     中美洲世界    
     安第斯世界    
     澳大利亚世界    
     大西洋世界  
     当今世界    
     同一套地缘政治体系;同样的经济制度;同样的法律制度;同样的科学体系  
     货币    
     所有人类都成为“我们”的条件(智人和陌生人合作的基础):经济上的货币秩序、政治上的帝国秩序和全球性宗教  
     采集者没有“金钱”概念    
     农业革命时期:村落自给自足,只需特定服务    
     城市和王国兴起    
     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开始分工和专业化的契机  
     人口稠密的城市开始能够养活专业工作者    
     专门职业:鞋匠、医生、木匠、律师  
     交换货品,保障基本生活  
     不同专家制作的货品交易方式    
     金钱运作基于信任    
     人类世界是存在于共同想象之中,虚构出来的  
     金钱制度的原则    
     万物可换、万众相信    
     以金钱为媒介,任何两个人都能各种合作计划  
     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  
     帝国    
     条件:帝国必须统治不同民族,有不同文化和独立领土    
     特征:疆域可灵活调整,几乎可无限扩张  
     常见批判:制度缺陷,长远看统治不同民族难有效率;即使可统治,做法也不靠谱,帝国师各种邪恶和剥削的引擎  
     宗教    
     法则:1.它信奉的超人类秩序必须普世皆同,不论时空而永恒为真;它必须坚定地向大众传播这种信念  
     发展历程:从采集社会的泛神论,到农业革命后,宗教革命页随之产生,在采集者价值观中,人和动物是平等的;农业革命最初的宗教意义:让动物冲与人类平等的生物变为人类所有物;“神”的产生,神可以善待人类,和这些沉默的动植物沟通  
    
 
 
 
 
  0 条评论
 下一页